歸化一時爽,青訓才能一直爽

2019,忽如一夜春風來。

足協開了個口子,“歸化”提上了日程表。

首先行動的是北京國安,李可(延里納斯)和侯永永成為第一批入籍球員;隨後廣州恆大接過了歸化大旗,蔣光太(布朗寧)、艾克森、高拉特、阿蘭、洛國富(阿洛伊西奧)、費南多(費爾南多)、羅伯特-蕭等人先後歸化入籍。而李可和艾克森,已經入選了國家隊,代表國足參加了世界盃預選賽。

歸化一時爽,青訓才能一直爽

嚴格意義上講,像侯永永、蔣光太這些身上或多或少有中國血統的球員,不屬於歸化範圍,他們代表中國出戰,只是和博阿滕代表德國、科斯塔代表西班牙一個道理;而當艾克森、高拉特這些土生土長的巴西人也披上國足戰袍之時,才發現足協的歸化決心已經很大。

為什麼要歸化?

中國足球的職業化,始於1994年。那時,一大批原來體制內的球員,轉型成了職業球員。

現在看來,郝海東、范志毅、張恩華、馬明宇、黎兵這批球員,確實代表了近30年來國足的最高水平,那時候,雖然談不上稱霸亞洲,但對付像日本、沙特、卡塔爾這樣的球隊,完全不落下風,也可以經常虐虐東南亞球隊。他們所欠缺的,或許是一個出色的教練,和先進的足球理念。

歸化一時爽,青訓才能一直爽

2002年,國足在米盧廷諾維奇,一個神奇教練的帶領下,首次打進世界盃決賽圈,不管是不是運氣好,起碼我們來了。

這時,距離中國足球職業化,剛剛八年。

衝進世界盃,現在看來,似乎不是好消息。

當全國上下掀起足球熱之時,資本開始大量湧入,而監管的不到位,又開始滋生腐敗,然後的一切,大家都知道了。至於發生了什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李承鵬的《中國足球內幕》一書。

那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候,也是各大體育項目風起雲湧,先後邁入世界水平的風雲時刻,就連男足的難兄難弟男籃,也殺進了北京奧運會前八。

只有國足,卻處於至暗時刻,而且似乎看不到曙光。

作為第一運動,確實到了不破不立的時候了。

但怎麼破,怎麼立?

擺在足協面前的,其實就三條路,留洋、青訓、歸化。

留洋能走通嗎?

我們的兩個近鄰,日本和韓國,現在在足球水平上,已經甩開我們好幾條街了。

日本先是歸化,像三都主、拉莫斯、呂比須等球員,都曾披上過日本戰袍;後來堅決把球員送出去留洋,中田英壽、中村俊輔、本田圭佑,全部都在歐洲豪門打上主力,

韓國則堅決走留洋這條路,從最初的車範根,到朴智星,到現在的孫興慜,無一不是在歐洲足壇叱吒風雲。

我們呢?其實也很早開始安排留洋。

1992年,健力寶隊就留學巴西了。主教練朱廣滬,“六小天鵝”李鐵、李金羽、隋東亮、張效瑞、李瑋峰、郝偉,後來都成為國內足壇的風雲人物。當時最終赴巴西留學的也就20多人,能有6人成才,成材率也算不錯了。

1998年,楊晨加盟法蘭克福,其轟動效應,絲毫不亞於姚明當選NBA狀元。楊晨通過個人努力,逐漸成為球隊主力,也經常有高光表現。

在楊晨之後,邵佳一、鄭智、孫繼海、范志毅、蒿俊閔、李鐵等人也先後獲得留洋,但說實話,沒有太多值得稱道的。

歸化一時爽,青訓才能一直爽

再到後來,在資本運作下,張稀哲也成為留洋大軍的一員,但是,他在狼堡,更多就是一個吉祥物,是幫助贊助商站臺的,完全沒有獲得鍛鍊的機會。在他後面的很多球員,名曰留洋,其實也都是和他一樣。

為什麼會這樣子?答案很簡單,水平不夠。

為什麼水平不夠?基礎太差,青訓跟不上。

源頭在這裡。

為什麼不青訓?

無論是國家隊,還是俱樂部,青訓始終都是繞不開的。青訓水平高,球隊戰績自然好;青訓水平差,只能到處花錢買。

巴薩的拉瑪西亞青訓營,練出了梅西、皮克、布斯克茨等一大批巨星,這也是他們稱霸歐陸的根本;

再往前倒,曼聯的92班,練出了吉格斯、貝克漢姆、斯科爾斯……

再往前倒,阿賈克斯練出了三劍客……

足協不清楚青訓的重要性嗎?顯然不是。

事實上,近些年來全國上下開始了足球熱,“足球從娃娃抓起”,已經不是一句空談。筆者所在的城市,每年都舉辦青少年足球比賽,小學生、中學生全部披掛上陣,這裡面,肯定孕育著國足的未來。

而很多有識之士,也早早就在佈局。比如徐根寶,在崇明島練出了武磊、張琳芃、顏駿凌等球員,現在都是國足的頂樑柱。

歸化一時爽,青訓才能一直爽

問題是,青訓是一項長遠的工程,短期內肯定無法出成績。

而中國足球在職業化過程,或者說在青訓途中,有斷層。在那伸手不見五指的至暗時刻,有誰還會認真去抓青訓?

所以,接下來的幾屆國際大賽,奧運會、世界盃,足協在選材時,會突然發現,可用的苗子實在太少了。

沒辦法,成績要求,只能先走歸化這條路了。

歸化一時爽,青訓才能一直爽

其實,歸化、青訓、留洋三條路是統一的。

歸化了優秀球員,球隊成績上去了,就有更多人關注和投身足球實業;

然後,青訓水平就會逐漸提高,也會有更多優秀球員湧現;

然後,優秀球員自然會得到高水平球隊的召喚,獲得更大的舞臺。

所以,在短期內,歸化球員對中國足球的發展,是有好處的。

但是,千萬不能一直走下去,這是一條羊腸小道,如果一直搞歸化,最終可能就“不歸”了。我們可以把歸化當成藥引子,但不能當成治病的藥。

只有青訓,才是康莊大道,才是中國足球的未來。

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幹;及其有幹,尚未有枝;枝而後葉,葉而後花實。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實。

——王陽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