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道教為救國圖存做出了哪些艱苦卓絕的奮鬥?

民國時期道教為救國圖存做出了哪些艱苦卓絕的奮鬥?

自清末以來,中國道教湧現了許許多多維護國家尊嚴,抗擊外來侵略的英勇義舉。較為典型的是當時的義和團運動,開始就表明“義和拳”來自道教,其始祖憂世先師以金丹傳道,教習拳法,提出“還我江山還我權”的口號,曾經給西方列強以沉重的打擊。

民國時期道教為救國圖存做出了哪些艱苦卓絕的奮鬥?

在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時,湖南南嶽道教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南嶽三元宮住持劉光鬥喊出“上馬殺賊,下馬學道”的口號,與日寇浴血奮戰。杭州淪陷時,以李理山為首的玉皇山福星觀道眾,不顧自身的困境,開放本山宮觀收容1700多難民,並四處奔波,請求慈善團體、國際紅十字會幫助運送救濟糧上山,艱難地維持了一年多時間。

民國時期道教為救國圖存做出了哪些艱苦卓絕的奮鬥?

抗戰時,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部和政治部設在江蘇茅山,在茅山道院老當家惠心白的全力配合下奮勇抗擊日軍,有數十名道士為國捐驅。華南地區羅浮山道教徒奮勇抗日,協助東江縱隊開展抗日遊擊戰的事蹟也值得一提。

民國時期道教為救國圖存做出了哪些艱苦卓絕的奮鬥?

早在民國初年,江西都督府曾經取消了天師封號,沒收田產,但六十二代天師張元旭仍赴上海醞釀成立“中華民國道教會”,提出“昌明道教,以維世道,以道為體,以德為用”的創教宗旨。民國八年,張元旭被推舉為“萬國道德會”名譽會長,次年又被推舉為“五教會道教會”會長。

民國時期道教為救國圖存做出了哪些艱苦卓絕的奮鬥?

1933年,上海道教名宿陳櫻寧提出“仙道救國”主張,創辦了《揚善半月刊》,他尖銳地指出了西方列強和日本軍國主義者對中國文化宗教侵略的危害性,認為武力侵略不過裂人土地、毀人肉體,而文化宗教侵略,可以奪人思想、劫人靈魂,危害更深。體現了一個道教知識分子救亡圖存的愛國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