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電“學霸教授”申恆濤:我只瞄準最頂尖的學術會議和期刊

來源:電子科技大學、校新聞網、中國青年報、封面新聞、搜狐網

近日,全球最大的計算機領域專業性學術組織ACM公佈了2019年最新當選的傑出會員(Distinguished Members),一共62位人工智能、人機交互、計算機工程、圖形和網絡等領域的傑出計算機科學家當選,本次中國大陸高校共有4位學者入選

電子科技大學申恆濤教授因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突出科學貢獻當選為ACM Distinguished Members。

申恆濤教授長期從事多媒體大數據的分析、理解、索引和搜索等方面深入研究,在各種知名學術期刊、會議上發表了260多篇高水平論文,包括近200篇CCF A 類會議和期刊論文,並獲得了7個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現任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人工智能研究院執行院長。

成電“學霸教授”申恆濤:我只瞄準最頂尖的學術會議和期刊

大學畢業時在600多人中脫穎而出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一等榮譽學士學位;

本科畢業後用3年多的時間一邊做全職助教、一邊兼職完成了博士學業

34歲成為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是該校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之一;

36歲入選國家“千人計劃”、四川省“千人計劃”創新項目;

2017年,被授予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榮譽教授”(Honorary Professor);

2017年,和另外4位專家一起獲得“天府友誼獎”,這是四川對作出傑出貢獻外籍專家的最高榮譽,而他,是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

2017年12月,創辦自己的第二家公司“考拉悠然”,目前獲得了千萬元級融資……

成電“學霸教授”申恆濤:我只瞄準最頂尖的學術會議和期刊

他是學生口中的“學霸教授”、“儒雅男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申恆濤教授。

申恆濤,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美國光學學會會士,ACM傑出會員。現任職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人工智能研究院執行院長。申恆濤教授持續20多年在多媒體大數據的分析、理解、索引和搜索等方面深入研究,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實時的近重複視頻內容搜索系統。

累計發表了260多篇高水平同行評審論文,包括2篇綜述性文章“A survey on learning to hash” in IEEE TPAMI 2018 和“Near-duplicate Video Retrieval: Current Research and Future Trends”in ACM Computing Surveys 2013, 80多篇 IEEE/ACM Transactions,和近200篇CCF A類論文( IEEE TIP, IEEE TPAMI, IEEE TNNLS,IEEE TKDE, ACM TOIS, VLDB Journal, ACM Multimedia, ACM SIGMOD, ACM SIGIR, VLDB, AAAI, IJCAI, CVPR, ICDE, etc.), 並獲得了7個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包括A類會議ACM Multimedia 2017 最佳論文獎和ACM SIGIR 2017 最佳論文-Honourable Mention獎。

成電“學霸教授”申恆濤:我只瞄準最頂尖的學術會議和期刊

學霸傳奇

34歲成為最年輕教授

1977年出生的申恆濤,祖籍山東,18歲時,申恆濤拿到了新加坡教育部的獎學金,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開始學習計算機。之後,又跟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傑出教授、ACM/IEEE fellow Ooi Beng Chin攻讀博士。完成博士學業後,在2004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向他伸出了橄欖枝,申恆濤欣然去了澳洲。

2011年,34歲的申恆濤連續破格完成了講師、高級講師、副教授的“三級跳”,向“教授”職稱發起衝擊

“我心裡很沒底,當時才破格評為副教授一年多。”評教授職稱的面試現場,所有的校長、副校長,每個學院的院長和校級研究所的所長都把申恆濤仔細“審”了一遍,“從來沒有覺得科研壓力大的”申恆濤,這一次感覺不太好。

然而,面試結束一天後,申恆濤接到校長親自打來的電話:“Congratulations!”面試通過了。

34歲的申恆濤成功當選昆士蘭大學教授,成為該校一百多年曆史上最年輕的教授之一。

行業領先

瞄準最頂尖的學術會議和期刊

在人工智能大媒體計算領域,他的成果可以用“rocket high”(像火箭一樣高)來形容。

那什麼是大媒體計算?申恆濤將其簡潔地概括為“大數據時代的多媒體計算科學”。

申恆濤認為自己進入這個領域十分幸運,大學時代的論文就是關於網絡圖片搜索。“1999年,谷歌才剛剛成立不久呢,我在當年就進入這個領域來研究了。”申恆濤博士期間一直在當時非常前沿的圖像搜索檢索和數據管理。十餘年積累下來,當大媒體開始炙手可熱,他已經有了豐厚的成果和轉化的優勢。

“我只瞄準最頂尖的學術會議和期刊。”正是因為申恆濤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他的成就亮點閃爍。

在包括大數據管理與分析、近似視頻搜索、多媒體內容分析、網絡信息檢索和空間數據庫等方面,申恆濤都做出了突出貢獻。

尤其是,他引領了國際高維複雜大數據索引的研究,在國際上實現了海量視頻數據實時內容搜索。在澳大利亞Excellence in Research for Australia 2012公佈的學術排名中,其率領的研究組在計算機信息系統領域排名中名列第一。
2010年申恆濤教授被澳洲計算研究與教育學會授予Chris Wallace Award,2012年被聘為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的Future Fellow。

2017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授予申恆濤“榮譽教授”(Honorary Professor)稱號,這是昆士蘭大學對申恆濤教授學術地位的認可。
落地成電

建設有世界影響的頂尖團隊

2014年,申恆濤入選國家“千人計劃”,毅然決定放棄國外安逸的生活回國,面對國內多所高校的盛情邀請,他選擇全職加入電子科技大學。

談到“回巢”祖國,“花落”電子科大,建立年輕的團隊,申恆濤用“如沐春風”來形容。他在2013年來校考察,學校和學院的蓬勃發展、對人才的求賢若渴都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申恆濤也希望在這所以電子信息為特色的研究型大學裡,建立大型的團隊,擁抱大數據時代國內學術產業界的風雲際會,回報祖國。

2014年,申恆濤領導的電子科大“大媒體計算中心”成立。在團隊建設方面,申恆濤有著十分清晰的目標,“我們要有最高水平的成果和最頂尖的團隊”。他的團隊10位核心成員全部來自澳大利亞、新加坡、美國等海外知名大學(世界前200名)的博士,培養高水平研究生近100人。

成電“學霸教授”申恆濤:我只瞄準最頂尖的學術會議和期刊

這支年輕的團隊成立至今也有累累碩果:在中國計算機學會A類/中科院JCR二區以上的頂級會議和期刊上發表論文150餘篇,獲得了近10項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包括A類頂級會議ACM Multimedia 2017和ACM SIGIR 2017,成功獲得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3項、青年項目5項,在多媒體搜索、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等研究方向產生了較大的國際影響力。

“快樂管理法是很重要的”,申恆濤在團隊建設中實行人性化管理,營造開心做研究的氛圍,“這樣更有效率,更有凝聚力,更能盡情發揮”。在這樣的氛圍裡,“sooner or later,目標總會實現的”。

“我們的終極目標就是要讓這個團隊在中國頂尖,在世界聞名。”申恆濤信心滿滿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