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應德德瑪之邀,寫出亦詩亦歌《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席慕蓉:應德德瑪之邀,寫出亦詩亦歌《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席慕蓉,對於愛好詩歌的人來說並不陌生。應德德瑪之邀,寫出《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歌詞,故事背後折射的是兩個人深厚的蒙古情懷。

席慕蓉1943年出生於四川,長於臺灣,當代畫家、詩人、散文家。父親是蒙古族,1949年從臺灣到歐洲,直到去世再沒有回過蒙古。

一直到1989年,46歲的席慕容由父親的朋友尼瑪大哥帶領,第一次回到內蒙古尋親。坐在車上遠遠地看到老家族人騎馬迎接,突然就理解了父親當年的心情。她像孩子一樣撲進草原的懷抱,覺得夢裡的故鄉是如此真切。從小,父親和母親就經常講起族人和草原的故事,她是帶著父親和母親的鄉愁,來探望故鄉的蒙古族女兒。

時間的指針轉到1989年10月,因為腦溢血導致右半身癱瘓,坐在輪椅上收看節目的德德瑪,正好看到內蒙古電視臺《草原往事》,裡面播放著席慕蓉的草原之行。她動情地說起當年在德國,父親折下一根草,對她說:對了,就是這個味道!你聞一聞吧,這就是我們家鄉蒙古高原上草原的味道……”

席慕蓉:應德德瑪之邀,寫出亦詩亦歌《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看到這裡,德德瑪被這份對草原的眷戀深深感動,自己也是蒙古族人,深知那份思鄉之苦。尤其是席慕蓉面對草原,說起往事聲音裡的哽咽,更讓她感同身受。不由地對素昧蒙面的席慕蓉多了一份結交的渴望。巧合的是,第二天蒙古族作曲家烏蘭託嘎來串門,德德瑪說起自己想認識席慕蓉,烏蘭託說:“我認識她,她現在就在北京!我一定聯繫!”

原來,節目播出時候,恰好是席慕蓉到民族大學演講,她非常喜歡德德瑪的歌曲,第二天就來到德德瑪家裡,兩位蒙古族女兒相談甚歡。後來,德德瑪認真地對席慕蓉說:“我自從得病以來,記憶不是怎麼太好,但昨晚的節目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你幾次說父親說的草原什麼的,母親說河什麼的……父親草原、母親河流——這應該是一首歌的名字呀!”

席慕容感到有些驚訝,“是嗎?我都沒有感覺到。”接下來德德瑪突然有了靈感:“席老師,這樣吧,你就把它寫成一首歌詞吧,烏蘭託嘎是非常出色的作曲家,讓他寫曲子,我來唱……”

席慕蓉:應德德瑪之邀,寫出亦詩亦歌《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席慕蓉欣然應允,回去就動手寫起,一週以後打電話給德德瑪朗誦,德德瑪說,太長了,改短一點;席慕蓉改短以後,電話裡再交流,德德瑪說很好,個別地方“我祝福你”不適合歌唱,最好再改一下;第三次讀給她,連聲說改的非常好。

席慕容還有點不太放心,再次給德德瑪打去電話:如果哪裡不合適,我可以再改。德德瑪看到幾次改過的歌詞,心裡有一種直覺,這會是一首最好最美的歌!

《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父親曾形容草原的清香

讓他在天涯海角也不能相忘

母親總愛描摹那大河浩蕩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遙遠的家鄉

如今終於見到遼闊大地

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淚落如雨

河水在傳唱著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雖然已經不能用母語來訴說

請接納我的悲傷我的歡樂

我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裡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德德瑪特意將烏蘭託嘎叫到家裡囑咐:“託嘎,一定要寫好這個曲子!”她說,要注意對曲風的把握,不能是傳統蒙古民歌,要有流行歌曲的味道,才符合席慕蓉的身份。看到這首歌詞,烏蘭託嘎也是心有感悟,一邊朗誦歌詞一邊尋找靈感,一個個音符在紙上跳躍。

烏蘭託嘎帶著譜好的歌來到德德瑪家,德德瑪努力地坐在鋼琴前,因為右手抬不起來,就用左手一遍遍彈著鋼琴,她頑強地克服了諸多的困難,20天左右灌製錄音“小樣”。再接再厲,用一個月時間完成這首歌的伴奏帶。

席慕蓉:應德德瑪之邀,寫出亦詩亦歌《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由於右半面身體活動受限,右面的聲帶也不在狀態,母帶灌製過程,德德瑪強行將右臂背到身後,伴隨長笛的憂傷,以及馬頭琴的悠揚,德德瑪一氣呵成,用最佳的狀態中完成歌曲母帶的灌製!

2000年初,德德瑪在內蒙古春節晚會演唱《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似乎一夜之間,這首歌曲風靡全國。無心插柳柳成蔭,代表著幾代蒙古人真情實感的歌,意外地火了起來!騰格爾、布仁巴雅爾、齊峰、阿穆隆、雲飛等等,先後演繹過這首歌曲。

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將這首歌改成了美聲,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裡演唱了這首歌,立即轟動歐洲,國外記者問起這首歌時,廖昌永說:“這是中國人表達尋根情感的偉大作品。”

席慕蓉的《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亦詩亦歌,還被斯琴高娃等大腕多次朗誦,它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都無聲地訴說著蒙族兒女對故鄉的熱愛和眷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