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应德德玛之邀,写出亦诗亦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席慕蓉:应德德玛之邀,写出亦诗亦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席慕蓉,对于爱好诗歌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应德德玛之邀,写出《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歌词,故事背后折射的是两个人深厚的蒙古情怀。

席慕蓉1943年出生于四川,长于台湾,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父亲是蒙古族,1949年从台湾到欧洲,直到去世再没有回过蒙古。

一直到1989年,46岁的席慕容由父亲的朋友尼玛大哥带领,第一次回到内蒙古寻亲。坐在车上远远地看到老家族人骑马迎接,突然就理解了父亲当年的心情。她像孩子一样扑进草原的怀抱,觉得梦里的故乡是如此真切。从小,父亲和母亲就经常讲起族人和草原的故事,她是带着父亲和母亲的乡愁,来探望故乡的蒙古族女儿。

时间的指针转到1989年10月,因为脑溢血导致右半身瘫痪,坐在轮椅上收看节目的德德玛,正好看到内蒙古电视台《草原往事》,里面播放着席慕蓉的草原之行。她动情地说起当年在德国,父亲折下一根草,对她说:对了,就是这个味道!你闻一闻吧,这就是我们家乡蒙古高原上草原的味道……”

席慕蓉:应德德玛之邀,写出亦诗亦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看到这里,德德玛被这份对草原的眷恋深深感动,自己也是蒙古族人,深知那份思乡之苦。尤其是席慕蓉面对草原,说起往事声音里的哽咽,更让她感同身受。不由地对素昧蒙面的席慕蓉多了一份结交的渴望。巧合的是,第二天蒙古族作曲家乌兰托嘎来串门,德德玛说起自己想认识席慕蓉,乌兰托说:“我认识她,她现在就在北京!我一定联系!”

原来,节目播出时候,恰好是席慕蓉到民族大学演讲,她非常喜欢德德玛的歌曲,第二天就来到德德玛家里,两位蒙古族女儿相谈甚欢。后来,德德玛认真地对席慕蓉说:“我自从得病以来,记忆不是怎么太好,但昨晚的节目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你几次说父亲说的草原什么的,母亲说河什么的……父亲草原、母亲河流——这应该是一首歌的名字呀!”

席慕容感到有些惊讶,“是吗?我都没有感觉到。”接下来德德玛突然有了灵感:“席老师,这样吧,你就把它写成一首歌词吧,乌兰托嘎是非常出色的作曲家,让他写曲子,我来唱……”

席慕蓉:应德德玛之邀,写出亦诗亦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席慕蓉欣然应允,回去就动手写起,一周以后打电话给德德玛朗诵,德德玛说,太长了,改短一点;席慕蓉改短以后,电话里再交流,德德玛说很好,个别地方“我祝福你”不适合歌唱,最好再改一下;第三次读给她,连声说改的非常好。

席慕容还有点不太放心,再次给德德玛打去电话:如果哪里不合适,我可以再改。德德玛看到几次改过的歌词,心里有一种直觉,这会是一首最好最美的歌!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父亲曾形容草原的清香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如今终于见到辽阔大地

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虽然已经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我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德德玛特意将乌兰托嘎叫到家里嘱咐:“托嘎,一定要写好这个曲子!”她说,要注意对曲风的把握,不能是传统蒙古民歌,要有流行歌曲的味道,才符合席慕蓉的身份。看到这首歌词,乌兰托嘎也是心有感悟,一边朗诵歌词一边寻找灵感,一个个音符在纸上跳跃。

乌兰托嘎带着谱好的歌来到德德玛家,德德玛努力地坐在钢琴前,因为右手抬不起来,就用左手一遍遍弹着钢琴,她顽强地克服了诸多的困难,20天左右灌制录音“小样”。再接再厉,用一个月时间完成这首歌的伴奏带。

席慕蓉:应德德玛之邀,写出亦诗亦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由于右半面身体活动受限,右面的声带也不在状态,母带灌制过程,德德玛强行将右臂背到身后,伴随长笛的忧伤,以及马头琴的悠扬,德德玛一气呵成,用最佳的状态中完成歌曲母带的灌制!

2000年初,德德玛在内蒙古春节晚会演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似乎一夜之间,这首歌曲风靡全国。无心插柳柳成荫,代表着几代蒙古人真情实感的歌,意外地火了起来!腾格尔、布仁巴雅尔、齐峰、阿穆隆、云飞等等,先后演绎过这首歌曲。

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将这首歌改成了美声,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演唱了这首歌,立即轰动欧洲,国外记者问起这首歌时,廖昌永说:“这是中国人表达寻根情感的伟大作品。”

席慕蓉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亦诗亦歌,还被斯琴高娃等大腕多次朗诵,它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都无声地诉说着蒙族儿女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