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花甲之年被贬海南岛,近乎绝望!一块木头却救了他

今天的海南已经被中外游客视为度假天堂了。

可是,如果穿越到公元1097年,你会发现这里还是一片蛮荒之地。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正在为即将前往海南岛而悲伤哭泣,不过不用为他担心,苏东坡这个天生的乐观派很快就在海南找到了心灵寄托,他被一件东西深深迷住了。

苏东坡花甲之年被贬海南岛,近乎绝望!一块木头却救了他

苏东坡仕途坎坷,后半生几乎都在贬谪中度过,公元1097年苏东坡再次被贬,从黄州到惠州再到海南,苏东坡已经到了花甲之年。

此去海南,他突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临行前跟家人交代后事说:“今到海南,首当做棺,次便做墓。”

苏东坡的悲观不是没有道理,登岛后,他近乎绝望的发现: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

苏东坡花甲之年被贬海南岛,近乎绝望!一块木头却救了他

然而,乐观的苏东坡很快就调整好心情,开始作诗写信,出门访友了。现藏于海南博物馆的《坡仙笠屐图》描绘的就是苏东坡出门访友时途中遇到大雨,苏东坡从农家借来竹笠和木屐穿戴起来饶有兴致的提着衣衫在雨中行走的情景。

让苏东坡欣慰的是,海南岛上出产上好的沉香,闻着沁人肺腑的沉香气息,苏东坡很快就忘情于海南了。

苏东坡花甲之年被贬海南岛,近乎绝望!一块木头却救了他

沉香并非某一种特定植物,而是白木香树受伤后结出的树脂。这种白木香树海南全岛都有,树本身并没有香味,木材也没什么特别。海南当地人觉得它木质松软,不堪大用;常用它来制作木门或是雕刻神像。

然而,这种白木香树因自然灾害受伤或是虫蚁咬伤后,伤口处就会渗出汁液,随着时间的积累,汁液逐渐凝结为树脂类香,结香的过程越久品质越好,历久弥坚,密度越大,入水即沉,所以得名沉香。

苏东坡对沉香的着迷源于宋代流行的香文化。当时,人们用香礼佛,祭祀祖先,清新空气。无论皇家富贵还是寻常百姓,香都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苏东坡花甲之年被贬海南岛,近乎绝望!一块木头却救了他

宋徽宗的《听琴图》中,古琴旁边摆放着香炉,香炉里青烟袅袅。反映北宋百姓生活的《清明上河图》里,也能找到“刘家上色沉檀拣香”的香铺。尤其在文人士大夫阶层,“香”更称为怡情养性,启迪灵思的妙物。

焚香跟点茶,挂画,插花并列在一起,被称为“四般雅事”。

苏东坡花甲之年被贬海南岛,近乎绝望!一块木头却救了他

宋代文人进行雅集时,无论抚琴、喝茶,还是饮酒,都要在香韵环绕中进行。宋代《西园雅集图》以生动的笔墨描绘出苏东坡和弟弟苏辙、好友黄庭坚,米芾等人雅集的情形,画面的一张大石桌上摆放了香具。

在宋代文人中,苏东坡和黄庭坚都是玩香高手,苏东坡曾经为了制作一种名为“雪中春信”的香,专门收集梅花上的雪水。花了7年时间才找到满意的香味。

苏东坡花甲之年被贬海南岛,近乎绝望!一块木头却救了他

中国古人用香的历史非常悠久,经过长期实践,他们总结出: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这四大名香。沉香,因为香品高雅位列众香之首,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据记载,沉香的香气可以让人舒缓神经,心旷神怡,起到理气安神,镇静醒脑的作用。此外沉香还是一味药材,具有行气止痛,纳气平喘等功效。

在中国古代160多个药方中都含有沉香。

未完待续······

下期小编继续分享苏东坡与弟弟苏辙和沉香的故事,期待吗?给小编留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