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万年前,黄河岸边火烧过的鹿角,记录了人类吃“烧烤”的历史


前不久举办的二青盛会,着实火了一把西侯度,因为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的圣火就在这里点燃。作为180万年前古猿人生活的地方,西侯度还担负着重大的使命:“人类最早生活的地方”、“古文明的第一把火”、“人类历史的开端”。这个比北京周口店人还要早100万年的西侯度遗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西北隅中条山之阳的西侯度村,向西看去,不远处就是举世闻名的匼河文化遗址。图为二青会圣火台。

“西侯度遗址是18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古代猿人居住的地方,他们生活在黄河旁,用最简单的打制石器狩猎生存,从出土的石器可以看出,当时打制的痕迹很粗糙,有一些石器就是扔到地面上摔碎了,形成锋利的碎片拿来使用的。”在景区入口处,年轻的讲解员给零星的三个五游客,讲述着在远古时代西侯度发生的故事。图为西侯度景区大门口。

拾阶而上,一眼就看到山顶处的圣火台。火,在西侯度,是一个神圣的存在。60年前,中国科学院古脊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到风陵渡进行文物发掘。考古人员在距离3公里外的西侯度村旁的疙瘩岭,发现了旧石器时期的化石,其中有一些烧骨和带有切割痕迹的鹿角化石。被火烧过的鹿角,把人类使用火的年代推到了180万年前。图为圣火台入口。


“仅仅有火还是不够的,火有可能是雷电过后的产物,但是有石器就代表了人类行为的痕迹,烧过的鹿角和打制的石器,可以想象那个时代,在西侯度生活的人们,有了基本的生活雏形,他们可能用自己简单的石器狩猎,或者已经开始吃烤熟的食物。”听着讲解走进取火点,眼前是洞穴状的山洞,沿着山洞向上,头顶是仿真树干和大石,看见周围的石缝里,光斑点点。图为山洞里的仿真大树。

阳光从山洞的顶端洒落,从洞穴的入口和出口透出。无处不在的亮光,提醒着我们,180万年前,在这里燃起的电光石火。百万年沉甸甸的人类进化史,一页一页在这里翻过,历史的长河里,人类始终与自然斗争又和解,慢慢地掌握征服自然的规律,一代一代生生不息。图为山洞内景观。

跟随着人类古文明的脚步,一步一步,沉重而又欣喜。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不敢轻视这里的一草一木。欣喜的是,在这点燃的火种里,看到了先人们的智慧和子孙后代的薪火传承。山洞顶“一线天”的设计,寓意着人类开辟鸿蒙,远离蛮荒。图为西侯度遗址的一线天。


在西侯度遗址挖掘过程中,原始的遗物埋藏在河流沉积的砂层中,经发掘出土有动物化石、人工打制的刮削器、砍斫器和三棱大尖状器,而其中大部分动物都是适应冷气候的草原动物,有羚羊、鹿、马等,可以猜测山西芮城在当时应为疏林草原环境,草原与森林交叠,气候宜人,水草丰美。图为西侯度遗址建筑一角。

图为西侯度遗址编号为6053的野外发掘点。西侯度遗址有过两次大的发掘,第一次是1961年到1962年进行了两个年度的发掘。第二次是2005年,当地修村村通公路,在取土过程中把文化层挖了出来,山西考古工作者进行了50多天的抢救性发掘,这次发掘获得石制品和化石标本1000余件。

时值初秋,景区内游人寥寥无几。景区保安说,二青会前,这个遗址是供人免费参观,盛会之后,开始出售门票,票价20元。如果不是历史爱好者,这个景区会让人感觉没有什么看头,就是一些石头,吸引不了多少人来。站在观景台上,远处的古老阶地上种植着耐旱的花椒树,无论是百万年前还是盛世的今天,这片土地上,一直上演着人类文明。


远处玉带一样的黄河,从晋陕峡谷奔涌而出,一路向南,在山西西南角陡然急转,绕过中条山,划出一道大弯,掉头东去。这个转弯处,就是今天的西侯度。百万年过去了,黄河不断变道倒岸,而在这里的人民,一代一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命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