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12小时站票送救命钱,扔下钱跑去拾荒,挣回家路费


“我是不是个多余的人?我走了,家人是不是会好过一些?”病床上的小玉看着镜子里的“走样”的自己问道。治疗一年多,白血病的 “杀伤”让11岁的她常常感到绝望。眼看着一家人为她治病操碎了心,她对爸爸妈妈说:治不好,我不怪你们,就怕没机会报答你们。

每隔两个月,姥姥姥爷都会从老家山东聊城顾官屯镇赶到河北廊坊的医院看望外孙女小玉。从村子搭车到镇上,再转车到市里,然后乘火车到北京,之后再到位于北京、廊坊交界处的医院,近1400里的路程需要一整天时间,老两口只想亲眼看看外孙女,并把自己筹的钱亲自送来。由于只能买到站票,12小时的路程,两位老人站着挤在车厢里,担心带的鸡蛋打碎,就用自己的身体护着,一路上不敢打盹。图为,老人为外孙女剥带来的大蒜。

“这次来带了5000元,卖了家里种的粮食加上平时拾破烂卖的钱,零零总总凑了这么多。医生让小玉多吃大蒜,我就在老家种了一些,连鸡蛋一起带过来,能省点钱。”到了医院,老两口将现金和沉甸甸的两个口袋转交到小玉爸爸手中。


小玉姥爷说:“早在去年小玉刚生病的时候,我俩就把家里全部积蓄2万元拿了出来。之后,一边借,一边四处拾破烂卖钱。每次到医院,都会把身上所有的钱留给小玉看病。在医院附近拾一段时间垃圾,攒够路费我们再回家。” 时隔两月,姥姥、姥爷终于又见到了小玉,隔着防护膜看到小玉现在的模样后老泪纵横。

小玉在患病前上三年级,学习成绩优异,除了学习外,跳舞是她的最爱。2018年7月3日,小玉参加学校舞蹈表演,可能过度疲劳,当晚小玉入睡很快,对着风扇吹了整晚。第二天醒来,小玉嘴眼歪斜,耳朵生疼。“可能是中风了。”爸爸冯永平带着女儿到当地医院检查,“面瘫,输两天液就好了。”医生告诉他们。办理住院之前,小玉做了一次血常规检查,没想到这一查便成了噩耗。

血检报告显示小玉疑似患有白血病,爸爸妈妈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面瘫怎么变成白血病?第二天,夫妻俩带着女儿赶到首都儿科研究所,经骨穿检查后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由于床位紧张,小玉又转回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行化疗。4个月过去了,小玉的病情突然开始恶化。爸爸妈妈又带着她到河北进行治疗。按照治疗方案,于今年5月30日,进行了干细胞和骨髓移植手术。


1年多的治疗,小玉花费120多万。花光了爸妈14年打工攒下的全部积蓄,此外还欠了80多万的外债。此前,冯永平靠自己的努力从一名流水线工人做到了生产主管,月收入也从几百元涨到了七千元,直到女儿生病需要长期照顾,他被迫辞去工作。给小玉送完晚饭,冯永平回到了出租屋,这栋距离医院约两公里的民房内,租住者近百户白血病患者家属。为了来回跑医院方便,冯永平从病友手里花450元买了一辆二手电动车。

清粥、蔬菜、面条,11岁小玉只能吃最清淡的食物。由于排异严重,即便这样她还是频繁呕吐。但她仍不停要求妈妈给自己往嘴里塞,“多吃点,才有力气治病。”。

为了方便照顾小玉,爸爸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民房,月租金不到1000元,姥姥、姥爷来的时候就住在这里。“在这边也帮不上什么忙,等捡废品卖够路费,我们就回老家。现在每天拾废品已经成了习惯,不管是在老家还是来医院,时间长了,看见垃圾眼睛就放光。小玉命都快没了,能赚一点算一点,看病开销太大,一闲下来就心慌。”小玉姥姥说。


晚上10点多,医院附近的巷子里,依然可以看到两位老人的身影,路边被人遗弃的垃圾,在老人眼里却是希望。小玉的姥姥、姥爷每天早上5点多出门,带上几个馒头,拿些腌的大蒜,当作午饭,忙到晚上10点多回家,一天赚将近一百元。为了支撑家里的开销,除拾荒外,姥姥、姥爷在老家还坚持种着9亩地,每年收入1万多元。“我和老伴一个月留300元生活,其他的给小玉看病,趁我们还有点体力,多出把力吧。”

如果您愿意帮助这个家庭,可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项目详情,进行捐助。如不能识别,可将二维码保存到手机相册,打开扫一扫,从相册中选取二维码进行扫描识别。该项目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水滴公益”发起募捐,并负责项目的审核、执行及信息反馈。该项目最终解释权归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所有。监督电话:400-006-9958

“感光计划”为公益摄影师、慈善组织、募捐平台搭桥,发布困境家庭的图片故事,助力募集善款。该计划是由今日头条携手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联合发起的图片公益项目。如有困难,可私信“感光计划”官方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