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成為脫貧“搖錢樹”

初秋時節,舒城縣幹汊河鎮復元村打石山千畝油茶林掛滿了果實,呈現一派豐收景象。然而就在幾年前,這裡還是無人管理的荒山荒地,到處雜木叢生。2011年,舒城縣東森農林發展有限公司引進德昌良種油茶苗種植,在復元村打石山投資新建了千畝油茶林。

舒城縣東森農林發展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祝遠倉說:“2011年,復元村打石山栽了700多畝油茶,2013年又增栽了300多畝。從2016年開始,油茶林就採摘果子,當年的果子是很少的,但到了2017年,產量達3萬多公斤,2018年產量達5萬多公斤,產值約20萬元。預計2019年油茶產量可望達10萬公斤。”

近年來,幹汊河鎮把發展油茶產業作為丘陵村農民脫貧增收的主導產業來抓,通過良種推廣、大戶引領、林農參與等多種形式,大力發展種植油茶。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先後引進東森公司、康元公司等企業和大戶參與基地建設,目前,已經在復元、正安、春塘、朝陽、嚴衝、泉堰等村形成油茶林面積3500畝,掛果面積3000畝,年產量約20萬公斤,帶動當地近100戶貧困群眾通過發展油茶生產,實現年增收5000-10000元。其中,東森公司在春塘村建立的油茶扶貧基地、扶貧車間,幫助當地貧困戶就業,每月獲得工資收入約2000元。如今,幹汊河鎮的油茶經濟效應日益顯現,漫山的油茶樹已成為當地群眾致富的“搖錢樹”。

幹汊河鎮大力發展油茶產業鋪築脫貧路,靠特色產業支撐脫貧,通過土地流轉建立油茶基地,使當地農民直接獲得穩定的土地流轉收入,從油茶的種植、採摘到管理,也使當地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增收;靠政策扶持幫助脫貧,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整合水利、林業、交通等涉農建設項目資金,完善了油茶基地內“山、水、田、林、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也幫助當地群眾改善了生產和生活條件,幫助當地貧困群眾鋪就了脫貧致富路。

據瞭解,油茶壽命上百年,四季常青,渾身是寶。茶籽經過加工製成的茶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90%,有降血壓、血脂和軟化血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作用,被譽為“東方橄欖油”“油中軟黃金”,長期食用,人的皮膚細嫩潤澤,頭髮烏黑髮亮,同時還可加工成高級護膚化妝品;茶殼可提煉成茶鹼、烤膠,製造洗髮香波等;茶樹經深加工可生產精油、皂素和茶粕等系列產品,可作為重要的有機肥料、生物農藥和機床拋光粉;茶樹幹根可用作盆景雕刻材料,製作工藝品,生產白炭,因而種油茶可謂“種一樹而創百業”!盧賢傲 韓太聰 皖西日報融媒體記者 謝菊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