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眾多王朝大部分喜歡定都在北方,而不是南方?

縱觀中國古代上下五千年赫赫歷史

,我們不難發現歷代王朝的建都的選址多在北方,像洛陽這個古都城市先後就有十六個王朝在此定都,還有古都西安先後有十個王朝在在此定都,還有七朝定都開封和六朝定都北京等等。而定都南方的例子就相比就比較少了,我們熟悉的只有定都雲南大理的段氏王朝以及定都杭州的南宋王朝

為什麼眾多王朝皆喜歡在北方建都呢?其中不乏傳統風水學說的影響,經濟因素的影響以及地理環境因素的影響等等。

為何中國眾多王朝大部分喜歡定都在北方,而不是南方?

一、地理環境的影響

就全國地理環境來分析,我國北部和西部地勢較高,多高大山脈,而東部和南部較為平坦一些,多平原。就地形來說,不是平坦一些的地區更容易建都嗎?但帝都不同於一般都居民住宿,有很多的講究。帝都的選址必須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性位置,在北部的高大山脈的掩護下易守難攻,提高了安全性。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被貶到黃州時寫到“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這短短的兩句詩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時氣候問題,而是水患問題。今天的地理學科對於我國南方的氣候有解釋道:緯度越低,氣溫越高。在我國的氣候分佈中,我國南部地區除海南一帶是最熱的熱帶季風氣候,其他大部分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溼熱多雨。

而北部多是溫帶季風氣候,氣候叫南方熱量減少了許多

,也更舒適一些。另外冬季北部的高大山脈阻擋了冷氣流,也使得北部冬季相對暖和一些。還要考慮的是水患問題,南方水網稠密,且多降水,在古代多有決堤情況出現。北部地勢較高一些,水患教南方少一些。

為何中國眾多王朝大部分喜歡定都在北方,而不是南方?

二、風水學說的影響

風水學是傳統“五術”之一地術,是一門通過考察地理環境從而為宮殿選址、村落選址及喪葬墓穴選址服務的一種學說。風水學中有這樣的說法:龍脈龍穴合一能夠增加人體天年之氣,從而福納四海、壽與天齊。風水學說在中國古代出現較早,與中國古代的玄學有一定的聯繫。風水學在各種建築選址中影響很大,尤其是在帝都選址方面。

帝王選址定都往往會考慮到國家氣運,每個帝王都想要自己的王朝存在千秋百代,想要自己的美德流傳百世。他們思想在風水學說中找到依據點,風水學中講究“龍脈龍穴”。那麼龍脈是什麼呢?《陽二宅全書·龍說》解釋道:“地脈之行止起伏曰龍”。在《撼龍經》也說到:“大率龍行自有真,星峰磊落是龍身……龍神二字尋山脈,神是精神龍是質。”

龍脈其實指的是山脈,一般認為山就是龍的勢,水就是龍的血,土就是龍的肉,石就是龍的骨

風水學中把連綿起伏的山脈看作龍脈,在我國地形分佈中,北部多高山,比如大小興安嶺、天山山脈、太行山脈及秦嶺等等。不難發現,風水學說中龍脈的走向與山脈的走向相差無幾。在古代,秦嶺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大龍脈。另外,還有一種“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傳統說法,與於帝都也有一定的影響。

為何中國眾多王朝大部分喜歡定都在北方,而不是南方?

三、經濟政治因素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一直是小農經濟佔據經濟的主導,古代中國一直是一個農業大國。而北部黃河流域是古代中國農業的起源。黃河流域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在氣候地形等方面都很適合農業的發展,加之在這裡一代一代農耕文明的傳承,農民的生產技術不斷的發展。而南方相較之下農業方面的技術便不及北方了。

而南方直到南宋時期才漸漸得到開發,“永嘉南渡”時期,人口開始轉移到南方,促進南部經濟的發展。但總的來說南方開發程度較低,土地又比較貧瘠,農業就不是很發達,加之南北方人們的農耕習慣也有所不同。北方農業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北方經濟的發展。農業經濟的稅收是國家經濟的主要來源。

在中國古代,主要的敵人便是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們能騎善戰。相比我們南部的一些南蠻少數民族,北方的遊牧民族的威脅更大。王朝定都在北方,可以充分的利用高大山脈這道天然的防禦屏障,佔據易守難攻的戰略位置,更好的防禦外敵從而

鞏固政權。

為何中國眾多王朝大部分喜歡定都在北方,而不是南方?

若把帝都建在南方,先不說南方的開發程度較低,建立的軍事防禦設施也不如北方歷朝積累下來的,並且還丟掉了北方易守難攻的天然屏障。隨著定都南方,政權以及軍隊都跟著轉移,而留守在北方的軍事力量就薄弱了不少,這樣面對兇猛善戰的北方敵人,就很難抵擋

。一旦敵人長驅直入,王朝的處境就很危險了。

勝利的遊牧民族會要求中國皇帝進行割地求和或者每年納貢,這無疑對中原王朝來說是一種屈辱也是一種經濟的巨大損失。若是中國皇帝在戰爭中取得勝利,於中方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勞民傷財,這是很得不償失的。就像定都杭州的南宋,每年要向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納貢,民間也常是怨聲載道。所以就經濟政治方面來說,將都城建立在北方以防禦外敵是必然的。

為何中國眾多王朝大部分喜歡定都在北方,而不是南方?

從古至今,中國的政權中心都在北方,君王都喜歡定都北方。就今天來說我國的國都和政治中心在北京,依然在北方。古代自公元前221年始皇嬴政稱帝到中國最後一個朝代清朝滅亡,一共易主了將近四百多位皇帝,其中大多數是北方人,比如說秦始皇是陝西人,宋太祖是洛陽人等等,他們稱帝后多喜歡定都在北方,其中有一定的家鄉情緣。

當然更多的是考慮到國運以及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因素。北方有著傳統意義上的“龍脈龍穴”,還有黃河流域穩定發展的小農經濟的支持以及易守難攻的戰略位置。這些都是影響帝王們定都的因素。

參考文獻:

風水小詞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