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收入40萬元,大疆30000個持證飛手這樣賺錢

11月5日,大疆農業在深圳總部舉行新品發佈會,發佈了最新的植保無人機T20。在硬件全面提升、作業更安全、效率更高的情況下,T20的單機定價僅為29999元,比去年T16發佈時的31888元更低。如此高的性價比,在植保無人機領域,無人能及。

一年收入40萬元,大疆30000個持證飛手這樣賺錢

大疆農業銷售總監陳韜發佈大疆最新植保無人機T20

大疆創新自2012年開始將無人機技術應用於農業領域,並於2015年設立大疆農業品牌。2016年,大疆農業推出第一款植保無人機,之後不斷攻城掠地,市場佔有率和作業面積步步走高。根據大疆官方數據,截至11月份,大疆植保無人機在國內作業面積已經達到2.3億畝次,市場保有量超過4萬臺。

不到五年時間,大疆農業就做出瞭如此出色的成績,憑藉的除了公認的“硬核”技術和價格實力外,還有其日益完善的售後服務、越來越下沉的渠道佈局、愈來愈完善的飛手培訓體系以及越來越深入的農業市場洞見等。

隨著植保無人機和飛防作業的普及,我國農業發展向著現代化的精準農業又邁進了一大步。而大疆,則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了一個科技大企業的強農使命和強者風範。

兩個標籤

大疆創新是消費級無人機的王者,其身上有兩個明顯的標籤: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和讓消費者歡欣鼓舞的超低售價。這樣的兩個標籤,在大疆植保無人機身上有著同樣的體現。

以本次發佈的T20為例,在技術上就有四個行業首創,行業首創的高精度流量控制,3%的流量精度,可以實現實時監控,水泵免校準;行業首創的主動閥門控制系統,精準的點噴控制,可以實現毫秒啟停,不滴漏,自動排氣;行業獨創的全向數字雷達,360°全向感知,可實現地形跟隨,自動繞障,全天候作業等;行業首創的電池落地即充,無需冷卻等。

戳視頻,看大疆發佈會現場

價格方面,2016年3月,大疆發佈第一款植保無人機MG-1,載荷10公斤,發佈時售價52999元;2016年11月,發佈了更完善、更智能化的改進版本植保機MG-1S,發佈售價僅4.2萬元;2017年11月,宣佈新一輪降價措施,MG-1S市場售價降至3.35萬元;2018年12月,發佈全新的植保無人機T16,載藥量可達16升,噴幅更寬、作業更智能、支持一控多機,實現了每小時噴灑150畝的超高噴灑效率,也可以在山區進行果樹作業。如此高性能的機器,發佈時單機售價僅為31888元,是典型的“加料還減價”;2019年,在進一步“加料”的基礎上,大疆T20單機價格直接跌破3萬元。

產品越來越好,功能越來越強大,但售價卻日益走低,大疆農業因此被質疑走低價競爭路線。對此,大疆農業銷售總監陳韜表示,大疆農業版塊確實中短期內不以盈利為目標,但大疆植保無人機的定價邏輯和定價方式從來都沒有變過,沒有考慮任何競爭態勢,只考慮行業的現狀。

陳韜強調,大疆農業的理念是惠農強農,就是利用大疆的技術優勢、成本優勢、規模化生產的優勢把飛防行業的門檻降低,讓更多的人以更低的成本進入這個行業,用到更多高科技的產品,大幅度提升農業生產力,從而達到強農的目的。

渠道下沉

近兩年,隨著植保無人機價格的不斷向下,大疆農業的渠道也進一步下沉,鄉鎮級的代理商逐漸增多,甚至有很多飛手也兼職做代理商。

陳韜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大疆農業的渠道佈局以縣-鄉-鎮為主,希望渠道下沉到最終端這一層,直接觸達到農田、觸達到農戶和飛手。“我們4年來經歷了非常高強度、高成本的推廣階段。我們受眾可能互聯網擁抱程度不是那麼高,在手機、PC端做宣傳他們觸達不到,所以會直接在他們面前把飛機飛起來,找一面牆把它刷起來。這樣做的效果很突出。“

一年收入40萬元,大疆30000個持證飛手這樣賺錢

在海外,大疆也採取了同樣的渠道策略,在當地找到實力最強的農資經銷商、農機經銷商或大型植保隊,通過他們的渠道部署,將無人機產品下沉到合作的鄉鎮零售店或夫妻店,“利用這樣的渠道,讓我們的佈局事半功倍。比如說植保隊,每一次作業就是對大疆植保無人機產品的推廣現場。”

渠道下沉的結果,是植保無人機被越來越多的農戶所接受。2019年,大疆全球作業面積超5億畝次,機器保有量超過4萬臺。

飛手賦能

大疆11月5日的發佈會主題是”遍地英雄“,這裡的英雄,指的是大疆植保無人機的飛手們。據大疆發佈會現場公開的數據,目前大疆體系擁有超過30000個持證飛手,這些飛手們2019年參與了1567個縣市的飛防作業,作業面積高達2.3億畝次,是實實在在的農業豐收護航英雄。而大疆農業則要做“英雄們堅實的後盾,為他們賦能。”

陳韜在回答現場記者提問時表示,大疆農業一直主動關懷飛手,在每年的新產品迭代升級及價格制定上,主要考慮的因素就是產品力的提升和價格的讓利,讓飛手作業效率和收益能夠有正相關的增長。“如果只是把一切丟給市場,提供一個飛行器打藥,沒有優勢。”

陳韜進一步指出,隨著行業發展,植保無人機產品的性能逐漸趨同,在行業中脫穎而出一定要有其他方面的賦能,包括對植保運營的技術、對病蟲害的理解以及用藥的經驗,都會幫助飛手在這個行業中比別人更有優勢。

一年收入40萬元,大疆30000個持證飛手這樣賺錢

這種賦能顯然是有效的。來自浙江省遂昌縣的59歲飛手精英張江旭就是通過大疆的培訓課程走上飛防事業的。張江旭2015年開始使用大疆MG-1S,今年作業服務面積達3.7萬畝,這在山區縣來說,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數字。“我們那邊主要服務的是雜交水稻和茶葉。現在打藥和授粉都是用無人機,很方便,而且收入比較客觀,今年我有40萬元的收入。”

對最新的大疆T20,張江旭最看好避障系統,因為“山區障礙物比較多”,“如果能夠自動繞障,我敢說,T20在山區將大有可為。”

售後稱霸

五位飛手精英中,有一位來自黑龍江的林毅剛,被稱為”售後之王“。他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無人機售後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飛手剛開始不會規劃地塊,漿葉容易刮碎等。為了保證任何時候都能幫飛手們解決問題,他作為代理商在作業季保證24小時全程營業,而且“所有的配件齊全,每一樣都有。”

林毅剛總結說,沒有售後,一切都是零。

這正是大疆農業對售後的態度,也是大疆在前期的經驗中積累起來的“事實認知。”

做無人機飛防的都知道,在農忙的作業季,必須爭分奪秒,而植保無人機作為施藥工具,一旦遇到硬件問題,必須及時得到解決,否則將極大影響作業效率和效果。大疆在推廣植保無人機初期,沒有在代理點設置售後服務中心,有飛手的飛機出了問題,需要快遞迴深圳總部,等維修好再快遞回去,幾乎一個月時間就沒了,嚴重影響作業效率。

為了支持飛手在前線無顧慮地進行作業,大疆農業對售後的服務不斷升級。目前對售後的要求是多(50KM服務半徑,2500+維修大師)、快(飛機維修本地解決,維修門店當天解決)、好(官方工程師駐點保障,7*24H服務不中斷)、省(1.6億基礎保險免費送)。

在新推出的飛手關懷計劃中,大疆農業宣佈,保障項目中,除了第三者責任險和操作者意外險之外,還增加了機身維修服務,對意外全面保障,額度內無限次免費修,不設免賠件。”即使是飛手操作失誤造成的無人機損壞,也無條件保障。“大疆農業公關總監樊文澤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