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患罕見病26年,唯一心願:去世前攢夠25萬買一個月的藥嚐嚐


26歲的張笑從出生起就帶著一種罕見病,名叫黏多糖貯積症Ⅰ型,體內沒有消化黏多糖的酶,而針對這種病的治療藥物一瓶8千元,每個月至少花費25萬,且需終身用藥,這遠不是張笑能承擔得起的。無奈之下,她只能被迫接受疾病帶給她身體裡裡外外的各項改變:手指變形、肝臟肥大、腦積水、眼壓高……如今,張笑唯一的心願,就希望去世前能攢夠25萬,買上一個月的藥嚐嚐,體驗一下酶在體內是怎樣的感覺......

張笑,1993年出生于山西晉中榆次的一戶普通工人家庭,因出生時是笑著被產科護士抱出病房的,所以家人取名叫張笑,隨著笑笑長大,家人漸漸地發現他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的外觀,便走上了艱難的就醫之路。1997年,張笑在北京協和醫院被確診為患黏多糖貯積症Ⅰ型,但診斷結果讓全家都傻眼了,這是一種聽都沒聽過的罕見病,那時無藥可治,醫生預言活不過青春期。

黏多糖貯積症簡單來說,是體內缺少一種酶,無法分解體內的糖分,導致黏多糖在體內貯積於骨、軟骨等組織或器官內,從而影響到這些組織或器官的正常發育,黏多糖貯積症分為7大類型,每一型又分為2~4個亞型。2004年,張笑上網發現國外研究出了針對黏多糖貯積症的藥物,她重新燃起了希望。然而,一瓶藥8千元,張笑80斤的體重,一個月大概需要25萬人民幣,且需要終身用藥。張笑的家庭條件根本力不能及。


無奈之下,張笑只能接受疾病帶給他的改變,身高停留在130釐米、肝臟肥大、面容粗糙,手指彎曲以至於自己都穿不了襪子,儘管如此,張笑仍沒有自暴自棄,他和同齡孩子一樣正常上學,一直活到現在。2014年9月,張笑大學畢業了,在北漂時認識了很多罕見病患者,疾病讓張笑出現了腦積水,扁桃體腫大症狀,由於眼壓高,出門必須隨身攜帶強光手電筒,但他作為一個黏寶寶仍然堅強的長大了,這讓很多黏多糖貯積症患者看到希望。

如今,張笑已經26歲,她現在在北京連打2份工作,她唯一的心願,就是想在去世前攢夠25萬元,買一個月的藥試試,畢竟,由於體內沒有消化黏多糖的酶,她已經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和所有的病友一樣,她也想體驗一下酶在體內是什麼滋味。張笑還找到北大醫學院翻譯社同學,瞭解國際有關黏多糖貯積症Ⅰ型患者重要的就醫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