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鐵線蟲入侵

現實版鐵線蟲入侵

這個薄翅螳螂是來“投河”的,線蟲馬上在入水後鑽出來。林海倫 攝

现实版铁线虫入侵

鐵線蟲剛產下的卵帶,長約1cm,直徑0.4mm,卻有5萬以上的卵粒在其中。

山間小水塘旁,為數不少的螳螂踉蹌而來,奮不顧身跳入水中……沒多久,螳螂的屍體就浮上水面。這是我市昆蟲研究專家林海倫近日在四明山考察時見到的觸目驚心的一幕。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讓螳螂如此“想不開”?

現實版“鐵線蟲入侵”

螳螂為何會前赴後繼“投河自盡”?林海倫在對周圍環境進行仔細觀察後發現,小水塘的底部有大量各種粗細的線蟲相互糾纏在一起。這些線蟲的存在,是否跟螳螂前赴後繼地跳水有關?

林海倫留意到,在螳螂投水後,就會有深褐色的線蟲從其尾端快速鑽出來,而螳螂隨即一命嗚呼。

碰巧,一隻行動遲緩的螳螂奮力向小水塘邊而來。在對其進行解剖後,林海倫發現其腹部果然有一條盤曲的鐵線蟲。雖然螳螂已死,但線蟲仍頑強地扭動著。

眼前的這一幕像極了當年曾轟動一時的電影《鐵線蟲入侵》。電影中展現,因為變異,線蟲獲得寄生在人類大腦內的能力,被鐵線蟲感染後,人類會失控跳入江水中自溺而亡。

電影是虛構的,但線蟲寄生在昆蟲體內,刺激昆蟲跳入水裡自殺的“本領”卻是真實存在的。

這是一場“求生大作戰”

線蟲是如何找上螳螂的?它又為何要“寄宿”在螳螂身上?為了找到答案,林海倫將一大團線蟲帶回家中,一探究竟。

為模擬其自然生長環境,這一大團線蟲被養在裝有山泉水的塑料桶內。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它們都糾纏在一起,偶爾也會有個體掙脫出來,在水中自由扭動。

差不多過了一個星期,塑料桶底部出現一些看起來黏乎乎,呈白色細條狀的東西。通過顯微鏡觀察,這些條狀物是線蟲的卵帶,一條卵帶估計有5萬枚以上線蟲的卵。

林海倫說,每年秋季是線蟲成熟的季節,雖然這是一種低等生物,卻是在水中通過體內受精的方式進行繁殖的。產卵數量眾多,但想要存活下來卻不易。

用肉眼看不太清楚的小線蟲很容易被水生昆蟲吞食,當然也有可能它們是“故意”進入水生昆蟲體內。當水生昆蟲離開水體到陸地上活動,間接被處於食物鏈頂端的螳螂吞食入體內,由螳螂負責養大成熟。

每年到了時間,“寄宿”在螳螂體內的線蟲就會“控制”螳螂“投河自盡”,目的就是為了自己在水中完成交配、繁殖。

“每年秋季在路上遇見的螳螂十有八九都是被寄生的。”林海倫說。

天生的“計劃生育”專家

線蟲是個龐大的家族,目前有記錄的種類超過28000種,而且還有更多種類沒有被認識。它們中的不少種類選擇寄生在植物或動物體內。

我們相對比較熟悉的蛔蟲、蟯蟲、鉤蟲等都是線蟲家族中的重要成員。而“寄宿”在螳螂體內的線蟲主要是鐵線蟲。

“寄生在螳螂體內的鐵線蟲在整個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林海倫說。

如果沒有鐵線蟲,螳螂會“蟲”丁興旺,而在自然界中,螳螂的食物有限。為謀求生存,螳螂會瘋狂獵殺其他昆蟲,對其他昆蟲的生存構成威脅。

“由鐵線蟲出面調節螳螂的‘蟲口’密度,使整個環境中螳螂種群數量減少到很低的數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對各物種的生存都有利。”林海倫說。

作為天生的“計劃生育”專家,線蟲在“下手”時並不是“不擇手段”,而是選擇在螳螂產下螵蛸,進入到生命的最後階段時才會“動手”。

記者 石承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