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滿清八大鐵帽子王的承襲者,他是被怎樣被清廷絞殺身亡的?

話頭,得從滿清開國的八大鐵帽子王說起。

所謂八大鐵帽子王,是指在清王朝的開國史上,曾經聲名烜赫的八位王爺。

這八位王爺,不但是清皇室的嫡系,而且對大清江山基業的開創功勳卓著。

按照滿清的制度,其他封有王爵的皇族子孫,每繼承一次爵位,其爵位就要降低一個等級。

這八位王爺不一樣,由於血統、地位、功勳等因素,他們的子孫享有特殊的禮遇,也就是:無論襲封多少代,他們的子孫所繼承爵位者永不降級。

這也就是時稱的“世襲罔替”,俗稱的“鐵帽子王”。

所謂鐵帽子王,也就是說,他們的王冠永遠不會被換掉。

滿清八大鐵帽子王開創者的名單如下:

禮親王代善,滿洲正紅旗,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母大福晉佟佳氏;

睿親王多爾袞,滿洲正白旗主,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烏拉那拉氏阿巴亥第二子;

豫親王多鐸,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阿濟格、多爾袞同母弟,滿洲鑲白旗旗主;

鄭親王濟爾哈朗,滿洲正藍旗人,和碩莊親王舒爾哈齊第六子,母為五娶福晉烏喇納喇氏,清太祖努爾哈赤之侄;

肅親王豪格,滿洲正藍旗人,清太宗皇太極長子,母為第二任大福晉烏喇納喇氏;

莊親王碩塞,滿洲鑲紅旗人,清太宗皇太極第五子,母為側妃葉赫那拉氏;

克勤郡王嶽託,滿洲鑲紅旗人,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之長子。

順承郡王,滿洲正紅旗人,清太祖努爾哈赤孫子,禮親王代善第三子。

說完滿清八大鐵帽子王的概況,接著,來說簡單一下莊親王碩塞的世系。

第一代莊親王的爵位,由碩塞長子博果鐸承襲。

博果鐸無子,雍正帝以清聖祖康熙帝第十六子允祿為博果鐸後嗣,承襲莊親王爵位。

允祿長子夭折,次子弘普遂為長。弘普先允祿卒。允祿死後,弘普被追封為莊親王;弘普的第一子永瑺承襲莊親王爵位。

永瑺無子,以其從子綿課承襲莊親王爵位。

綿課死,其子奕鎛承襲莊親王爵位。追論綿課寶華峪地宮入水之罪,降奕鎛為郡王。後又復奕鎛親王爵位。因赴尼寺吸食鴉片,被奪爵。

遂以允祿曾孫綿護承襲莊親王爵位,允祿次子弘普之孫,永蕃之子。

綿護死,其弟綿譁承襲莊親王爵位。

綿譁死,其子奕仁承襲莊親王爵位。

奕仁死,其子載勳承襲莊親王爵位。

載勳便是本文要說的主角。

載勳被賜死之後,奕仁第四子、載勳之弟載功承襲莊親王爵位。

載功死後,其子溥緒承襲莊親王爵位。

溥緒在世時,大清滅亡,莊親王爵位也就隨大清滅亡了。

莊親王的世系大體如上。

下面,就來說載勳之死,就來說載勳被絞殺的過程。

既然要說載勳之死,有必要先說一說載勳其人。

載勳【清文宗咸豐三年(1854)~清德宗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愛新覺羅氏,滿族;清聖祖康熙帝第十六子莊親王允祿的五世孫;莊親王奕仁的第二子。

到載勳這一代,莊親王的爵位已經是第十次傳承襲封了。仔細算來,莊親王的門第,此時,在大清王朝的歷史上已經顯赫了近二百年之久了。

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載勳19歲時,便被封為輔國公。

光緒元年(1875),22歲的載勳襲封莊親王爵位。

光緒二十六年(1900),載勳47歲。

這一年,慈禧太后不顧西方外交人員的抗議,發佈了維護“義和拳會”的詔令。

據《清史稿》卷二十四《本紀二十四·德宗本紀二》記載:

“(二十六年庚子春正月)是月,拳匪起山東,號‘義和拳會’,假仇教為名,劫殺相尋,蔓延滋害。”

當時,莊親王載勳、端郡王載漪、輔國公載瀾等清宗室大臣,也極力主張安撫義和拳會,向洋人開戰。

慈禧太后的詔令一發,載勳遂藉此機會,在莊親王府邸建壇。

待各地義和拳會進京後,也都先在莊親王府邸掛號編伍。

那時,載勳自己也頭裹紅巾,身著短衣,完全是一副義和拳會的裝束打扮。

據說,義和拳會之中,有會首自稱為關羽的,載勳竟然跪地拜迎這位會首,不敢仰視。

其間,載勳被清廷任命為京師步軍統領,懸賞捕殺洋人。

隨後,八國聯軍入京,義和拳會根本不是那些侵略者的對手;即便是清廷的正規軍隊,也難以抵禦洋人。

結果,莊親王府邸遭到破壞,大半被毀,只有後院得以存留。

清廷對義和拳處置不當的後果,就是八國聯軍竊據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帝逃亡陝西。

緊接著,清廷只能低下聲氣,在屈辱之中與八國議和。

說是議和,其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投降。

既然有投降的成分,那麼,形勢也就是所謂的“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

作為“魚肉”的清廷,自然要聽任八國的擺佈。

在西方列強的“索辦罪魁”聲中,光緒二十七年(1901)正月,清廷以“庇拳啟釁”罪名,賜莊親王載勳自盡。

說是自盡,實際是自我絞殺;其實,也就是判處絞刑,只不過絞刑的具體執行者是受刑人自己而已。

既然這樣,那就簡單說一說絞刑。

通常所謂的絞刑,實際上可分為縊死和勒死兩種。

所謂縊死,也就是俗稱的吊死,是指以繩索將人的脖子吊在半空而死亡的方法。

所謂勒死,則是指以繩索勒住人的脖子而使之死亡的方法。

載勳的被賜自盡,按照絞刑分類看,屬於縊死。

載勳行刑的過程,頗具有傳奇意味,值得一說。

當日,載勳被各國指為“禍首”,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的農曆閏八月,他就被清廷削去了爵位。

本年農曆九月,清廷就近在山西蒲州府派員管束載勳,打算隨後交宗人府,將他發往盛京(今遼寧瀋陽)圈禁。

但是,西方各國對清廷處理載勳的這一方案並不滿意。

於是,慈禧太后不得不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十二月發佈上諭。

據《清實錄·光緒朝實錄》卷之四百七十七:

“加以懲處已革莊親王載勳、縱容拳匪圍攻堂館擅出違約告示。又輕信匪言枉殺多命實屬愚暴冥頑。著賜令自盡。派署左都御史葛寶華前往監視。”

此前,載勳被削爵後,圈禁于山西蒲州御史行臺。

雖然,載勳名為“戴罪”,但仍有侍妾和兒子陪伴,他在住所內的行動不受約束。

後來,當奉詔前來宣讀賜自盡諭旨的兵部左侍郎葛寶華到達時,載勳的住所門外,當地官方安排放炮迎接。

載勳聽到炮聲,問道:

“何故無端放炮?”

隨從告訴載勳,說是欽差來了。

聽說欽差到來,載勳馬上警覺起來。他追問隨從,欽差是不是為了自己的事前來蒲州。此時,隨從也不知道欽差所為何來,只好隨口應道:

“大概是欽差過境吧!”。

不一會兒,葛寶華即進門登堂,見到了載勳。

載勳便向葛寶華詢問慈禧皇太后在陝西的情況。

葛寶華唯唯否否,不做回答,也未落座。

見過載勳後,葛寶華就往堂外四處巡視。

葛寶華視察後,發現御史行臺的後面有座古廟,他便選中了其中的一間空房,準備作為執行絞殺載勳諭旨的地方。

隨後,葛寶華暗暗命令左右,在梁間懸好布帛,然後鎖上房門。

一切安排停當,葛寶華即返回載勳所在的大堂。

進入大堂,葛寶華馬上拿出欽差的威勢,傳令蒲州府有關官員,即可派兵前來,以備事情有變時進行彈壓。

傳令畢,葛寶華便命令載勳跪地聽旨。

載勳似乎已有所察覺,他追問葛寶華,是否要殺頭?

葛寶華沒有理他,命令載勳跪地。

載勳只得跪地,葛寶華面目嚴肅地開始宣讀聖旨。

葛寶華宣旨畢,載勳內心十分複雜,他說道:

“自盡耳!我早知必死,恐怕老佛爺亦不能久活。”

接著,載勳要求和家人話別。於是,他的侍妾和兒子被喚來,載勳囑咐兒子道:

“爾必為國盡力,不要將祖宗的江山送洋人!”

說完,載勳詢問道:

“死所何處?”

葛寶華與差人將載勳引到古廟中那間備好的空房內。

載勳見梁間已經懸帛,回頭看了看葛寶華說:

“欽差辦事真周到,真爽快!”

說罷,載勳主動上吊。

據資料所載:

“不過一刻,即已氣絕。”

關於載勳之死,還被正式寫入了清廷與洋人簽訂的條約,《辛丑條約》第二款之(一):

“莊親王載勳、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書趙舒翹均定為賜令自盡。……莊親王載勳已於西曆本年二月二十一日,即中歷正月初三日……均正法。”

(全文結束)

身為滿清八大鐵帽子王的承襲者,他是被怎樣被清廷絞殺身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