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時的突厥人是現在的哪國人?

清揚488


如果從突厥人的活動軌跡與範圍來看,希臘、亞美尼亞、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及孟加拉國等國都有突厥人的後裔。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目前只有部分土耳其人及中亞一些國家將突厥人奉為祖先。而土耳其的目的不過是仰慕奧斯曼帝國曾經的輝煌而已,因為他們最清楚自己的身體裡究竟流淌著多少突厥人的血液。但凡承認過自己是突厥人的國家,或許都是這樣的心理在作怪。因此,炟赫一時的突厥人很尷尬,他們的存在就如注入孟加拉彎的恆河與注入阿拉波海的印度河,當兩條河水全部匯入印度洋後,再也分辨不出彼此的模樣。



河流尚有源頭,加上流經的區域,這才能湧動出一條完整的美麗,但是突厥人就如一條沒有源頭的河流,只有被河水沖刷過的河道,支離觸目、蜿蜒綿亙。因為,光是突厥人的起源就如一團亂麻,讓人費解。突厥人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它所創造的輝煌及對整個世界的影響,並不遜色於之前的匈奴人與柔然人。特別是突厥人較柔然人更將歐洲攪的天翻地覆,如果說柔然人的“歐洲之旅”還算的上是風浪,那麼突厥人掀起的絕對是滔天巨浪。因此,我們有必要系統的瞭解突厥人的來龍去脈,方可弄清他們的前世今生。

突厥人的起源

不同的史書對於突厥人的起源有著不一樣的記載,《周書》認為他們出自漠北索國;《北史》認為突厥人發源於鹹海;唐朝段成式的觀點是海東阿史特窟;《隋書》說他們是平涼雜胡。其實,以上四種說法各代表了不同時期及不同活動區域的突厥人。經過梳理,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清晰的結論:突厥起源於鹹海周邊的塞人,公元前4紀時被亞歷山大東征軍團趕往漠北。之後,突厥人在匈奴人的北部建立索國,又稱胡揭。與狼共舞的結果不是被狼吃掉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加頑強,突厥人是後者。突厥人先後兩次被匈奴人征服,雖然索國也最終滅亡,但突厥人並消失。中原的歷史駛入晉代,草原上的突厥人如小草般大地回春。



索國的後裔並不多,首領叫阿史那。阿史那帶領著族人不斷東遷,並與雜胡融合,直至南遷到平涼。由此,突厥人被稱為平涼雜胡。又因為其曾經附庸於強大的匈奴,所以也可稱其為匈奴別種。突厥人屬於深目、高鼻、多須、赤面的高加索人種,直到南北朝時期還保持著其特有的面部特徵。平涼並不是突厥人的安樂窩,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出兵平涼,阿史那氏族隨北涼沮渠氏西度大漠,進入今新疆境內的鄯善、高昌一帶。公元460年,沮渠氏被柔然所滅,阿史那氏又遷移到高昌北山,也就是今新疆吐魯番博格多山。

高昌北部是當時富庶的高車國領土,高車並沒有驚擾阿史那氏族這群不速之客。因此,阿史那氏族如同在農家屋簷下築窩的小燕子,悠哉快樂地生活,無憂無慮地繁衍後代。然而,世上難有不被打擾的安逸。公元516年,高車被柔然所滅,“燕子”被連窩端到了金山南麓。因為之前學會了鍛鍊技術,所以靠著一技之長,阿史那首領阿賢及其500餘戶族人淪為了專門為柔然打造兵器的“鍛奴”。金山即阿爾泰山,因形狀酷似古代俗稱“突厥”的戰盔,所以阿史那氏部落從此被稱為“突厥人”。一粒小小的種子也有生根發芽、併成長為參天大樹的願望,突厥人就像一粒種子,在屬於自己的季節當仁不讓,綠意盎然。

突厥人的崛起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一類。突厥人的起家使用了武力、外交、教化等三管齊下的手段。公元546年,西魏大統十二年,突厥人首領土門東征一息尚存的高車,5萬餘戶高車部望風而降。隨後,突厥人大肆宣傳宗教復興,致使逃亡在外的高車部落陸續歸降。由此,突厥人不再是那個形單影隻的阿史那氏族,而是形成一個聲名鵲起的龐大部落聯盟。公元552年,突厥聯合北魏將柔然趕出草原,迫使柔然背井離鄉,踏上西入歐洲的漫漫征途,而突厥人順勢佔用原柔然生活的草原綠州。此後,土門自稱伊利可汗,突厥汗國的大旗也迎風展開。


土門去世後,突厥汗國在其子燕都的帶領下,向北吞併了契骨,向東趕走了契丹和奚人,向西收服了塞外各族。公元567年,當燕都派叔父室點密征服波斯後,突厥已經成為一個東至遼海、西至裡海約萬里,南達沙漠以北、北抵貝加爾湖超5000裡的龐大汗國。牙帳就建在鄂爾渾河沿岸的于都金山。更為難得的是,突厥人還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因此他們的思想意識較我國大多數遊牧民族有了很大的昇華。而正是有了文字這一完美的融合劑,才模糊了突厥統治區域內各民族之間的界線,也讓突厥文化薰染下的突厥人陳陳相因,生生不息。

值得一提的是,突厥汗國建立之後,也如當年入關的劉邦一樣來了個約法三章:

1、凡反叛、殺人、侵犯他人妻子、偷馬絆者叛死刑。

2、侵犯未婚女子者,重罰財物,並將該女子嫁給他為妻。

3、弄瞎別人眼睛的,將女兒賠償給傷者,無女兒者出財物為傷者娶妻。

突厥人之所以有這樣的法規,原因就是女人是繁衍後代的根本,而女人又太稀缺。然而,導致突厥汗國分裂及滅亡的原因與女人的多寡無關,而是內部的爭鬥。所以,堅固的堡壘最容易從內部瓦解。

突厥的分裂與東突厥的滅亡

原來,隨著木杆可汗(燕都)的叔父室點密的西征勝利,也埋下了汗國分裂的種子。室點密佔領中亞後不久,就宣佈自己為西面可汗。雖然室點密的行為讓木杆可汗頗為不滿,但此時兩個汗國還能保持相安無事的局面。而當室點密的兒子達頭繼承汗位後,木杆可汗將正統汗位傳給並非親生之子沙缽略可汗後,燕都之子阿波可汗與達頭可汗聯合,開始對抗沙缽略可汗。最終,突厥汗國於公元583年分裂為東、西兩個部分。阿波與達頭可汗的領地稱西突厥,沙缽略可汗的領地為東突厥。


在此後的20多年裡,東西突厥不斷火拼,直到中原王朝的隋煬帝登上皇位、乘龍舟盡興揚州後,東西突厥的爭鬥才告一段落。隋大業十一年(615年),東突厥始畢可汗兵圍雁門關,致使巡幸塞北的隋煬帝在雁門關城樓度過了一個多月惶惶不可終日的狼狽日子。經此打擊,曾經不可一世的隋煬帝再也沒有抬起高昂的頭顱去吟唱那首豪情滿懷的《春江花月夜》。唐朝初年,東突厥更加虎視中原,突厥商人及使者入唐境來去自如,隨心所欲地燒殺搶掠。致使唐高祖李淵兩股戰戰,幾欲遷都。

李世民繼位後,突厥人騎兵滾滾南下,遮天蔽日的煙塵彷彿是專門為李世民的賀禮。無奈之下,李世民親臨渭水,從容不迫、大義凜然地責問頡利的不義之師。由於頡利摸不清李世民的底細,於是主動提出和解,雙方殺白馬盟誓。之後,頡利可汗帶著唐朝獻上的大量金帛退回草原,李世民演繹了一出絕妙的“空城計”。渭水之盟不久,突厥禍不單行,先遇內亂,後遭天災。唐太宗果斷抓住良機,先冊封薛延陀首領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並支援大量糧草,孤立饑饉的頡利可汗只好向唐朝稱臣。

貞觀四年(630年),唐朝大將李靖、李勣率10萬大軍於陰山一帶大破東突厥。頡利可汗被押送長安,不久鬱鬱而終。公元641年,唐朝將突厥餘部化分在漠南,薛延陀部化分在漠北,實行分而治之。唐玄宗即位後,突厥各部自相殘殺,依附突厥的回紇部落殺死首領白眉可汗,並佔領突厥故地,另一部分突厥人投降唐朝。從此,東突厥徹底滅亡。唇亡齒寒是一個古老的成語,東突厥的滅亡預示著西突厥的岌岌可危,而讓人意外的是與東突厥一脈相承的西突厥卻是自己走上了滅亡的快車道。


(唐太宗畫像)

西突厥的滅亡

東突厥滅亡時,西突厥的勢力範圍已經南至克什米爾,北達阿爾泰山,西擴到了薩珊王朝的波斯。正當唐朝準備向西突厥用兵的時候,西突厥首領統葉護可汗被其所屬部落殺死。由此,汗國一分為二,西部為弩失畢,東部都陸。不久,都陸重新統一西突厥,但是叛亂火苗又悄悄燃起。唐貞觀十六年(642年),幾個不滿都陸統治的部落首領紛紛派使者入唐,要求唐太宗為他們另選西突厥可汗。於是,唐太宗順水推舟冊立了新的乙毗射匱可汗,都陸很快成為眾叛親離的孤家寡人,無奈之下避難於吐火羅國。

都陸垮臺之際,他的悍將阿史那賀魯與其分道揚鑣,逃入中原。胸懷坦蕩的唐太宗不僅接納了阿史那賀魯,而且賜予隴右某都督一職。然而,阿史那賀魯卻是忘恩負義之輩,唐太宗剛去世,他就率眾推翻了乙毗射匱可汗,自己宣稱沙缽羅可汗,一躍成為西突厥的新主人。此時的阿史那賀魯春風得意,如同一隻膨脹的氣球,得意而忘形,幾度入唐境劫掠。阿史那賀魯登堂入室,唐高宗李治只好派軍遠征,數年下來,雙方不分伯仲。

顯慶二年(657年),唐將蘇定芳率唐軍在伊塞克湖與西突厥展開決戰,西突厥軍隊一潰千里,沙缽羅可汗遁入鹹海東南的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什幹)避難。石國不敢得罪唐朝,遂將阿史那賀魯交予唐軍。阿史那賀魯被押回長安後,主動提出要為唐太宗殉葬,但宅心仁厚的唐高宗並沒有答應他的請求,反而赦免其死罪。此後,西突厥再次被化分為“都陸”與“弩失比”兩個部落,並由唐朝設立的都護府負責看管。到此,隨著唐朝疆域擴展到鼎盛,西突厥汗國也成為了歷史的記憶。同時,一部分不安於現狀的突厥人也開啟了從中亞到歐洲的漫漫征途。


從中亞到歐洲——突厥人艱辛而輝煌的生命歷程

一、保加利亞的由來,突厥人當仁不讓。公元626年,也就是東突厥風頭正盛的時候,一支突厥人已經遊蕩到歐洲。他們先是征服柔然後裔阿瓦爾人,後在庫班河與亞速海之間建立了“大保加利亞”,他們也因此被稱為“古保爾加人”。之後,突厥人銳不可當,一舉擊敗前來挑戰的拜占庭,進入今保加利亞東北部,成為斯拉夫人的鄰居。

然而,斯拉夫人並沒有鼓起勇氣,用武力去“歡迎”這位不速之客,保爾加人也沒有搶奪斯拉夫人的地盤。最終,經商談,雙方於公元680年組成一個共同的國家,都城建立在普里斯卡(今保加利亞洛夫格勒附近)。雖然保爾加人佔居了國家的首腦位置,但總體人數上的劣勢讓他們不可避免地被佔多數人口的斯拉夫人同化。不過,如今的保加利亞人依然保持有保加爾人的名稱。
(保加利亞美女)


二、從奧斯曼蘇丹到土耳其。公元11世紀,一支突厥人馬在酋長埃爾托克格盧爾的率領下進入小亞細亞,依附於塞爾柱人建立的魯姆蘇丹國。如同漢高祖劉邦將韓王信的封地改為太原抵禦匈奴人入侵的做法一樣,塞爾柱人將突厥人的封地設在了帝國西北與拜占庭對抗的前線。同樣是棋子的命運,韓王信投降匈奴後身敗名裂,而突厥人卻在埃爾託格盧爾之子奧斯曼的帶領下取代了塞爾柱人在小亞細亞的地位,為奧斯曼帝國的建立奠定堅實基礎。奧斯曼自封為蘇丹。

奧斯曼去世後隨後,突厥公國命名為“奧斯曼帝國”,定都布魯薩城。建國的突厥人被稱為“奧斯曼土耳其人。”1340年,土耳其人征服殘留在小亞西亞的拜占庭人。1353年,土耳其人攻陷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並將該城改名為“伊斯坦布爾”,做為奧斯曼帝國的新首都。奧斯曼的疆域隨著軍隊的征服繼續擴展,敘利亞、埃及、匈牙利相繼淪為奧斯曼國土。1680年前後,奧斯曼入侵烏克蘭(波蘭城市),一個地跨三大洲,人口5000萬的超級帝國步入鼎盛時期。

然而,盛極而衰是每一封建或奴隸制王朝擺脫不了的桎梏,奧斯曼帝國終於在一位“酒鬼”蘇丹的統治下走向了下坡路,他的名字叫塞利姆二世。公元1571年,奧斯帝國被西班牙與威尼斯的聯合艦隊打敗,從此奧斯曼帝國更加速駛入衰亡的山谷。當歷史的車輪駛入19至20世紀中葉,希臘、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先後從苟延殘喘的奧斯曼帝國獨立。1913年,帝國已退縮到了伊斯坦布爾近郊,然而日盡西山的奧斯曼還是不識時務的捲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弱者刷存在感的結果就是引來眾人恥笑、甚至圍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利曼面臨被協約國瓜分的現實。民族危亡時刻,將軍出身的凱未爾力挽狂瀾,率領游擊隊苦戰兩年,成功趕走希臘侵略軍,迫使協約於土耳其重新簽訂《洛桑條約》,恢復了土耳其的民族獨立與國家主權。1934年,凱未爾被授予“土耳其之父”和稱號,青史留名。土耳其人主要有突厥人與當地的波斯人、希臘人、亞美尼亞人長期融合而成。“土耳其”的字面含義就是“突厥”。

三、從伽色尼王朝到廓爾王朝的轉變。西突厥滅亡後,一個突厥部落進入塔吉克人在中亞建立的薩曼王朝。從最初的依附到最終取代薩曼王朝,進入中亞的這些突厥人如法炮製了奧斯曼帝國的崛起之路。公元10世紀後期,薩曼呼羅珊總督、突厥人阿爾普特勤在今阿富汗建立了伽色尼王朝,並最終滅亡薩曼王朝殘餘。從公元1001年後,伽色尼王朝先後17次入侵印度。當馬穆德執柄權力時,伽色尼王朝已經成為一個囊括了阿富汗、伊朗東部、花剌子模、中亞南部及印度北部以土地國有為基礎的典型封建制國家。公元1186年,伽色尼王朝壽終正寢,廓爾突厥王朝走馬上任。

廓爾王朝興起於阿富汗境內的赫拉特。公元1206年,奴隸出身的突厥人廓爾王朝總督艾巴克推翻了內訌不止的王族,以德里為中心建立了自己的突厥蘇丹王國。德里蘇丹國統治期間,曾依靠強大的僱傭軍3次擊退蒙古人的入侵,版圖護展到南印度的卡未裡河流域,後來因帖木兒的入侵走向分裂。公元1526年,突厥人巴布爾佔領德里,建國近300年的德里蘇丹變成永久的灰色。
(帖木兒)


四、瘸子帖木兒的偉大夢想及其子孫對印度的不解之緣。蒙古統治中亞後,為了補充兵源,大批突厥人被徵召入伍。隨著蒙古帝國的分裂,突厥人再次登上表演的前臺。1369年,中原已經進入大明王朝時代,突厥人帖木兒殺死西察合臺蘇丹自立為大汗。隨後,他用10年時間南征北戰,將河中地帶及花剌子模全部控制。帖木兒從小的夢想就是成為如成吉思汗一樣的勇士人物。由於青年時期遭受箭傷,造成右腿殘疾,因此與帖木兒交手的敵人送他一個“瘸子帖木兒”的綽號。

身殘志不殘,帖木兒有著與成吉思汗一樣征服世界的雄心。他對外宣稱:“宇宙中只有一個真主,人間只能有一個帝王。”帖木兒在他的有生之年,多次領兵遠征,奪取了伊朗、阿富汗,佔領了美索不達米亞,洗劫了欽察汗國首都薩萊,攻陷了德里蘇丹,就連不可一世的奧斯曼蘇丹巴葉濟德二世都淪為他的俘虜。帖木兒死後,帝國四分五裂、七零八落,好在他們的子孫在苟延殘喘之餘並沒有忘記續寫前輩的輝煌。


能讓帖木兒子孫實現夢想的並不是幾輩人奮鬥的中亞故土,而是牛兒可以橫衝直撞的神秘印度。1526年,突厥王子巴布爾入侵印度,建立莫臥兒王朝。後來,巴布爾的孫子阿克巴先後征服了西方的拉傑布拉納、古吉拉特,東方的孟家拉和南方的德干草原,將大半個印度半島納為莫臥兒王朝的國土。阿巴克去世後,莫臥兒帝國進入衰落的週期。不過,阿巴克的孫子沙傑汗卻為印度留下了一座燦爛的文化遺產——泰姬陵。詩人泰戈爾曾稱讚嘆泰姬陵為“永恆面頰上的一滴眼淚”。

16世紀到17世紀,隨著西方殖民主義的蜂擁而至,印度這片古老而寂靜的土地再次被打破。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瑞典、丹麥等西方殖民國家無不把印度當做又一塊意外收穫的樂土。最終,一個以販賣鴉片而臭名昭彰的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為了橫躺豎臥在半島上的軀體,莫臥兒汗國在其排擠之下名存實亡。公元1857年,82歲的巴哈杜爾·沙二世參加了印度士兵針對東印度公司的起義。兩年後,起義失敗,步履蹣跚的老皇帝流亡他國。3年後客死他鄉。莫臥兒汗國成為了一個辛酸的過客,星星點點的突厥人的血脈被衝散在古老的南亞,以至於印度,巴基斯坦等國沒有人承認那怕有千分之一的突厥血統。



現如今的突厥人國家

由於突厥人有語言這一獨特的文明傳承方式,致使文字在民族獨立與擴張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而模糊了突厥統治區域內各的民族間的界線,使得許多使用突厥語言的其他民族也以“突厥人”自稱。突厥是歐亞大陸民族的主要組成部分,突厥語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也被廣泛的使用,而使用突厥語的人,他們大多自稱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後裔。這些人分佈在中西亞的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克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中國的新疆與青海循化、甘肅。蒙古、克里米亞與以色列到俄羅斯及巴爾幹,遍佈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可謂遍地開花。

結語:穿越歷史時空,突厥人猶如不小心落入水杯中的一滴藍色墨汁兒,使得整杯水有了淡淡的顏色。但是水不會意識到墨汁兒的存在,因為水能就像歲月,能容下一切,也能自己隨萬物改變顏色。突厥人的輝煌已經成為遙遠的過去,但是他又似晨鐘暮鼓擊蕩的聲音,悠長沉遠,在每一個人的耳畔餘聲嫋嫋。如果突厥人並沒有踏上西遷的漫漫長路,如今我國少數民族中是不是又多了一隻美麗綻放的花朵呢?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古時候的突厥人(突厥汗國的古突厥人)已經全部滅亡了,並沒有留下直系的後裔。

無論是土耳其人,還是我國的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哈薩克族,都和突厥沒有直接的血緣繼承關係。

古突厥人,其實指的是阿史那氏的藍突厥(Göktürk)。

非阿史那氏的突厥汗國子民,並不能算是突厥,一般被稱作黑民(Kara budun)。當然,這些部族的前身皆為鐵勒。

異姓的鐵勒也被稱作“九姓烏古斯”。在突厥文的《闕特勤碑》中有如下記載:

九姓烏古斯(Toquz oɣüz)為吾之人民也。

就幾個通常會被誤人是突厥後裔的民族而論:

  • 土耳其

原九姓烏古斯瓦解後,樣磨、突騎施人組成了新的烏古斯。土耳其的前身奧斯曼,即來自這些新烏古斯中的凱伊部落。

  • 維吾爾族

並非單一的來源。最早源於唐代的回鶻聯盟,形成過程與葛邏祿等人的西遷,即高昌回鶻、喀喇汗王朝有直接關係。

  • 哈薩克族

哈薩克汗國的王族,其實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後裔。

  • 柯爾克孜族

通常認為祖先為黠戛斯,乃被突厥統治之部族。

總而言之,古時候的突厥人早已滅亡,並沒有什麼後裔。


HuiNanHistory


亞洲心臟的中亞和蒙古高原,活躍著很多威脅歐洲西亞東亞乃至南亞各民族各國家的遊牧民族,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鶻、蒙古一脈相承。相對而言,突厥民族來得快,來得大,消亡的也最快。

現在,自稱是突厥人的民族有土克曼人、韃靼人(塔塔爾人)、維吾爾人、雅庫特人、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柯爾克孜人)、撒拉爾人(撒拉人)、阿塞拜疆人、烏茲別克人、巴什基爾人、楚瓦什人等,這些民族分別屬於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阿塞拜疆等國。

不過,從名字上來看,和突厥最相近的,是西亞國家土耳其。從拉丁文來看,突厥和土耳其就是同一個詞,只不過,在隋唐,我們叫他突厥,近代西學傳入,我們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國家和突厥有什麼關係,就音譯成了土耳其。

土耳其是世界上最搞笑的國家之一,雖然元明清三朝600年稱霸西亞北非和東南歐,近代化到來時難免被叫做“西亞病夫”。自從凱末爾革命後,這個國家依舊在幻想著“大國崛起”,在他們的想象中,俄羅斯追求的“大斯拉夫主義”,德國追求的“大雅利安主義”,才符合土耳其的定位。

於是土耳其也提出了一個“大突厥主義”,他們認為,突厥以及突厥之前的匈奴、西匈奴(也就是南匈奴)、匈人帝國、白匈奴、突厥汗國、阿瓦爾帝國、可薩帝國、回鶻汗國、喀喇汗國、伽色尼王國、塞爾柱帝國、花剌子模、金帳汗國、帖木兒帝國、莫臥兒帝國、奧斯曼帝國等等大帝國,都是一脈相承的土耳其人。作為西亞的半島國家,和東北亞另一個半島國家很有共同語言——只要征服過我,就是我的祖先。

幸好我們有了基因圖譜,突厥人攜帶的c3基因,在土耳其人身上這種基因攜帶比例不超過5%,基本上和中國北方漢族人水平差不多。什麼叫打臉?這就是打臉!

那麼,現在和突厥人基因最接近的民族是那幾個民族呢?聽我給你盤點一下:

1,蒙古族。

蒙古族有四分之一以上的突厥基因,是名副其實的突厥後裔。

目前,全世界超過1000萬人。我國蒙古族人口為581萬人,再加上蒙古族兩個分支鄂溫克族(2萬7千人)和土族(24萬人),總人數超過了600萬人。

蒙古國總人口是280萬人,其中80%為喀爾喀蒙古人,其他也差不多是蒙古族的小分支。

俄羅斯的蒙古人大約有90萬人,包含布里亞特蒙古人(約40萬人)、鄂溫克族(約3萬人在俄國)、衛拉特人(含卡爾梅克人17萬和杜爾伯特人),28萬圖瓦人。

2,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也叫作黑突厥,包含的突厥基因更多。

目前哈薩克族全世界也有1000萬人,其中哈薩克斯坦917萬, 烏茲別克斯坦有163萬 中國158萬 俄羅斯122萬 蒙古17萬。這些都是突厥人的正經後裔。

3,圖瓦族。

28萬的圖瓦族一般被認為是蒙古族的分支,之所以專門拿出來說,因為圖瓦族是和突厥人最像的民族,同時也有藍突厥的稱號。圖瓦人的頭型和發掘出來的突厥人頭型最為相似。

圖瓦族聚居地是我國清代的唐努烏梁海,清朝滅亡後,俄羅斯策動蒙古獨立,稀裡糊塗就把唐努烏梁海給霸佔了。直到現在,也沒有任何一個條約確認清廷或者民國割讓唐努烏梁海給俄國,所以,有人說唐努烏梁海其實是中國在西伯利亞的一塊飛地。

總所周知,突厥人的發源地是中蒙俄哈四國交界的阿爾泰山地區,這裡和唐努烏梁海十分靠近。所以,圖瓦人,不僅是突厥人後裔,還始終守護著突厥人的“龍興之地”。有資格說自己是突厥人的只有阿爾泰山周邊的四個國家:

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

當然,還有一個詞叫做“突厥化”,其實就是泛泛而談把中亞西亞那些信仰伊斯蘭教的、卻又不知道自己祖先是誰的民族,統統叫做突厥化。從唐宋以後西遷的各民族,只要改信了伊斯蘭教,統統都會被叫做“突厥化某某”,蒙古伊利汗國、帖木兒帝國和莫臥兒帝國,就被叫做了突厥化蒙古人。

所以現在和土耳其一樣宣稱自己是突厥人後裔的那些國家,是迷失了自我的民族,好可憐。


歷史知事


突厥的起源說法較多,大概在西魏大統八年(公元542年)出現在文史中。其中,《北史》認為突厥發源於鹹海(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的鹹水湖);《周書》認為突厥出自漠北索國(具體位置不明);唐代認為突厥發祥於海東阿史德窟;《隋書》則認為他們是平涼雜胡。

其實,這些地方可能就是突厥不同的由當地區。一般認為突厥最早的首領是阿史那,他們生活在西伯利亞葉尼塞河上游一帶,那地方氣候環境比較惡劣,他們逐漸東遷,與當地雜胡融合,最後南遷到平涼,這就是史書上所說的平涼雜胡了。他們曾經歸屬過匈奴人,所以也有人認為他們是匈奴別部,在西北阿史那部落就被當時的北涼政權收編了,不過北涼被北魏擊敗,阿史那部落隨之又遷到了今天的新疆東部,其後北涼徹底被柔然滅亡,阿史那部被迫跑到了今新疆的吐魯番地區,在公元516年,阿史那部落又被迫遷居到金山南麓(阿爾泰山),專門為柔然打造武器。因為金山形似古代戰盔,俗稱“突厥”,從此阿史那部落被塵能夠為突厥人。

隨著柔然衰落,突厥人開始了偉大的復興,他們大敗高車、趕走柔然,逐漸佔據了蒙古草原,建立了突厥汗國。不過好景不長,在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突厥汗國內訌,國家分裂為東、西兩個汗國。東突厥在中國歷史中比較活躍,讓隋、唐兩朝都吃盡苦頭。不過隨著“天可汗”李世民的征討,加上自己的內亂,在李隆基時代,最後的東突厥部落投降了大唐,並逐漸融入了中華民族。而同時期的西突厥,也在大唐的不斷攻伐之下,力不從心,逐漸歸屬大唐。

到了唐末,突厥的一支沙陀人開始閃耀,他們在五代十國中建立了4個政權,包括後唐李氏、兒皇帝后晉、後漢劉氏及北漢,不過最後隨著北漢被北宋滅亡,也逐漸融入漢族。

而曾經突厥發源地之一的中亞地區,一直突厥人在公元626年流浪到了歐洲,他們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拜占庭,建立了保加利亞並和斯拉夫人逐漸融合。

大約在公元11至13世紀,西突厥的一支來到了小亞細亞,他們逐漸發展,征服了拜占庭帝國,擊敗十字軍,建立了橫跨歐亞非的超級帝國奧斯曼帝國,把君士坦丁堡更名為伊斯坦布爾,這支西突厥就是土耳其人的祖先。

大約在公元10世紀後期,西突厥的一個部落在阿富汗建立了伽色尼王朝,並多次入侵印度,當時的中亞地區,已經伊斯蘭化,伽色尼人開始向印度北部推行伊斯蘭教,和印度教進行鬥爭,這可以說是印巴分治的源頭了。在經歷了伽色尼王朝、廓爾突厥王朝、帖木兒王朝之後,印度徹底被殖民,曾經驕傲的突厥人也融入了印度各民族之中。

目前尚存的突厥後裔就是土耳其人了。要說的是,現在的土耳其雖然是一個穆斯林國家,但他們很早就開始世俗化了。近年頗為活躍的總統埃爾多安似乎有著一個恢復曾經奧斯曼帝國的榮光,但他在美俄之間搖擺不定,也似乎沒有擺脫祖先在初始時代的陰影。


黑水布衣


縱觀中國歷史,大部分時候都是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王朝的相愛相殺。中原王朝強盛,則遊牧民族衰落,反過來,中原王朝衰落,則遊牧民族強盛。



南北朝時期,由於中原王朝內亂、混戰不休,北方遊牧民族乘勢崛起。突厥是繼柔然之後又一個強盛的遊牧民族。

最初,突厥只是柔然汗國的鍛奴,也就是為柔然鍛造兵器的奴隸。南北朝末期,突厥擊敗柔然,統一蒙古高原,其領地東到遼河,西至裡海, 北括貝加爾湖,南臨我國長城以及中亞阿姆河流域。

剛剛統一的突厥汗國非常強大,控弦之士多達百萬,其勢前所未有。如此,突厥便對中原王朝產生了強大的威脅。而中原王朝的西魏、東魏、北周、北齊等政權為了自保,紛紛選擇向突厥進貢、和親,以換取突厥人的支持,至少是中立。



此時的突厥以各種手段平衡著中原地區的各個政權,依靠著中原王朝的進貢過得非常滋潤。但隨著中原王朝逐步統一,突厥人的好日子便到頭了。

楊堅建立隋王朝後,突厥人再也無法以平衡政策從中漁利,於是開始以戰爭的方式掠奪。但在隋王朝的反擊之下,突厥逐漸勢微。恰在此時,突厥內部產生矛盾,在楊堅的挑撥之下,突厥最終分裂成為了東西兩部。



東突厥

突厥分裂之後,隋王朝開始努力對付盤踞在蒙古高原的東突厥。

587年,東突厥都藍可汗即位時,楊堅暗中支持突利反叛。雖然突利失敗,但卻在楊堅的扶持之下於河套地區建國,是為啟民可汗。

後來,東突厥在隋王朝和啟民可汗的打擊之下衰落,啟民可汗順勢取得了整個東突厥的管理權,並向隋朝稱臣納貢。

慢慢地,東突厥再次強盛,隋朝為了遏制其發展,開始採取敵對策略。但很不幸的是隋朝陷入內亂,東突厥也不斷地扶持隋帝國內的起義勢力,而且還深入中原腹地劫掠。

一時間,東突厥實力驟增,恢復了控弦之士百萬有餘的場景。



唐朝建立之初,突厥人甚至率軍20餘萬直達渭水之北,距離京師長安僅有40裡,雙方結下了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後,薛延陀叛東突厥,李世民冊封薛延陀為可汗,雙方共同打擊突厥。公元629年,李靖率軍10萬北伐,順利攻破東突厥,擒拿東突厥頡利可汗。東突厥由此滅亡,其部眾歸於唐朝管轄。

唐朝中期,雖然東突厥短暫復國,但在滅亡後依舊歸附於唐朝。



西突厥

突厥分裂以後,西突厥曾併吞鐵勒,抗拒波斯,稱霸於西域一帶,玉門關以西的大部分國家都是其附屬國。

唐朝滅亡東突厥後,將重點放在了盤踞於西域的西突厥,於是西突厥在唐朝的打擊下逐漸勢微。

公元657年,唐朝將領蘇定方率軍平定西域,西突厥隨之滅亡。

西突厥滅亡後,蘇定方安排被突厥奴役的各族人民返回家鄉,並且也讓投降的突厥人返回了居住地。由此,西突厥人和西域各國停止了戰亂,在唐朝西域都護府的管理下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不過,在西突厥滅亡後,有一部分突厥人不願意接受唐朝的管理,所以選擇了向西逃竄,最終抵達了西亞地區。在這裡,突厥人又建立了幾個伊斯蘭化的帝國,比如伽色尼帝國和塞爾柱帝國。

塞爾柱帝國滅亡之後,整個帝國的人也併入了花剌子模王朝。當然,花剌子模最終也併入了蒙古帝國。

後來,奧斯曼突厥崛起,但由於本族人員較少,所以他開始強行徵收統治區域內小亞細亞和東南歐各族人員。這一過程持續了百年有餘,如此,形成了如今的土耳其人。所以,土耳其人是所謂的突厥人中血統最遠的一支。

奧斯曼土耳其滅亡時,實際上真正的突厥人已經寥寥無幾,其內部大部分都是一個講突厥語,但血統幾乎完全是中東和東南歐奴隸的後裔。不過這些奴隸的後裔卻忘記了祖先被突厥人的虐待,同時還以突厥帝國繼承人自命不凡,著實成為了一個令人驚訝怪胎。




如今的突厥人並不是指單一的民族,而是指使用突厥語的人。而使用突厥語的國家有土耳其、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克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六個國家。


我是越關


突厥人,不是單一的,而是一個統稱。聽到突厥,可能立馬就會往中原北部那邊想。

沒錯,突厥人在歷史上就是那邊的人,不過呢還有中亞地方的一些民族。

總的來說突厥人在的位置就是蒙古高原還有中亞地區。

突厥在歷史上是和匈奴、柔然一樣的遊牧民族,而且地位還很重。

突厥在史書上記載的最早時間是540年,也就是說,從540年開始,突厥出現了。

突厥在我國曆史上出現了200多年,直到745年的時候,唐朝滅了突厥。

因為滅國了,突厥也不復存在了,於是基本上和唐朝或者回鶻融合了。

現在呢,我們說的突厥,就屬於一個統稱,有很多民族,他們普遍說的都是突厥語族語言。

這就分佈的比較廣了,比如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烏茲別克人等等。

我們都知道突厥汗國,這是一個聯盟國家,突厥人建立的,並且能夠聯盟的部落都是遊牧民族。

又可以分為東突厥,西突厥,主要原因就是隋朝的離間。

在那個年代對很多國家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突厥分裂是在583年,因為東突厥的可汗是原來正統可汗,所以東突厥被人常稱為突厥。

東西突厥,分別是在630年、657年滅亡,或者說被唐統一了。

雖說東西突厥沒了,但是野心還是有的,所以又有了後突厥。

679年的時候,有了復國思想的突厥人再次立了可汗。

不過,也沒有蹦躂多久,744年秋,唐玄宗派兵攻打後突厥。

745年,回鶻首領斬殺後突厥可汗,後突厥歸附唐朝。

終於,突厥國亡,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突厥人是哪國人?

剛才也說了,突厥人不是單一的,是個統稱。

什麼統稱呢?多個突厥語族的民族的統稱。

如今世界上大約有兩億人在說突厥語族語言,遍佈在了10多個國家地區。

具體點就是哈薩克斯坦、土克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塞拜疆、吉爾吉斯斯坦,還有中國的部分地區。


理科男讀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鶻、契丹、蒙古都是曾經強盛一時的北方遊牧民族。其中的突厥,更是古代中國北方最強大的遊牧民族之一,他們主要活躍於公元6世紀至公元8世紀左右。史書記載,突厥人原先是柔然人的奴隸,後來取代柔然汗國成了新的草原霸主。

不過在突厥汗國的勢力滅亡以後,突厥人或向西遷移融入其他民族,或留在故土被唐朝和回鶻同化、吸收,如今已經不再作為一個獨立民族存在。

現在還宣稱自己是突厥後裔的主要民族有撒拉爾人、阿塞拜疆人、烏茲別克人、巴什基爾人、楚瓦什人、圖瓦人、阿爾泰人、土耳其人、土庫曼人、哈薩克人、韃靼人、雅庫特人、吉爾吉斯人等等。

根據中國古代史書的記載,在公元552年左右,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伊利可汗)在漠北地區建立了強大的突厥汗國,而“阿史那”也就是突厥汗國的王姓,最為純正的突厥人最初就是指這個阿史那部落。在突厥汗國全盛時期,東西縱橫萬餘里,從中亞到遼河都是其勢力範圍,並對中原的北齊、北周、隋、唐等王朝都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不過,這個突厥汗國終究只是一個鬆散落後的部落聯盟國家,雖然強盛一時,但維持的時間並不算長久。在隋朝的隋文帝楊堅在位時期,龐大的突厥汗國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兩部分。後來,東、西兩大突厥雙雙被唐王朝所滅,成為了唐朝治下的兩個都護府。

到了武則天執政時期,漠北的東突厥人後裔因為不滿漢族的壓迫,所以再次反叛,並建立了突厥歷史上最後的輝煌~後突厥汗國。不過,後突厥汗國沒能徹底復興突厥民族。

公元8世紀中葉,後突厥汗國被回鶻汗國所滅。回鶻人將突厥末代可汗白眉可汗的首級送到長安,向唐玄宗邀功。至此,作為突厥民族主體的“阿史那部落”被回鶻人所吸收,關於突厥的記載也逐漸淡出了中國史書。

不過,突厥有一些旁支民族(突厥人在擴張過程中吸收或同化的其他民族)如烏古斯人卻不斷往西方遷移,他們與血緣最純正的突厥核心民族“阿史那部落”關係較遠,是屬於被突厥人征服和同化的民族,但後來也使用突厥人的名號西遷。這些突厥的旁支民族與新疆、中亞、西亞的其他民族混居,世代繁衍,從而形成了許多的突厥後裔,比如今天的土耳其人。


歷史的荒野


可能大家都會認為突厥人是一個國家裡面的,就好像中國人是中國裡面的一樣。但其實並不是,突厥人不是單一的,它只不過是一個統稱。一般只要有人聽到突厥這兩個字,都只會立馬想到中原北部,而不是一個國家。

在歷史上,突厥人從被發現開始就一直是中原北部的人,只不過後來在中亞的一些民族裡面也會逐漸出現一些突厥人的身影。總的來說突厥人在的位置,就是中原北部以及一些中亞地區。他們在歷史上屬於是遊牧民族,就跟匈奴一樣,只不過突厥人的地位在當時比他們更加重要,其實力也遠遠不是他們可以相比的。


突厥人的歷史也非常的古老,根據歷史書上的資料來看,他們最早被人發現的時間是540年。只可惜的是,他們雖然來歷很古老但是存活的時間也不長,僅僅只是蹦躂了兩百年的時間,就被唐朝給一舉消滅了。

唐朝以雷霆手段滅了突厥國之後,突厥這個種族自然也就也不復存在了,至於現在我們所說的突厥,他就是一個統稱。因為現在有很多的遊牧民族,他們用的一些語音都是突厥國的語言。還有例如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等等,他們所用的民族文化以及交流時用的語音,全部都是突厥國當年用的。

那麼,為什麼唐朝要滅了突厥國呢?

其實這也是他們自己咎由自取。突厥人自從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以後,他們的野心就越來越大,開始跟其他的一些部落,也就是幾個遊牧民族進行聯盟。後來,隨著突厥國的盟軍越來越多,他們的勢力就逐漸威脅到了很多的國家,即便是隋朝那時候也感覺到了突厥國的危險。

在感覺到了危險之後,隋朝自然是不可能任由他們發展自己的勢力的,於是便採取了一種離間的手段,派出了一些人花了一點伎倆,就搞的突厥國內部不和,逐漸被分為了東突厥以及西突厥這兩個國家。原本還非常強大的突厥國,一下子被一分為二之後立馬就焉了,對中國的威脅也慢慢小了許多。

但是即便如此,突厥人在那個年代也同樣對對許多國家來說,都是充滿了威脅。突厥國的分裂是發生在583年,由於東突厥的國家領導是原來的國家領導,所以東突厥的實力比西突厥要強上不少。唐朝在對突厥國動手的時候,就是先對付的西突厥,因為這個國家實力最低,也最容易對付,之後才對付的東突厥。

但是不管怎麼樣,總之東西兩個突厥國都被唐朝給滅了,所以,原本還很強大的突厥人一下子就蹦躂不起來了,那些殘餘剩下的勢力只好偷偷摸摸的開始重新組建自己的勢力。

但是唐朝對於這種事已經懶得管了,因為他們內部矛盾就多的很,自然不會再把心思花費在一個蹦躂不起來的殘餘突厥人身上。可是想不到的卻是,那些殘餘的突厥勢力居然還真的蹦躂起來了,又組建了一股新的大勢力,叫做後突厥。

這些人有著很大的復國思想和對唐朝的報復心理,所以發展的也非常迅速。在679年的時候,這些突厥人就再次立了可汗。對於後突厥的崛起,唐朝也坐不住了,準備再一次的對突厥人出手,於是,在744年的秋天,唐玄宗就親自派兵對後突厥進行攻打。僅僅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這個突厥人的殘餘勢力就被消滅了,後突厥的殘餘勢力也徹底放棄了對唐朝的報復,開始歸附於唐朝。也正是從這一刻起,突厥人就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至於突厥人是現在哪國人這個問題,早在上面我就已經說了,它不是單一的,只是一個統稱。什麼是統稱呢?就是指有很多民族和國家都在使用突厥國當年所遺留下來的文化,包括了突厥國當年使用的語言,如果非要說屬於哪個國家,按現在的突厥人後裔分佈來看,大多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以及中國的新疆、青海地區,還有俄羅斯的局部地區。


貓眼觀史


如果以血統來劃分的話,那麼古代的突厥人在今天的定位將會十分複雜和尷尬,因為遊牧民族大多數都是在不斷遷徙的過程中和當地民族混居,最終形成眾多的黃白混合人種,就連他們的語言之間也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比如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突厥語和蒙古語,因此古代的遊牧民族,特別是喜歡在中亞和南俄草原上流動來流動去的基本都是語言為特徵的民族集團。



突厥民族的先系源於丁零,鐵勒。在南北朝時鐵勒人原本居住在葉尼塞河上游,之後南遷至新疆的博格多山附近,最初突厥人依附於柔然人,善於鍛造鐵器,因此被後者輕蔑地視為他們的鍛鐵奴。在公元6世紀中葉,突厥奴隸制國家崛起於蒙古草原。在首領阿史那土門去世後,汗國就走向了分裂。

伴隨著歷史的發展,突厥人也在不斷地變遷交融著,而當今世界自稱突厥人的大多是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人,大約有1.82億,遍佈高加索,中亞各斯坦國(除塔吉克斯坦,他們是印歐語系伊朗語族),以及中國新疆,蒙古,俄羅斯和克里米亞諸多地區。


血統比較純正的就是哈薩克族,吉爾吉斯族,烏茲別克族,土庫曼族,維吾爾族,他們是聚居在阿爾泰山附近的突厥系民族,相對而言最多是和蒙古語族的民族以及伊朗語族的民族混血比較多,而不至於像土耳其人那樣被改造成一個近乎白色人種的族群。

而在俄羅斯的遠東和伏爾加河,貝加爾湖地區也有突厥語民族的分佈,最典型的就是雅庫特語,圖瓦語,楚瓦什語。但他們彼此之間的差距也很大,比如楚瓦什語被國外學者認做是突厥化了的芬蘭——烏戈爾語族,這也是保加爾語支僅剩的還在使用中的語言。而圖瓦人是民族和語言都被高度蒙古化了的民族。大多可以劃分到北突厥語支中去。


按照另一種劃分方式命名的烏古斯語支應該是突厥語中比較著名的,因為歷史上的塞爾柱帝國,奧斯曼帝國都是這支部落的傑作。但很明顯,今天的土耳其人在血統上已經距離15世紀的奧斯曼人十分遙遠了。


普魯士之魂


曾經柔然人的“鍊鐵奴”突厥人,竟然成為了草原霸主。

後來突厥人建立了強大的“突厥汗國”,在隋唐時期對漢族的統治造成了極大的威脅,迫使隋朝採取了和親政策安撫突厥這才保持了一段時間的安寧。

隋朝末年,有很多反王勢力都是在突厥人的支持下發展起來的,李淵、李世民父子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就曾遭到了突厥的強大威脅。

當然,唐朝建立以後李世民第一時間派李靖率軍挑戰突厥的霸主地位,並經過艱苦的努力滅亡了東突厥,也就是在唐朝滅亡裡草原霸主東突厥以後,李世民才獲得了“天可汗”的尊號。

在李世民的主持下,唐朝實行了開放的民族政策,就連突厥都得到了接納,完全融入了大唐之中,完成了歷史上的一個壯舉。

後來突厥人完全融入大唐,並稱為大唐開疆拓土的大將,比如阿史那·社爾、哥舒翰、李光進等人,都是戰功赫赫的唐朝名將。

唐朝與突厥進行了多次大戰,終於先後滅亡了東突厥、西突厥,完全佔領了廣闊的草原,開創了大唐盛世。

曾經的草原霸主突厥,當然不會就此消亡。

後來在武則天在位期間,突厥人又建立了“後突厥汗國”,並多入侵中原,雙方發生多次大戰,終於在唐玄宗在位期間,在唐朝與回紇人的聯合攻擊下被滅亡,分別被兩方吞併。

一直到現代,突厥族這個民族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使用“突厥語”的民族非常多,比如哈薩克人、維吾爾人、阿塞拜疆人、烏茲別克人。

在中亞地區,大約有1.82億人使用突厥語,他們一直沒有忘記突厥汗國的榮光,以突厥人的後裔為榮。

在我國的新疆、青海、甘肅地區,一直有他們的後裔繁衍生息。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實的一面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