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到底要“救赎”什么?

嘻哈探长


第一、知识和智慧是实现救赎的基本前提。

安迪是一位出色的银行家,他精于计算,对金融制度了如指掌。他有头脑有智慧,做事善于谋划。他懂得运用自己的知识为自己谋取合法的权利,他与典狱长斗智斗勇,一个特殊的契机,他运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为狱卒们逃税、理财,帮典狱长洗钱,赢得了典狱长的重用,为自己争取到了较好的待遇。这些都为他的越狱行动提供了充分的外部条件。

如果没有智慧和知识,只凭一腔孤勇和精神信念,可能早就倒在实现目标的路上了。

第二、隐忍和坚持是实现救赎的必要条件。

安迪身上有着超乎常人的隐忍和坚韧,初入监狱,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

在监狱中犯人们有个老习惯,赌新来的犯人谁是第一个哭泣的人。瑞德把赌注押在了看似弱不禁风的安迪身上,可是他整晚的沉默镇静使得瑞德输掉了两包烟,也使得瑞德对其刮目相看。

面对狱霸们的骚扰和凌虐,他始终不屈地隐忍着。他的隐忍不是软弱,而是对命运的反抗。正是他的执着、隐忍和坚持,才使他能用十九年时间做一件看似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用一把小小的锤子挖出一条通向自由的路。

没有忍辱负重、蛰伏多年的苦痛,又怎能慢慢爬上成功的巅峰?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忍受攀爬过程中的痛苦与寂寞?就算知道巅峰在眼前,可能也会为了贪图那一点点的舒适轻松而中途停下,以致功败垂成甚至万劫不复。

而强者所能做的,只有在成功之前坚持坚持再坚持,才能最终站上成功的巅峰,看到自由的曙光。

第三、希望和对自由的向往,是实现救赎的精神力量。

我觉得这也是这部电影最感动人的地方,有几个经典情节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例如安迪不顾一切地在监狱的喇叭里放《费加罗的婚礼》时,镜头缓缓划过正在广场上放风的犯人和狱警们,他们都静静站立着,抛却所有愤怒,沐浴着从未觉得如此自由的阳光,莫扎特的乐声铺洒在人们身上,似乎将他们都洗濯得纯净无比。这来自俗世的美妙音乐,唤醒了他们已快丧失的自由感。

可见,此时的瑞德像所有多年生活在牢狱中的犯人一样,早已不再抱有希望了,但那安迪所送的口琴,隐喻着希望的东西,却一直紧握在瑞德手中。所以,最终在安迪的精神感召下,瑞德也得到了救赎。还有那个监狱中的嬉皮士小伙子,也开始跟着他读书写字,甚至还拿到了高中学历,开启了新的生活。

这就是所谓的强者自救,圣者度人。

再如,安迪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在监狱内建立起了图书馆,帮助狱友们丰富精神生活。他为大家争取来了劳作后的啤酒,是想让大家获得在自家修屋顶时的自在感。在助人的同时,他也获得了巨大的幸福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他不仅救赎了众人,也救赎了自己。

他更想告诉狱友们的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心存希望和对自由的渴望,这才是救赎的真正力量源泉。

而内心一旦失去了希望和对自由的向往,安于甚至享受制度带来的安全感,就会像那个被释放的图书管理员老布一样,到了外面的自由世界,却只剩下惶恐不安,因无法适应外部世界而绝望自杀。

当然还有朋友和友谊。如果说安迪是瑞德精神的救赎者,那么瑞德就是为安迪提供物质支持的身体自由的救赎者。

安迪幸运地遇到了瑞德,瑞德更幸运地遇到了安迪。在肖申克这个地方,一份真挚的友谊是不可多得的,那是一种在压抑之下的可贵的友情,一幅海报,一块石头,一只口琴,一句简单的语话,这些普通的东西成为两个朋友生活中珍贵的鼓励和支持。

自救又度人,最终他们都得到救赎,成了生活的强者。

这部闪耀着人性之光的电影让我们思考:在磨难面前是永远不放弃希望和信念,还是向残酷的现实低头?相信看过电影,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谭Tan影音


一开始这有一个笑话:《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肖申克太厉害了真佩服他。很显然这是一个假粉。但难免又会去想:对啊,肖申克的救赎到底是谁救赎了谁,谁是救赎者,谁又是被救赎者。后来发现啊,肖申克,他不是一座监狱,而是那一群人。

在我看来安迪是救赎者,也是被救赎者。安迪又是从什么处境中被拯救出来,才堪称被救赎?如果真的将自己代入到小说/电影里你会发现安迪的处境是何等煎熬、何等的难以忍受。一个社会名流,一个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却在一夜之间变为阶下囚,锒铛入狱,更难以忍受还是含冤入狱,他不甘吗?他愤怒吗?我们不知道。可谁知在监狱上帝还准备了另一份大礼。比起身体上的痛苦,一个人的尊严被践踏是让人更心痛的。在狱中三姐妹可以说是对安迪心灵与尊严的摧残。在监狱里这一呆就是20年啊。他不甘吗?他愤怒吗?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看到是他脸上每天挂着淡定与从容,他的心界与魄力不言而喻。那又是什么将其救赎,对自由的追求?不,我感觉用追求都无法形容安迪对自由的虔诚。20年的监狱生活里从在那一个夕阳洒满的屋顶,安迪为瑞德的每一个兄弟争取三瓶啤酒开始,再到后来筹建图书馆,再到后来为了再次听上音乐而被独囚三个月,这一切的一切安迪只不过是想再次体会到哪怕一点点的自由“有些东西在我们的内心里是这些高强囚禁不住的”“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他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烁着自由的光辉。”于是最后我们看到安迪奔向没有记忆的太平洋。还有一个个人看法:牢狱生活是不是对安迪来说是另一种救赎,而安迪之前的“肖申克”便是他的生活,妻子的离弃,身边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我们可以注意到在狱中的生活里安迪也没有提到过自己入狱之前的朋友)那种生活对一个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监狱,所以安迪没有重返职场,而是去了太平洋,安迪向往的生活很像海子的诗一般:

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他的一生中上帝像是跟他开玩笑似地,在最后又给他一份多么珍贵地礼物,他所见的太平洋跟他所想的一样蓝!

还有一个人是瑞德。瑞德可以说是一个被救赎者,他的希望在安迪到来之前可以说已经被几十年的牢狱生活消耗殆尽“这些墙很有趣,刚入越的时候你痛恨这些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很明显瑞德是被深深地体制化地一员。在之后又告戒安迪“希望是一个危险地东西”但是你会发现瑞德也在慢慢改变“我们坐在阳光底下,感觉自己像是自由人。见鬼,我们好像就是在修自己家的房顶。”阳光洒在肩,仿佛自由人。瑞德在后来变得敢于去希望,在安迪越狱之前,他满怀着希望地对他说“还有,安迪,如果你真的到了南方,请在太阳下山以后,请替我摸摸沙子,看看星星,在水中嬉戏,感受完全自由地感觉。那一刻瑞德似乎重新燃起了对外面生活的希望和对自由的渴求。但在他出去后很不幸他还是没有摆脱那该死的体制化“不打报告我一滴也挤不出来”说实话当看到瑞德像老布那样站在桌子上时,我的心惊了一下,不过很高兴后来他最终说出:“我希望可以越过边境,我希望安迪在那,我希望能见到我的朋友,同他握握手,我希望太平洋和我梦中所见的一样蔚蓝,我希望.....”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瑞德身上如同安迪成功越狱时的释然,从内心中打碎那把枷锁的解脱。瑞德与安迪不同高墙从未给安迪戴上过那把内心的枷锁(在这方面其它知友有着不同的观点,大致是:安迪认为是自己的行为把自己的妻子送上不归路,妻子的死跟自己有着极大的关系,这也是安迪心中的枷锁,而当他意识到自己过错,放下仇恨的时候,便是安迪心中那把枷锁被打破的时候。当然这只是简单描述,想深刻了解可去看其他知友回答,也很有道理。),但瑞德有,这样看瑞德的救赎似乎更加困难,幸运的是瑞德遇到了安迪。

另外肖申克的每一个人都因为安迪体会到过自由:那首曲子,那些声音直插云霄,飞的比任何一个敢想的梦都遥远,就想美丽的鸟儿扑扇着翅膀来到我们褐色的牢笼让那些墙壁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在那一刹那肖申克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由。另外对于诺顿的惩戒,对海利的抓捕难道对他们来说不是另一种救赎吗?

而这部电影的救赎不仅仅在故事里,他更救赎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啊。体制化,说的不就是我们吗,这里有这里的规则那里便有那里的高墙,我们每天被这些各种各样的体制整的疲惫不堪,但又有多少人有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决心,又有多少人真的敢于逃离北上广,又有谁敢去像哈佛教授一样放下所有回到故乡,去赴“我和春天还有一个约定”,我们不得不无力地说一句:我们被体制化了。但安迪敢,瑞德敢,面对高墙对人性的压制他们告诉我们:有些东西在我们心里,是他们碰触不到的。

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希望是件美好的东西,也许是最好地东西,美好地东西永远不会消逝。







尚古养生经


《肖申克的救赎》整部电影都在讲述人生的“得救之道”。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判处无期徒刑,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度过余生。他用 了20 年的时间精心策划,最终成功越狱,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典狱长洗钱,同时忍受着监狱里的各种潜规则。他用一把小锄头在监狱的墙壁上挖洞,将小锄头藏在了《圣经》里,并用一张张美女的海报遮盖自己的“罪证”。

利用出去放风的时间把墙壁上的泥土偷偷运走,同时还对外营造出自己是雕刻发烧友的假象。他的一系列操作骗过了所有人的眼睛,甚至他的老友瑞德也一度以为他已经在监狱里沉沦,被体制化了。

终于二十年后的一个雨夜,安迪从肖申克监狱中越狱成功,他爬过恶臭的下水道,独站在雨夜中,任雨水冲刷自己自由的身体和灵魂。

曾经,我们也有梦想,也追求过诗与远方,可总也迈不过生活这道坎。渐渐地,我们学会了妥协,放弃了自己的追求,每天奔走在工作、家庭之间。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被体制化了。如同肖申克监狱的高墙。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很有趣,起初你痛恨周围的围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我想只有一个简单的选择,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

“有的鸟毕竟是关不住的,它的羽翼太光辉了,当他们飞走,你会由衷庆贺他获得自由。”即使身在牢笼,他也要像个自由人一样的生活,所以他抓住每一个机会,为自己争取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始终怀有希望,哪怕在旁人看来是那么的可笑。所传递的信念、坚持、希望、自由、友情等无一不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很多现实的问题在剧中都能找到答案。

自由被人向往,但有几人努力地追求呢?安迪带着大家做不到的希望,承受磨难,信念坚定,最终成功越狱,过上了向往中的生活。哪怕身处黑暗,也要向往光明。人生总有悲苦,强者才能得到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不只是安迪的成功越狱,它是每个人的救赎。







影视大土八


当布鲁克斯假释通过时他为什么要极力抗拒?终于走出监狱重获自由时他为什么要自杀?要知道这不是个例,许许多多的刑满释放人都适应不了外面的世界。为何?难道监狱里比外面更有希望?肯定不是!只不过是他们已经适应了被支配,被管教的生活,成为了制度人。自由对于他们来说是件可怕的事,让他们无所适从。

自由究竟是什么?安迪在和狱警头达成协议后,要求狱警帮他们买啤酒,而他自己并不喝啤酒。他要的是自由的感觉,就像为自己修理谷仓,在中途休息闲聊一样的自由的感觉。他虽然被误判入狱十几年,可是他从没有像布鲁克斯一样被奴化,被制度化!他的心始终是自由的!他也没有畏惧强权,从入狱就开始挖隧道,而终的自由!

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何尝不是由制度化的人组成的?有几个人有勇气摆脱朝九晚五的束缚追寻自由?当那些天天满口抱怨工作的人突然失去了工作,不都是惊慌失措,天塌地陷吗?

我们的古人说“莫以成败论英雄”。一个人敢于摆脱朝九晚五的保障,追寻自己所爱,所想。成与不成,都是英雄。

“有些鸟生来就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施隠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在我看来这就是银行家安迪入狱后,迫切想要获得的东西,也是代表他身边的一群狱友想要的东西,也是电影名字最后的救赎最好的诠释!

影片讲述发生在银行家安迪身上的故事:

1946年,年青的银行家安迪被冤枉杀了他的妻子和其情人,这意味着他要在肖申克的监狱渡过余生。银行家出身的安迪很快就在监狱里很吃得开,他懂得如何帮助狱卒逃税,懂得如何帮监狱长将他收到的非法收入“洗白”,很快,安迪就成为了狱长的私人助理。一名小偷因盗窃入狱,他知道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兴奋的安迪找到了狱长,希望狱长能帮他翻案。虚伪的狱长表面上答应了安迪,暗中却派人杀死了小偷,只因他想安迪一直留在监狱帮他做帐。安迪知道真相后,决定通过自己的救赎去获得自由!

因为判刑的结果是:在监狱待整整十九年。但是十九年间,他并不是坐以待毙,而是利用这些年的时间挖了一个通道,最终逃出了肖申克监狱。

令人不解的是,这条帮助安迪逃出来的通道是一个正常人挖通需要六百年才能够挖通的,但是安迪仅仅用了十九年,这不仅侧面反应安迪丰富的知识技能储备,更加提现他超乎常人的毅力和智慧。

这是一部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电影,主人公身上有许多美好的品质,也是人们对美好东西的向往而做出的努力和改变,等待只有漫长的迷茫区,只有不懈的努力,去改变和不断的坚持,才能到达梦想的港湾。

这是我个人认为为数不多的9分以上的电影,都是有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坚持获得成功的电影。同等类的电影推荐《当幸福来敲门》,也是一部绝境中成长,一步一步把梦想照进现实,幸福来敲门!!

生活中有太多因为缺乏毅力,半途而废的例子,所以我们要坚持下去,就是坚持,无论发文还是减肥亦或是健身,坚持下去,总会成功的!!!








吃葡萄不吐土司皮


“救赎”应该就如电影主题一样: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和对自由的追求。

男主角安迪带着“杀妻”的罪名来到肖申克监狱,在他27年的牢狱生涯里,他没有一刻认为自己是属于肖申克的。

安迪从瑞德那弄来小锤子时,就已经开始自己的逃狱计划。为了让自己时刻感受自由的味道,他帮助监狱官哈德利合法避税,为自己监狱的朋友每人赢得两瓶啤酒,在那一刻他感觉是自由的。



为了扩建监狱图书馆,不遗余力地给政府写信;不惜被关禁闭的情况下,在监狱广播室播放歌剧;帮助汤米通过考试;不屈不饶地抵抗“三姐妹”。

安迪的种种行为都是在反抗被肖申克制度化,他内心对自由还是抱有希望的。当从汤米那里得知杀妻子的凶手另有其人时,安迪欣喜若狂,他来到一直受自己帮助的典狱长面前,希望他可以帮助自己洗去冤屈,但赢来的却是被关禁闭和汤米被杀。

最终安迪还是逃出去了,他用了27年挖好了他的“救赎”之路。

安迪不单单自己完成了救赎,他还帮助一直没有希望、没有梦想的瑞德完成了救赎。安迪的出逃给了瑞德极大的振奋,瑞德从安迪那里看到了希望,瑞德内心完成救赎后,也就有了那段精彩的台词。

假释官员:“你已经服刑40年了,你有改过自新吗?”

瑞德:“我不太懂这个词的含义。”

假释官员:“也就是说你准备好重返社会了吗?”

瑞德:“我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感内疚,这不是因为我在监狱,也不是为了讨好你们。回首以往,我多么想对那个犯下重罪的年轻人说些什么,告诉他我现在的感受,告诉他还可以用其他办法解决问题。可是,我已经做不到了。那个年轻人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留下来的只有一个老头独自面对过去。改过自新?骗人罢了,小子,别再浪费我的时间了,盖你的章吧,我不会再废话了。”


娱乐喵资讯


今天看了一部美国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讲的是一位因冤案入狱的年轻银行家在牢中如何追寻自由的故事。这部拍摄于1994年的当时并没有在翌年的奥斯卡上大放异彩,它输给了当时风头正劲的“主旋律”影片《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就像一个顽皮的天才,被奥斯卡这个刻板教条的老师,筛出了“好学生奖励”的名单,7项大奖入围、一个都不给!

个人感觉,《肖申克的救赎》的意思是“赎回;偿还;补救”,因此“救赎”非常完美地解释了这部电影的主题,围绕“救赎”主题的是:

首先安迪是对自己的救赎:从一开始不让自己沦陷于监狱生活(对比于和他同时入狱的胖子第一晚就受不了),到对“姐妹花”的不懈奋力抗争,到为自己的信念而坚持写信,挖洞等,到最后在挖好隧道后一开始并不急于越狱,因为他对自己的救赎并非“越狱”而是一份对自己信念的坚持,坚持自己的清白——“越狱代表了罪恶的一方,便永远没有人相信自己的清白”,所以最后的决然越狱其实是对自己的最终救赎——“我本无罪,我需要自由”。

其次安迪对狱友的救赎:给予狱友在监狱里前所未有的啤酒,音乐,舒适的图书馆;给予年轻的狱友汤米·威廉斯教育;给予他的好朋友瑞德心灵慰籍的口琴,对于人生的深深的思考——“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影片中特意对比瑞德在获释审批中的改变)。这些给予实际上是对他们的一种精神上的救赎,点燃一个人对生活的希望无疑是对他的救赎。

最后安迪对肖申克监狱的救赎:因为有了安迪,“姐妹花”被以恶制恶了;监狱里出现了音乐、舒适的图书馆;典狱长等人的丑恶脸面被揭下,监狱变得干净了一些。

当然不同的人看同样的影片可能都有不同的感受。对于目前无力改变现状的我,看完这部影片后最深的感受就是:才华、毅力两样,是任何人在任何境况下得到自由的最佳通途。片中的年轻银行家,凭着对银行财务知识的精通,在狱中,不仅为自己赢得了生命的安全、些许的自由,更为狱友争取到了物质、精神上的利益。也正因为对财务的精通,也使得男主角最后彻底击败残暴、阴险的狱长,并且使自己获得物质上的自由。

人类是感性的动物,时常受到情绪的支配,这是人之常情。面对残酷的环境,人本能的反应便是奋力抗争,而当这个环境恶劣到一定的程度时,人的抗争之心就会慢慢被消磨殆尽,成为行尸走肉。这两种情况,都是在许多文学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到的。

肖申克的囚犯也大都如此。在入狱之前,他们想必大都是目无法纪为非作歹的凶徒,人性中叛逆抗争的一面应该比常人要猛烈得多。但是长期被囚禁的生活,对权威的恐惧,对未来的绝望,对体制的顺应,使他们逐渐成为了去掉獠牙的狼。但冲动的血性并没有消失,囚犯之间时不时地争斗,“三姐妹”的恃强凌弱,都是证明。但,这一切都臣服于肖申克的石墙之内。就像驯服的狼被一起圈禁在铁栅栏中,也会彼此斗殴撕咬。这是动物的本性,也是人类的本性。

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这个故事将会以怎样的一种方式展开,不知道进入监狱后的安迪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但我们似乎知道,安迪绝不是普通的囚犯。当然,导演的镜头早就告诉我们了一切,开始时候关于安迪在自己车中喝酒以及法庭审判的那场戏与镜头,都在传到着一个信号,当安迪进入这间监狱,电影才刚刚开始。

然而我们却迫切想要知道身体瘦弱的安迪怎么样在监狱这个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幸运的是,安迪不仅在这里生存了下来,而且还活得好好的,平时的安迪安静而不多言,但却常常能做出让监狱长为之一惊的举动,比如一个人在监狱的播音间放起自己喜爱的音乐,那个场景中,监狱中安静了,所有的人都抬头凝视,静静聆听从高楼喇叭中传出来活跃在上空的美妙音乐,简直是太神奇了。还有当安迪凭借自己的智慧为瑞德等人争取来修房顶劳作的机会,在午后的微风中,借着啤酒安静地坐在楼顶吹风,那画面已经列入我脑海中最美的场景中去了,不需要用太多的对白来解释,这就在告诉一个被人们忽视已久的问题的答案,如果心是自由的,那么便没有什么可以束缚住你自己。这样的解读和电影中的那句台词一样,在告诉着一些人生中不变的道理,“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在我看来,《肖申克的救赎》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让我觉得电影改编和小说原著一样精彩的作品,这一点必须还要感谢一下斯蒂芬·金这位天才而又努力的小说家。很奇怪,小说的内涵来源于人们阅读小说中带来的想象画面,可是在看过电影之后,再度小说,所浮现的画面却又真的如电影一样,这一点,导演和原著作者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统一,这点难能可贵。如果可以的话,我建议看过电影的人可以抽时间找来小说再品读一番,那将会有另一种不同于画面感觉的收获。小说不长,一百多页,并不会耗费你太多时间。








苑栀晴歌


Red直到54岁才被假释成功。电影中没有展示red出狱后的生活。

原著中讲到red出狱后有很多在狱中留下的后遗症。比如上厕所,狱中上厕所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且每次上厕所向狱警请示,因此Red出狱后,每次上厕所他都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总是憋着,要到那个时间才会去上厕所,而且总想找个人请示一下,否则总是拉不出来。

出狱后red看到外面的世界变化太大,女人们都可以不用穿内衣在街上行走,他感觉自己三观都被震惊了,因为他经常被这些不穿内衣的女人搞的起生理反应。

其实这句话,是red的自我反省最好的说辞。那么,red是否该被原谅呢?

梅米常常想,一个人如果犯了致命性的错误是否应该被原谅?

我不会告诉你,这个问题把梅米可真是憋的不行,有时候觉得找到了答案,有时候会因为情景的变化而再次陷入纠结。

《海边的曼彻斯特》故事主角Lee因为疏忽导致家中失火,自己的两个女儿也因此被大火烧死,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责备Lee,妻子狠狠的骂他,同时丢弃他、离他而去。Lee愤怒的想要自杀,但又被这群责备自己的人阻止。

Lee决定离开,但是离开后的Lee每天的日子如同行尸走肉般,绝望的活着,整部电影直到结束Lee都没有原谅自己。

电影中曾经在最艰难时刻抛弃他的妻子,偶遇Lee,走向Lee告诉他,她很抱歉,不应该那样对待他,希望他能够好好生活。Lee 只是极其艰难的讲着:我不能。

Lee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原谅自己。他也没有原谅那个在自己最艰难时刻抛弃自己的妻子,妻子和其他人结婚,有了新的孩子,过着相对幸福的生活,而唯有Lee孤独的生活着,而且还失去了至亲哥哥。他一无所有,你让他原谅你,原谅自己,这不太可能。

电影中曾经在最艰难时刻抛弃他的妻子,偶遇Lee,走向Lee告诉他,她很抱歉,不应该那样对待他,希望他能够好好生活。Lee 只是极其艰难的讲着:我不能。

海边的曼彻斯特

Red用30年的牢狱生活,为自己犯的错误赎罪。Lee用整部电影为自己的错误悲痛。

red杀的3个人不可能重获生命,Lee的两个女儿也不可能重获生命。

陈世峰杀死江歌,最后被判20年,江歌妈妈对于这样的结果不满意,陈世峰也不满意,于是陈世峰进行了上诉,希望改判。

关于这个问题,大众的观点80%都是向着江歌妈妈。认为陈世峰上诉是因为他自己觉得自己被判轻了,大家都觉得陈世峰简直是不要脸。

被Red夺取生命的3个人是否已经原谅了Red,Red是否用30年的牢狱生活原谅了自己。

电影中其实给出了答案,Red原谅了自己,社会也原谅了Red,至于死去的3个人,观点如何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

Lee没有原谅自己,也没有原谅妻子,我想Lee终其一生都不会再原谅自己。

陈世峰一早就原谅了自己,他戏精般的脱罪表现,好像这事和他没有关系一样,他从来都没有过羞愧和忏悔之心。

江歌的妈妈没有原谅陈世峰,我想江歌妈妈终其一生都不会原谅陈世峰,大有与陈世峰同归于尽的倾向。

一个人,因为失去理性,因为愚蠢,剥夺另一个人的生命,这事真不应该被原谅

但一个人,无意做某件事,却导致剥脱他人生命的结果,而且终其一生他在赎罪,这种人是应该被原谅和接受的,但这种人往往是不能自我和解的。

所以,问题依旧归结到了梅米一直以来都持有的观点

如果一个人本真是善良的,他做错事值得被谅解

如果一个人骨子里都是恶的,他不值得得到任何人的谅解,然而这种人却是最先自我原谅的人,所以这时候,被伤害的人以及相关人,一定要用所有的力气给这个人同等程度的伤害,因为他需要被教育。

Red本质上是善良的,原著中讲到red在监狱中从来不会贩卖可以伤害人的东西,例如:毒品和枪。这是red进监狱前,犯下错误的当时就意识到的。

如果,你也曾经犯过某些对某个人而言很深的错误,你要相信原谅只给本性善良之人。

何为本性善良?就如red一样,发自内心的,无时无刻都真城的表示歉意和羞愧,这中羞愧和歉意在没有人的时候显现的尤为强烈,这便是本性的善良和真诚的自我救赎。





小生爱剪辑呦


救赎,将原本是你的东西重新赎回来!片中指的是自由、财产和时间,这是此片一直霸榜的理由,没办法,故事实在太牛X了。

带着救赎的核心思想去看此片,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斩获。重复看个100遍,都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这是此片经久不衰的原因。

仔细观察配图里罗宾斯的行为和表情,是不是瞬间就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人片儿合一的境界?





纪墨情节


肖申克的救赎,看了好多遍的经典电影,我一直都想知道电影为什么叫做救赎,它在救赎什么,在满是犯人的监狱里,谈救赎是何等的好笑啊,可是看过影片之后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对这两个字有自己理解,而我的理解就是希望和自由,从始至终,影片想要表达的就是这个主题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到达,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这是电影里的一句经典台词,他让我们在一个压抑,充满了罪恶的监狱里看到了希望,这是很难得可贵的,被关进监狱的人,要么等死,要么混日子,可是肖申克监狱却不一样

故事发生在1974年,年轻的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出轨,在醉酒后他本想枪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事实上他却没有动手,可是巧合的是,当晚发生了命案,而死者帮他做了他一直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就这样,他被指控谋杀,关进了肖申克监狱,而且被判处无期徒刑,这要是放在一般人身上,估计就崩溃了,可是在安迪身上你却看不到丝毫的慌乱和无奈,在监狱里,他悠然自得,仿佛这不是监狱而是家一样,每天他都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手指甲也剪得很整齐,在这里,你看到许多人的丑态,要么害怕,要么无助,要么绝望,可是安迪自始至终从来没有表现出慌乱的意思,他始终都是那个谦谦君子,稳如如玉

监狱是强制剥夺人的自由的地方,在这里有严格的纪律和制度,这种被监视和强迫的生活,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习惯,因为这里的犯人们都崇尚着外面自由的世界,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并没有犯罪,也没有被关进监狱,可是他们依然过着囚徒一样的日子,他们的身体虽然没有被关进监狱,可是他们的心灵却一直在牢笼里,稀里糊涂的过日子,没有人生目标和梦想,在我看来,没有梦想的人是可悲的,因为梦想代表着希望,没有梦想就没有希望,这样的生活该是多么的无聊和乏味啊,幸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有希望,因为有希望,我们才会对明天抱有幻想,才会为了未来去拼搏努力,人生就就是这样,只有不断的通过自我努力去实现一些东西,人的价值才会得到体现

在监狱里,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充满希望之举,他积极的给州政府写信,扩建了图书馆,在外派劳动时,他又给同伴争取了冰啤酒,在一次放风的间隙,他还给所有的犯人们放了一曲美妙的音乐,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当犯人们沉醉在美妙音乐声中,所有人全都肃穆而立,那陶醉,享受的情景,我相信每一个看过的人都不会忘记,这是对自由的救赎,因为犯人们已经习惯了监狱的生活,他们已经变得麻木,甚至是堕落,然而音乐是具有灵魂上的震撼力的,因为音乐唤起了他们内心的希望,因为有希望,他们才能真切的体会到幸福的滋味,这一刻,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是幸福的,当然狱警除外啊!

离开前的雨夜,安迪帮监狱长做好了最后一笔账,他换上崭新的行头,然后通过自己多年挖掘的密道逃出了这里,他在肮脏的下水道里匍匐前进了数十米,可是我却看不到丝毫肮脏的感觉,因为这是自由之路,救赎之路,当安迪爬过污浊的下水道,一头扎进外面的水坑时,他大吼着仰天长啸,此时电闪雷鸣,大雨如注,不过他自由了,这一幕看的我印象深刻,甚至是一辈子都难以忘记,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侮辱,冤屈,他没有反驳,而是用数十年的努力为自己争取到了自由。世道不公,可是命运却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命由我不由天,他真的做到了,人定胜天,他用自己的努力给现实,狱警,已经所有黑暗的东西一记响亮的耳光,这一刻他就是自由的斗士,而其他人都是他的手下败将!

影片最后,监狱长自杀,同谋的狱警被捕,而安迪拿走了监狱长所有的钱,然后潇洒的开着跑车离开了,最后他和老友瑞德相聚在遥远的海滨,他们热情的拥抱,这一刻,镜头转向一望无际的大海,他真的完成了对自己,对自由的救赎,太震撼了!

有些鸟儿天生就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明,歌声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他们走,否则哪天你打开笼子喂它们时,它们也会想尽办法扬长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