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通问”是什么意思?

苏广龙


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舅舅的农村真人真事,让大家看看农村舅舅在外甥家中的地位重要性,然后就会明白外甥头舅家牛的意思了。



前些日子参加婚宴,被喜主亲戚安排发放婚礼上比较重要的一些人戴着的小红花,什么伯父,叔父,姨妈,姑姑……只要是新郎的近亲,参加婚宴都需要佩戴小红花。

通常情况下伯父和叔父、姑姑等是新郎最亲近的人,他们头一天就开始在喜主家里帮忙各种琐事,而姨妈舅舅是客人,特别是舅舅,外甥结婚那天,所有的客人都没有舅舅大,因此,在外甥结婚这天舅舅可以姗姗来迟。

当我手中的小红花越发放越少的时候,突然间我意识到一个特重要的事情,这么一堆红花里,竟然少了新郎唯一的舅舅和舅妈的,幸好发现了,于是赶紧问喜主怎么办?喜主此时忙的晕头转向,她说赶紧让那些哥哥姐姐撤下俩红花,把称呼去掉给舅舅、舅妈。

然而主事的人听到这一消息以后忙进行阻止:这样做可不行,别人的红花上都有称呼,唯独舅舅舅妈没有,他们是外甥结婚喜宴上最贵重的客人,今天怠慢了所有人,都不敢怠慢舅舅,赶紧滴,找辆车去买,趁舅舅还没到。

于是百忙之中,随手抓了一个客人开车去城里买舅舅、舅妈的小红花,当姗姗来迟的舅舅、舅妈进门时,我毕恭毕敬的双手送上他们的小红花,两口子咧着大嘴认认真真的把红花别在了胸前。



外甥头是指外甥儿子,外甥儿子在舅舅手中等于儿子,舅舅可以理直气壮的指使外甥儿子干活,说点不好听的:舅舅可以把外甥儿子当牛使唤,让外甥儿子帮自家种地劳作都是应当应分的事情。

叔嫂房,不通问,农村素有小叔子和嫂子没大没小,娘死嫂最亲的说法,过去长嫂为母的事情很多,小叔子如果没有娘亲操心,当嫂子的要负责起婆婆留下的小叔子终身大事任务,要帮小叔子盖房子娶媳妇。

而嫂子的事情,小叔子等同于嫂子的弟弟或者孩子,因此有些嫂子房内事,小叔子莫要多管闲事,农村娶媳妇闹洞房,小叔子可以闹嫂子,大伯哥却要正儿八经当哥哥,所以结婚三日小叔子无大小,都可闹嫂子。

叔嫂房,不通问,小叔子不要过问嫂子的私人事,特别是哥哥去世之后,嫂子改嫁各种事,小叔子不该管的事莫要多管。


悠然见东山


外甥头,舅家牛。这句话要表达的含义是在强调舅舅和外甥的亲密之情的,因为舅舅是母亲的哥哥,相当于是娘家除了母亲之外最亲的人,也就是外甥最为亲近的亲戚,一般来说,外甥作为舅舅姐妹的孩子,一般都会很受舅舅的宠爱,我还记得我小的时候,我的舅舅就非常喜欢我,给我买好吃的好玩的,还带我出去玩,所以说舅舅和外甥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而且有时候评论一个小孩子的长相的时候都会说,你看这孩子长得真像他舅舅,这句话也是充分证明舅舅与外甥在血缘关系上是非常亲近的,从很早以前就有很多关于舅舅外甥的歇后语,这些都证明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叔嫂房,不通问。讲的则是家里小叔子和嫂子的关系,大家都知道这两个人其实按道理来讲是没什么亲戚关系的,因为家中兄弟结婚所以才有了见面的机会,而这样的时候就会有礼仪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国家对于礼仪看得很重,也有很多的说法,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嫂嫂与小叔子最好不要面对面说话,哪怕是拜年办事等不可避免的场合,也不要太过于亲密,最好就当作不是太熟的人就好,不然会被一些人说闲话,所以说大家一定要注意了。


帮大哥小跟班


每年都会在我的农村老家听到很多人在说俗语,记得小时候过正月十五的时候,村里的小伙伴们都会在一起挑着灯笼在村里转来转去,那么这个时候就会有老一辈人看到后会说“外甥打灯笼舅舅买东西”,那么在我们当地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正月十五的第二天舅舅会来给外甥送一些吃的,那么今天这句“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通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我结合在农村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分析。


“外甥头,舅家牛”

其实这句话就是说在以前农业生产的时候牛是主要的劳动力,因为每家每户在那个时候都是依靠着牛来进行耕地,那么之所以会说“外甥头”这句话是因为在以前有一种说法和讲究,也就是说作为外甥的在正月的这个月份里是不能进行剃头的,因为这样一来对自己的舅舅不好。

因此这个时候舅舅在正月里都会往外甥家里来来回回跑很多趟,因此就把舅舅比作像牛一样,就是看着不让自己的外甥在正月里剃头,如果要剃头的话必须要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这个时候寓意着对舅舅好,那么这句话在现在来说有一些迷信,因此大家一定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来认知这句俗语。



“叔嫂房,不通问”

这句话话我特意问了一下我们村的老年人,他们认为这句“叔嫂房,不通问”不是这样讲的,应该是“叔嫂房,不同向”,因为在我们那里如果家里有兄弟两个,那么当大哥的结婚了,这个时候小叔子的房门就不能对着嫂子的房门。


因为在当时一来是为了怕别人说闲话,二来是房门对着的话日常生活也不方便,因此才会这样讲,但是问题当中说的这句“叔嫂房不通问”,应该是要表达作为小叔子的不能过问太多关于嫂子房间里的一些事情,才会这样讲的。

综上所述:

理解一句俗语的时候要从多角度学习,但是在学习这些俗语的时候也要正确认知,才能真正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含义。


纪录乡土


农村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是什么意思?


在农村生活的人都知道,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小社会,这里面要讲究的学问可多了。在农村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很多关于各方各面的俗语,这些俗语在农村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也是,现在农村各种“规矩”产生的依据。

外甥头,舅家牛

在以前的时候,舅舅在母亲这边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如我们经常看电视说到的“娘舅娘舅”我指的是舅舅,意思是在某些意义上来讲舅舅和自己的母亲是一样的。

一般来说小孩子的头是摸不得的,因为小孩子没有完全发育好,摸头的话很容易不知轻重,伤了孩子的脑袋。而在以前,一般来说舅舅看见外甥之后都会不由自主的在外甥头上摸两下,然后夸一句这孩子长得可真快,真机灵之类的话语,对于这个大家通常都是能够接受的,因为舅舅比较心疼自己的外甥就打老张个人来说,我的外甥女,我个人是非常疼爱的,从小都是能抱就抱,想要什么东西就给买,因此舅舅和外省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

以前因为农业机械化水平没有开展起来,农民耕地最主要的好帮手就是牛,所以每个农民对于牛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张记得那会儿牛生病之后自己家都饿得揭不开锅了,还用米熬成粥喂牛喝。因为牛在农村如此重要,所以一般来说没有人说借谁家的牛去干嘛的,因为这个牛就是以前家里最贵重的财产。但是对于外甥家就不一样了,如果外甥家有什么活需要用到牛的话,舅舅一般都会毫不犹豫的把牛借给外甥使用。

叔嫂房,不同问

“叔嫂房,不同问”这句话的意思比较好理解,因为一般来说在农村叔嫂的关系比较特殊,大家要刻意的去回避单独相处。在农村,除了叔嫂之外,还有像儿媳和公公、小姨子和姐夫之类的,也要避免单独相处的说法,这是为了避免万一发生不太好的人伦悲剧,造成一个家庭的惨剧。


其实在老张看来,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家对于家庭的概念正在缩小化,比如说以前是一个家族,是一个大的家庭概念,但现在的家庭概念更倾向于一个三口之家或者四口之家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很多俗语就显得有点落伍了,但是老张认为“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分享探讨。


老张谈三农


农村俗语博大精深,有许多指导农事的谚语,至今看来具有科学道理。也有许多指导家庭关系的,对继承约定习俗,沿袭社会社会道德,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向来追求俗语新解,希望注入不一样的内容,下面,就给大家讲述一下“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通问”这句俗语,分析一下农村生活里甥舅和叔嫂之间的关系。

先说“外甥头,舅家牛”,甥舅之间是有着血缘关系的,属于旁系血亲,关系相当密切。至于外甥的头和舅舅家的牛,更是非常珍贵。农村中,有男人头女人脚不能摸的说法,说的就是头的高贵,而牛更是过去家庭中的主要财产,这句俗语通过两件最宝贵的东西来说明甥舅之间的特殊关系。那么,为什么外甥与舅舅的关系这么密切呢?

我觉得主要还是与一些习俗有关,在农村,除了父亲之外,最权威的亲戚就是舅舅,某些地区甚至称为母舅,代替母亲的地位。日常生活中,舅舅的地位很大,比如结婚,父母是不出面的,舅舅承担父亲的角色,坐席一定坐上席。至于丧礼,舅舅不到,丧礼都不能进行。春节拜年,年刚过,大年初二,首先拜的就是舅舅,民间还有一个初二剃头死舅舅的传说,相当有趣。

传说满族入关后,全国推行割掉长辫的措施。有汉族孙姓大臣受到排挤,为发泄私愤,在正月初二这天,再次提议剃发,遭到许多的抵制。他们秘密商议,一切照旧。由于旧同舅,于是才有了初二剃头死{思}舅舅的说法。

其实,这个故事哪里说的是舅舅的地位,不过有许多歇后语,却充分说明了舅舅的权威性,比如舅舅打外甥--白挨,舅舅打外甥--没说等,充分解释了舅舅的地位非常大。

说完了甥舅,下面咱再说说叔嫂。小叔子和嫂子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同时男女有别,在农村中是非常避讳的。这样做主要怕招到闲话,怕发生丑事,败了家风,这在许多电影里都有很好的展现,比如武松与潘金莲的故事,都已经被熟知到头了,至于身边,案例俯身可拾,留下了很多深刻的教训。


无论如何,时代的变迁,最基本的家庭关系是家庭稳定的基石,和谐家庭的源泉,俗语是看不见地条框,框住的其实是幸福。朋友们,你们说呢?


流水无声


这个问题有两个部分,说的是两种亲戚关系的相处问题,其中外甥和舅舅是晚辈与长辈的关系,而小叔子和嫂子则是平级关系,同时这两种亲戚,也有关系远近的区别,所以我们分开来说它们的意思和相处之道。

通常情况下,在一个农村家庭的所有亲戚中,舅舅都是最重要的,最有权威的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管不了的事,舅舅就能管。在农村,小孩子不听话,耍混,不听父母的话,那舅舅就能出面将其揍一顿,旁人没有话说,在大家看来,这是没有毛病的。因为还有一句话,叫做"亲舅如父“,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那舅舅就是最亲的,最值得信赖的人,能出面管事的人,地位就相当于父亲。外甥头,舅家牛,说的就是过去,牛在农户家庭中是很重要的,因为耕田、犁地、拉货都离不开它,没有牛,可以说一家人就没法种庄稼,没有好的收成,甚至吃不上饭,因此家家都把牛看得很珍贵。外甥头,舅家牛,就是说当舅舅的有个亲外甥,那当舅舅的对外甥是很稀罕的,比家里的能干活犁地的牛都看重。

”叔嫂房,不通问“,因为叔嫂两人是平级关系,又通常都是年轻人,所以在农村,人们经常会拿两人之间的事情开玩笑,但其实,这两人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敏感的,有些好事之人巴不得谁谁家传出点叔嫂之间的绯闻,好制造点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因此,小叔子和嫂嫂之间没有事情最好不要互相频繁去对方的房间里走动,平时不要走得太近,容易传出闲话。当然,事情都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处理,有的家庭,哥嫂比小叔子年龄大很多,甚至有的家庭父母去世得早,是哥嫂把小叔子带大,人们用”长嫂比母“来形容叔嫂之间的关系,对嫂子那是很尊敬的。

以上是传统上人们对两种亲戚关系的总结,是有道理的,值得传承下去的。不过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村,由于各种原因,亲戚关系似乎逐渐变淡了,有的外甥不像过去那样尊重舅舅了,亲戚之间甚至好像变成谁有钱听谁的,这是不对的。我们还是应尊老爱幼,尊敬长辈,而不能以金钱地位作为价值标准来相处亲戚关系 ,那样才会真正地受人尊重。


劳文池


农村俗语是农村地区广为流传的告诫性警示语,是劳动人民在无数生活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生活劳动的经验和感悟,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农村俗语往往是以通俗明了甚至是直白逗趣的语言,却揭示出生活、劳动的真理,正所谓“话糙理不糙”就是农村俗语的真实写照!

当然,很多的农村俗语并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它只是作为一种风俗习惯流传下来,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趣事来对待,但不能纯粹把它作为生活劳动的指南。“外孙头、舅家牛;叔嫂房、不通问”的农村俗语,就是这样的一种风俗流传,有其正确的一面,也有其唯心的一面,我们应科学的对待!

外孙头、舅家牛

这句俗语真实的体现出了外孙和舅舅之间的亲密关系。在农村,娘舅为大,虽然是外孙,但是舅舅是除了父母以外,与外孙最亲近的人,舅舅可以像父母一样管教外孙,而外孙对于舅舅的管教也是从内心里接受,不存在抵触。

这条俗语单从字面上理解,也清楚的表达出来这个意思。外孙就像是舅舅家养的一头牛,舅舅对其是喜欢得不得了,但同时,外孙如果做了错事,舅舅也会像父母一样,对外孙进行严厉的责罚,当外孙的对于舅舅的管教是决不能违抗的。

叔嫂房、不通问

这句俗语揭示了叔嫂之间在平时的交往中应该把握的分寸。

一般而言,在一个家庭里,小叔和叔嫂之间、姐夫和小姨妹之间,关系都稍微有一些特殊,嫂子一般都喜欢小叔多一些,姐夫哥一般也喜欢小姨妹多一些,这应该是长期的农村生活习惯潜移默化产生的一种亲情关系。

但是一个家庭是特别要注意不能乱伦,必须要避嫌,才能保持家庭的和睦团结,也能避免乡邻的风言风语。

所以,小叔子在与嫂子之间的接触中,要尽量避免单独在房间聊天说话,有事尽量在公开场合沟通交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总之,“外孙头、舅家牛;叔嫂房、不通问”这句话,是教你做人的道理,具有人生的哲理,虽然不是完全的科学,但是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劳动中,用科学的观点去对待它,要按照这些俗语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才不会做出一些有违道德、伤风败俗的事情出来。

大家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洒脱农人


在农村类似的俗语很多,也都有着相对的道理,但具体的含义还要仔细说来,俗语本身就有“爹亲叔大,娘亲舅大”的说法,延伸到“外甥头,舅家牛”是比较好理解的,对于“叔嫂房,不通问”来说就要难理解一些了,我们应该都知道“老嫂如母”的说法,今天我们就把这些俗语融会贯通一下,细细的来解析这句话。


外甥头,舅家牛

这个水位的外甥头来说,一般是指的男孩,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外甥在舅舅家不是外人,就像舅舅家那头老牛一般,吃喝不做假,干活真卖力,也就是说外甥和舅舅的关系是很近的,处置恰当的话比父子感情的话一点不差,所以舅舅对于外甥时间起来也是毫不客气的,作为外甥也是乐得为舅舅服务。

叔嫂房,不通问

这句话初看起来并没有特别之处,其实是有大的礼仪和道理的,叔嫂即说的嫂子和小叔子,在古时候嫂子称丈夫的弟弟为小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叔子和嫂子即便在一个屋檐下居住,也不能随便进出各自的房间说笑聊天,这个是一种生活上的礼仪,也是很重要的生活常识。

总的来说这两句话都是用来指导我们的言行的,对于舅舅要特别尊重,嫂子和小叔子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应该好好的继承和发扬。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按钮,关注我的头条号【吕家姐夫】,我们一起探讨更多关于农村的事情。

吕家姐夫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上一辈传下来的习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比方说那些通俗易懂的几个字,就能简单明了表达出其含义来。

1外甥头舅家牛

无论农村城市,舅舅和外甥一般关系比较亲近,特别是外甥末成年前,有些地方外甥的头发要舅舅才能剪,足以说明那种血融于水的那种亲情。

老话说到“三代不离舅家风”其实外甥多多少少在长相,性格等等都会受到舅家的影响,并且可以影响到三代四代。小孩出生不随爹,像舅舅也就这个道理!我妈还说我像小外公的儿子小舅呢(外公的弟弟的儿子)外甥点灯一一一照旧(舅)

长大后外甥成家有什么事,舅舅也有可能参与进来提谋划策。

2叔嫂房,不同问

这要谈到国人的礼仪举止了,人与人交往中,生活工作中有些规矩也必须遵守,俗话说得好“没规矩不成方圆”就说明一切。

民间常说“叔嫂房,不同问”叔叔尽量不要去嫂子房间谈论什么事,避免在生活中那些肢体接触,反过来大伯和弟媳也是这个道道。无论如何叔好还是适当保持点距离为妙!

现在农村条件好了,城里房子也有了,什么叔什么嫂也不住一起了,偶尔聚在一起也是短时的!那时浓浓的亲情


包邮区旺哥


对于提出给出的这句俗语,只是说明了一些亲情的关系的交往,或者是亲情之间的远疏远近的关系,这些都是生活当中必须注意的事情。否则的话,真的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存在,至少会闹的一个家庭非常的不愉快。注意了这一些有可能会招来一个家庭的和谐,而且还会受到外人的尊重,让人羡慕的家庭由此而诞生。毕竟家和万事兴,家不和外人欺。



“外甥头,舅舅牛。”

从字面意思很好的理解,就是外甥的头,舅舅的牛,这两种在过去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外甥和舅舅之间是血缘关系,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亲戚关系。在一般的地方风俗舅舅视为大人,可以说除了父母之外,舅舅就是一个最亲的人了,比叔叔都亲的一个人。俗话说“外甥就是舅舅的看门狗,吃完了饭就走”,“舅舅打外甥——白挨”等等都说明了,外甥与舅舅的关系的重要性。

外甥的头一般是不允许随便摸的,在小的时候如外甥的头没有长好,由于比较亲切的情况下,把头摸了有可能影响其脑部发育,当然长大了,男人的头更不能随意摸!“男人的头,女人的腰。”这就说明了外甥的头的确是男人的一个身份,尊贵的或者是尊严的象征。

当然对于舅舅的牛而言,那是因为在过去牛是一个家里最重要的劳动力。一个家庭种地耕地全部靠喂养的这一头牛来耕种,农村对过去喂养的牛的确非常的谨慎,即便是自己不吃饭,也要把牛伺候好,甚至还要买一些精细的粮食为牛,比如说一些大豆煮熟了给牛吃,或者是一些花生饼等等,那时候有的人都吃不上这些东西。



“叔嫂房,不通问。”

其实这句俗语的意思提示了我们一定对于叔叔和嫂子这两个特殊的人群之间的交往一定要规规矩矩的,不能够在一个房间里也不能够互相频繁的交往而且问候,并且绝对不能够开玩笑,谁的位置谁要放得清清楚楚。在过去有一种说法就是嫂子堪比娘,因此在包黑的电视剧里,叫嫂子为嫂娘。主要是因为那个时候,哥哥与弟弟之间悬殊的年龄非常的大,有时嫂子就能必须带着小叔子长大,而且为其娶妻生子。所以嫂子的形象在农村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而且也是非常令人尊敬的,这就使得一些作为小叔子的人,一定要避开与嫂子之间的接触,特别是单独接触的现象,否则被会被村民说三道四。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嫂子和小瘦子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也就像儿媳妇与公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姐夫与小姨子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是一样的,在这些方面如果出现了交往密切有可能会出现luan伦的现象,导致了家庭不和谐。



总之,对于农村这句俗语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主要是告诫人们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一定要搞好亲情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明白该近的近该远的远。也就是说辈分位置以及交往之间,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的学问性,而且这句俗语也警示了我们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必须注重这一些基本的交往的常识。否则的话有可能会出现意外的情况发生,毕竟有时间久了就会产生一定的感情,或者是不知道尊老爱幼,不知道长尊之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