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与赵本山相比,哪个人的表演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CGdu


我是唯一云墨,我来回答!

虽然这个不属于我擅长的领域,但我也是看小品长大的,看到这么多撕扯,也忍不住出来说两句,陈佩斯和赵本山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可比性不高,但既然要比,就不能忽略时代带来的影响,甚至于,你们在评选小品之王的时候,能不能把赵丽蓉老师也拉上?赵丽蓉老师哪一点比不上陈佩斯赵本山二位了?



1984年陈佩斯朱时茂首度春晚推出小品《吃面条》,讲述的是一个饥饿的人从偷吃到意犹未尽的吃、勉强吃、吃撑了还吃的四个阶段的故事,一度成为春晚的经典小品,至今为观众熟知。

1989年陈佩斯再度与朱时茂合作,创作小品《胡椒面》,全程几乎没有说话,如同默剧一样,展现出深厚的表演功力,到现在为止,这个小品我还经常在B站观看,真的非常喜欢。

后面从1990年开始一直到1998年陈佩斯告别春晚舞台,他的小品演绎生涯是与赵本山重合的,只不过一个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一个是初入春晚的新兵,八年时间陈佩斯创作了最为经典之一的《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姐夫与小舅子》、《大变活人》、《宇宙体操选拔赛》、《王爷与邮差》,而赵本山也在此期间推出了《相亲》、《我想有个家》、《牛大叔提干》、《红高粱模特队》、《昨天今天明天》、《卖拐》、《卖车》、《功夫》等经典小品,谁优谁劣不是一句不负责任的话就能够随便说的,谁也不能够主观臆断说这个比那个好,那个比这个好之类的,而且这个东西主观倾向太严重,谁也说不清楚。



陈佩斯的小品,不论是哪一个,它都有一个鲜明的对立关系,就像《胡椒面》里吝啬的朱时茂和大大咧咧的陈佩斯一样,全程语言极少,但仅仅凭借着细节的小动作把两个人物的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朱时茂看似穿的西装革履带着公文包,一副成功人士的样子,但他私下里乱丢垃圾、有洁癖、吝啬,这些都有非常清楚的展现,陈佩斯大大咧咧,出场就风风火火,然后给多了钱说不用找了,和朱时茂开局要“找二分钱”形成鲜明对比,之后因为一瓶胡椒面,陈佩斯的自以为是也展现出来了,最后结尾揣着人家大碗跑了又展现出跟风的样子,非常非常的让人喜欢,更重要的是,这部小品揭露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批判的同时让人觉得意犹未尽,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

赵本山三部曲的《卖拐》、《卖车》和《功夫》可以说是老少皆的小品了,《卖拐》与《卖车》主题相同,套路相同,基本上可以说成是复制的作品,第一部《卖拐》成为经典,而《卖车》则成为破鞋,因为它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完全是从《卖拐》复制而来的,后面的《功夫》一转风格,剧情反转引人发笑,也受到很多人喜欢,因为其中蕴含了很多东西。

《卖拐》、《卖车》、《功夫》最吸引人的不是它讲了什么故事,而且你想起这几个小品的时候,你想起来的不是情节和内涵,而是赵本山嘴里的“口号”,让你发笑深思的也不是他的故事,而是充斥其中的“台词”,像什么“你跺你也麻”、“没病走两步”、“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等等,也只会想起这些了。



但是你想起陈佩斯你会想起什么?是《吃面条》之中那个从捧着空碗让你觉得他真在吃面的陈佩斯,是《胡椒面》之中走着六亲不认步伐展现出一派大哥风范实际上却非常喜欢跟风的陈佩斯和又吝啬又洁癖临走还甩了一个风骚小眼神的朱时茂,是《主角与配角》之中不停反转的队长和汉奸,不论哪一个,想起来都历历在目,真的让人觉得,那就是昨天才刚刚看过的小品,今天还想再看一遍。

陈佩斯喜欢用一个对立的关系来讲述故事,语言是次要的,动作、表情以及让观众看的清清楚楚的小动作才是主要的,不是奔着让你开怀大笑的目的去的,但就是能够让你开怀大笑,这是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功力。

赵本山喜欢用一个夸张的台词来给作品设立标签,尤其是《昨天今天明天》、《钟点工》、《小崔说事》等,如今对赵本山的印象,除了作品多以外,就是那些各式各样令人发笑和印象深刻的台词。

谁好谁坏不能一句话钉死,但是要论艺术性和观赏性,我自然是站陈佩斯的,因为《主角与配角》、《胡椒面》太优秀了,我太喜欢这两部作品了,所以我个人的主观印象是陈佩斯朱时茂。



但是说到小品之王,我不认为是在陈佩斯赵本山之间角逐,因为赵丽蓉老师虽然已经去世,她的作品却是永世流芳的!

1996年《打工奇遇》之中的老太太,那叫一个令人喜欢,在我眼里比任何小品都更加印象深刻,因为我始终记得她们。

“别耍嘴啊!”,“我要是耍嘴我是个棒槌!”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

“吹,额吹!”

“瞧我这张嘴啊!一杯你开胃!”,“我喊了一声美!”

“两杯你肾不亏”,“哈哈,还是美!”

“三杯五杯下了肚,保证你的小脸儿啊,白里透着红啊,红利偷着黑,黑不溜秋,紫了吧唧,蓝哇哇的,粉嘟嘟儿的透着那么美。”,“你吓死我了!”

“其实就是那个二锅头,兑得那个白开水!”

“你看这道菜,群英荟萃,要你老八十一点都不贵!过来看一看,亲口尝一尝,吃到嘴里,特别的脆,如果你不相信你吃一块脆不脆”,“我吃了一块嚼在嘴里确实它有点脆”

“为什么这么脆”,“为什么这么脆”

“我现在问问你,为什么这么脆?”

“它就是一盘大萝卜!”

我现在也会唱,时常也会在骑着电瓶车的时候哼两句,真的是无比的惬意。



所以,你们排小品之王的时候,能不能不要忽略赵丽蓉老师!《打工奇遇》、《如此包装》、《老将出马》、《吃饺子》等真的是非常非常好的作品。

以上。


唯一云墨


应说陈佩斯的小品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陈浑身带戏,从语言,动作,眼神,面部表情,舞台步伐,都可以把观众逗乐。而赵本山的小品靠的包袱,也就是东北百姓田间炕头的歇后语把观众逗乐,靠的是打油诗之类的语言,如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等。两人的表演能力不在同一条线上,论表演功底,佩斯更扎实,可以这么说:佩斯是表演艺术,本山是语言艺术!


用户正言


我70后这一代,是上小学四年级通过电影《父与子》认识陈佩斯的,又陆续上演了《二子开店》,《傻冒经理》,《父子老爷车》,《少爷的磨难》等等经典喜剧作品,还有80年代厉届春晚表演的经典小品,都给国人留下深刻影响。至于赵本山,感觉就是一小丑,离开合作人后自己就没有什么作品,就靠二人传那点本事,只留下财大气粗罢了。


苍松翠柏233960992


两个人都堪称喜剧表演的大师。陈佩斯是学院派,表演张弛有度,塑造人物,刻画心理,细腻入微。赵本山是乡土派,虽有师承,但主要是自学成才,表演洒脱自如,出自民间,高于生活。两个人可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来形容,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但是,在题材,戏目选择上,陈佩斯立足城市生活,注重思想性,力求寓教于乐,弘或反映社会变革中小人物的喜点,或表现正邪对立中的道义伸张。赵本山选位东北农村人间百态,更突出娱乐性,虽然表演戏目不乏主弦律,但由于过于追求舞台喜剧效果,冲淡了主题,而且,由于表现的直白,缺乏含蓄美。总之,陈佩斯的诙谐是幽默,赵本山的诙谐是搞笑。


响沙


笼统的说,陈佩斯是科班出身,正统演艺界出身,动作到位,表情丰富,演艺基本功扎实。一看就是内行,能上大席面。反之赵本山只是一个为了生活,走街串巷为了吃饱喝足出劲洋相,说着低俗的段子为了博得一笑,赏个小钱,慢慢的走上了人生的不归路,小品剧本套路如出一辙,自己最后永远都是老好人,出了寡妇就是救人,救驴,往炕一坐,胡说八道,永远上不了席面。这就是差距,做人也是如此,不知道自己什么身份。


惬意熏


陈佩斯和赵本山都是很好的小品演员。他们都得到了很多大众的喜爱。他们表现的艺术方式可能有一点不同。但都达到了让人们开怀大笑的目的。小品就是让人们忘掉忧愁烦恼,让人们开心的笑一笑。能做到这一点也就够了。他们两人都具有喜剧表演的天才。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又有多少的文化素质,只要能哄着老百姓高兴,就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老百姓就会经常想到他们。


沙漠跋涉者


毋庸置疑,陈佩斯远胜赵本山,赵本山的太低俗,只是一味的用低俗的语言和肢残体缺的动作行为搞笑,没艺术性也不具观赏性。


双手合十443


陈佩斯 大家想一想是谁在春晚舞台上开辟了小品这个节目,又是谁第1个在春晚上表演了小品,还是谁,在那个年代,依然带给人们无数欢乐。


慕容短视频


赵本山表演要比陈佩斯的表演更有艺术性与观赏性!赵本山的表演台技完美!他的幽默艺术有极其潜伏性!表面简单、直率!实际来不及细思,人们便会爆发暴风骤雨般的捧腹大笑!他的表演自然、随意、深沉、不做作、老少咸宜!经得住时光的洗礼!若干年后,依然让人笑翻天!赵本山的艺术功底扎实,基础深厚!观赏性、艺术性时刻充分完整表达出来,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表演家!👍👍👍


福如东海208380736


赵本山和陈佩斯都是不错的演员,他们生长的环境不一样,接触到的人也不一样,陈佩斯生长在城市,又是演员世家,平常接触的就是市民和演员,他要演这些人得心应手,他演的《姐夫和小舅子》,《烤羊肉串儿》,就很贴进生活,演的《胡椒面》《王老五》就有那么一点蹩脚。他演城市剧肯定是极好的,演农村戏还欠一点儿。赵本山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演农村人,不!他就是农村人演起来无可挑剔,我觉得赵本山演得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