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2.5万倍的林园,只关注这三个病种的投资机会

2018年下半年受一些事件的影响,医药整体是在下跌,我们觉得它不影响对行业整体的判断,现在买,未来5年赚几倍,甚至10倍是不出奇的,会很轻松。别的行业虽然指数不高,会让人觉得现在好像是投资的时机,但是我们还是不看好。现在是熊市,风险巨大,你能怎么救助?太多公司了,救不过来的。企业效益是靠真正的实销,把它实销出去才有效益。今天买,就一定要买我们认为好的东西,能够走出来的大行业,这就是我要强调的。

活到80岁,就倒回不了50岁,所以我每见到投资者,就给他们宣扬我们的思想,这也是一种信念。虽然能让你发财的行业多得是,但是多数只是故事,它的确定性不高,我们投资的核心就是确定性,医药行业就是垄断。

现在什么生意最好?你到医院去看,医院生意最好。因为我是学医的,我知道过去5年才是医院真正开始赚钱的时候,一个地区一般的三甲医院过去5年能赚5个亿,甚至更多,轻轻松松的。它们以前并没有赚这么多钱,就是近几年才开始赚钱,很厉害,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人口老龄化,这就是我今天翻来覆去说的为什么要投资医药的原因。

结合我们的A股市场,现在投什么样的医药公司?三种病:糖尿病、心脏病、心脑血管病。这三种病产生了医药行业70%的营业额。医药公司的销售收入,全世界的范围里面,只要沾上这三种病,它的利润占到医药行业的70%,你不投它,投什么?别的不要看了,就看这三个。这三种病是治不好的,什么高科技也治不好,我们把范围缩小,就在这三个里面去折腾。

这些病本身治不好,不死就行了。得了这些病,他又不死,他治疗的用药暂时就不要做。我们到医院去就诊,慢性病医院就诊的人很少,除非是特别不舒服了,有问题了。我们就是让他不死,让他活着,让他成瘾性,吃了离不了,离了就不舒服。我现在天天就在吃,治疗这三种病相关的并发症的药,就是让你的循环通畅,循环不畅了以后,血液黏稠度高,都是要烂胳膊、烂腿,会死人的,那么就吃这些增加循环的药。

我从过去几十年的跟踪和与医生的聊天发现,到目前为止,比如得了糖尿病,他要去输液,治疗并预防这些并发症的消费,大概是治疗药的2倍,甚至2倍还多,因为他确实吃了这些舒服。这些老年病,人一天昏昏沉沉的根本不舒服,但又不敢多吃,稍微一多吃,就想睡,很难受。我要说的意思,首先我们是投资这些方面的中成药,一旦需求上去了,就会把这些企业养大,而且会迅速养大。

我们从2016年的4月开始,就在全世界范围内买入医药相关的公司。我们过去做了100家三甲医院的调查,发现过去三年,大类科就诊量增加了1倍,大类科室的效益最好,因为这些病是治不好的,未来100年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过去100年能治好的病,也就是一个肺炎。虽然治不了,但这些人想活着,就要对症下药。这种病,他吃了药就离不开,你看高血压、心血管、糖尿病这方面的病,他们会天天吃。

我们投资是有依据的,一定要量化。我们的投资不能有一次失误,不能是碰运气,投资的确定性就是要100%,不能有一次错误。你说今天有一次对了,明天有一次错了,那完了,你又倒回去多少。我们就知道,钱滚钱才能滚大,钱是靠复合增长的。我们这个年龄,就是活到一个平均的水平差不多了,你再往下滚,那就是很麻烦的事情,自己算不清楚的账,坚决不干。

只有医药行业是现在算得清楚的账,它的大前提就是中国人的寿命,全球人的寿命,平均寿命不会减少,在目前这个位置,我们算的是最坏的结果。除非世界发生大战,这是我们没有办法的。在和平年代,我相信30年以后,我们的寿命比今天的平均寿命还要长。

那么为什么中国医药行业会和那些世界大国有这么大的差距?就是因为中国人过去还没有把健康当成一个大事,现在我们会发现,我这个年龄的人,见面都在说健康。我去我父母家里,就是让你吃这补品、那补品,保健品这方面的开支比他们的其他生活开支都要大。我们现在唯一确定的就是,这4到6亿人是要保命的。

今天的美国,为什么任何一届总统都要调整医疗健康方面的开支?因为那是个沉重的包袱。最近美国一些保险公司都在兼并,因为它付不起当年的保费。人多活一年,他在健康上的开支就会多很多。

我们核算过,咱们的医药公司和世界的差距就是100倍到500倍。虽然大市值的医药公司多得是,但中国所有的医药公司加起来还够不上人家一家公司的市值,这是不合理的。

我们的境外投资有个特色,就是客户主要是在境外这些家族企业。大约在2001年的时候,他们就说中国的银行都不挣钱,当时四大商业银行中农工建还没有上市,整个中国市场的总市值还比不上人家一个银行,我觉得也不合理。今天我们看,中国的银行市值大得很,医药行业也一定会有这一天。医药行业的门槛非常高,一个新药出来,人体实验,还有副作用的观察都需要若干年,不是那么简单的。总之在这个节点上就是要买医药公司。

17年2.5万倍的林园,只关注这三个病种的投资机会

大方向要对,投资的核心就是垄断

投资的核心就是垄断,垄断的概念就是毛利率的变化,毛利率的变化不能为负,今年为负,明年还是负的,它的趋势要是正。

我们投资这么多年的体会是什么?你要成为一个赚钱机器,就要投资那些已经成为赚钱机器的东西,盈利是第一位的。不要买做大了的,不一定说做大了就能盈利。很多人跟我们私下讨论这个事,今天他们说中国的银行股便宜,比什么都保险,我说你们说得对,但是它已经做到全世界第一了,我不去搞了。这是我们投资的核心。

什么叫PE?为什么要有证券市场?这些人为什么热衷于去上市?就是有个PE的放大。PE的放大,一种是企业盈利的放大,还有股本的放大。我说100倍,不是拍脑袋说话的。成熟的公司只有盈利的放大,没有股本的放大。我们要发大财,要上台阶,就是一定要有股本的放大。我们选择医疗行业,它们的差距和世界列强还差100倍到500倍,你就等着它涨到全世界前面,因为它一定会在全世界前面。只要有需求,中国人的投资欲望一定是全世界第一的,绞尽脑汁要挣钱,只是没到时机。

问1:现在在医药股板块最热门的话题就是4+7带量采购,对这一政策,市场普遍持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大量采购减少了流通环节,利好医药股,一种是认为买方“一票制”压价,会导致行业利润大幅下滑。您怎么看这两种观点?

林园:化学药不要去搞了,化学药是老外的事,我们暂时不管。我们基本没有投仿制药,所以对这一部分研究少一些。但我第一个反应是仿制药企业会变少,最后整个行业回归到一个常规该有的利润水平。一些没有产生规模效应的企业会消亡,仿制药企业的竞争会减少,资源向头部企业聚拢,成为批量化生产的一个行业。这和电视机行业有点像,因为技术水平差不多,只能是持续降价。凡是持续降价的行业最后都会形成寡头,因为大部分小企业都没了。

仿制药企业会变少,最后整个行业回归到一个常规该有的利润水平。

问2:带量采购主要会对仿制药行业造成比较大的冲击,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国内药企都要在创新药上发力?

林园:医药大都没有彻底的创新,都是老方子的再利用、老技术的再改良。

问3: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有没有可能让您做出仓位上的调整?

林园:我们从来都是满仓运作,用更好的标的替换掉原来的标的,从仓位上看是没有什么变化的。这两年我们新发了很多基金产品,就是我们认为现在医药行业进入到了一个我们能精准把握的阶段,竞争马上就要开始,这时候就该投了。这是一个大方向正确的事情,应该抓紧这三十年好好赚一笔。

问4:当前这个阶段,整体市场上的回撤都是比较大的,您也是满仓运作,会不会感觉比较有压力?

林园:现在就是典型的熊市,便宜,但是买了就要亏。这个阶段会有一点压力,但我们会在标的上做些改变,有一些技术上的处理。A股亏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了,现在的下跌已经脱离了基本面,有时候是因为基金斩仓或者平仓。杠杆导致的风险我是把握不了的,但是市场会自动修复这样的过量下跌。

问5:您说“投资的敌人是竞争”,医药股现在显然是还没有分出胜负,那么您怎么判断买入的时机?

林园:现在就是买入的时机,我们买入的时机总是比别人早。如果行业格局已经是剩下三五家在竞争,这时候我们只又可能是持有。我们买入和持有的策略是不同的,买入一定是在形成寡头或者垄断之前,你看不出行业里谁是龙头,先买入一些小股本的股票,赚取它盈利放大加上股本放大的利润。

医药股要分出胜负,至少会在15年以后,所以一开始就要先去埋伏,看看谁能跑出来,通过时间的推移、企业经营情况的跟踪调研,再一点一点加码,集中在某一些企业。

问6:您认为只有医药股这块的账能算清楚?

林园:医药股的账很容易算。一是因为国内人口老龄化的趋势,50岁以前,人在医药消费上的开销很少,到了50岁以后,人的身体慢慢开始容易出问题,这代人是要看病的。二是中国人口世界第一,消费量第一,药是嘴巴的消费。三是医药股有一个即时反馈,医药生产多了,过段时间很快就会过期。

一般我们算未来三年的账,只有极个别的企业能往后看五年。投资首先是选行业,最重要是行业的景气度高,企业大概率会胜出;其次我们的投资标的都是经过长期跟踪,不是说一天两天。我们更重视投入产出的持续性,最好投资1块钱,每年都能挣1块钱,不要去考虑那些投100块挣10块的。

问7:嘴巴的消费就是“成瘾性”,那怎么量化医药股的“垄断性”?

林园:最好投资独家产品,不是独家产品不要去投,看都不要看。

问8:医药股的细分领域里您最看好的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是投治疗类药品还是缓解并发症的药品?

林园:我们主要投资那些针对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所产生的并发症的药,有一部分中成药,不投仿制药。三种慢性病产生了医药行业70%的营业额,其中又有60%的钱是花在了缓解症状上。化学药品的消费很少,比如说一个心血管的病——心梗,在医疗手册里心梗的首选药物是硝酸甘油,但是硝酸甘油的消费量,全中国一年才不到4000万!太小了。所以一定是投日常不断在用的药。

问9:为什么中成药是您投资的重点?

林园:首先,这类药风险比较小,都是传统的药方,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证,副作用基本没有,只是起到一个维护健康的作用。其次,它的核心都是中药的再利用。比如说,一个中成药本来是用于治疗肝病的,但突然发现它在其他病发症上的效果非常好。

17年2.5万倍的林园,只关注这三个病种的投资机会

问10:您会倾向于在各个细分领域里选一到两个跑得快的企业,还是直接选择一个比较热门的领域?

林园:在目前这个位置上,我们是普遍撒网的战术,大概投了10家公司。重点是这个公司该占多少的仓位,我们要结合它的股价来定。这些公司必须是已经盈利的,只要大盘企稳,它们就不会持续下跌,我预测在未来36个月之内,甚至有可能12个月之内,我们投资的个股股价就会创新高。

问11:现在国内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还有远超过半数依赖进口,您怎么看国内胰岛素企业的发展前景?

林园:这部分市场一定是非常大的,我们做了一些配置。中国的药企开始研制胰岛素的时间比较晚,市值最大的也只有百来亿,海外公司动辄就是1000多亿美金。现在国际上胰岛素的研制技术也还没有完全成熟,只要再有十年,国内的胰岛素市场,包括海外的胰岛素市场,慢慢都会被中国的药企蚕食。

未来国内生产胰岛素的药企,发展空间一定是非常大的,一是因为国内对胰岛素的消费能力本身就很大,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药企能够最快、最节省成本地研制出仿制药,海外药企比不了这种成本优势。比如抗生素,在90年代中国还主要依靠进口,后来是白云山在90年代末生产出我国第一款具有新型结构的半合成头孢菌素——头孢硫脒,到现在中国抗生素生产成本不到外国同类药的一半。

问12:在降压药市场上,钙拮抗剂降压药(CCB)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两类药品占比超过六成,您是否会考虑投资这些品类?

林园:这些降压药品类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基本是处于生产厂家混战的阶段,我们基本不投。

问13:您说“过去5年才是医院真正开始赚钱的时候,一个地区一般的三甲医院过去5年能赚5个亿。”从这个角度来看,机会不只在医药股,也有医疗耗材、器械、养老服务,这些为什么您没有关注?

林园:医疗器械也是不错的,但是医疗器械不像吃药,天天要吃,不吃不行,药品会有不断的消耗。对医疗器械的需求是存在的,但是我不知道具体的需求量,今年这么多人买,那明年多少人再买,这种不确定性就可能会带来风险。

耗材就更搞不清楚了,具体到每一个企业,到底能消耗多少台制氧机是很难计算的,而且耗材相对门槛低,药的门槛高,一个药的研发周期是好几年。

药品就是快消品,我们算账会算它最低能达成的结果,随着人的年龄增长,用药量是会逐步增加的,56岁的用药量到了60岁只会增长,不可能减少。

问14:当前这个阶段,整体市场上的回撤都是比较大的,您也是满仓运作,会不会感觉比较有压力?

林园:现在就是典型的熊市,便宜,但是买了就要亏。这个阶段会有一点压力,但我们会在标的上做些改变,有一些技术上的处理。A股亏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了,现在的下跌已经脱离了基本面,有时候是因为基金斩仓或者平仓。杠杆导致的风险我是把握不了的,但是市场会自动修复这样的过量下跌。

不要失去一般性,做最重要的事

问15:您在过去20多年的投资中,不少决策在事后都被证明是对的。这其中有没有哪些普通人也可以掌握的普遍规律?

林园:那可能就是“不失去一般性”,就是遇到事情以后,知道今天什么是最重要的,那就去做。股市投资者要买的核心资产就是企业价值,那最起码你不能买贵了,夏天不要说去买空调,这就是投资的“一般性”。像现在我最重要的就是建仓,这就是很关键的时候,稍微把握不好,真的是会亏钱的。

问16:当下您会建议散户投资者如何配置资产?

林园:别的没有什么好讲的,今天这个位置就是要大胆地买股票,A股也差不多了。实在不敢买的,就买一些可转债,医药股的可转债。不要借钱,用自己的钱去买医药基金指数,或者医药股的可转换债券,买好了睡大觉就行了。

股市只有5%的时间上涨,95%的时间下跌,你不能指望正好赚完上涨的钱,又不承受一点回撤。低位一旦开始上涨,涨幅就会比较大,一旦涨了30%,多数人会想都涨了这么多了,那更不敢买了,结果就为了这30%,错过了以后100倍的上涨。熊市里的这种心态,会让人错过这一次的大机会,这一次历史大机会是15年不遇的。

更多医疗健康&投资资讯欢迎关注公号“瞪羚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