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榮國府對聯“堂前黼黻煥煙霞”,談黼黻與十二章紋

熟悉《紅樓夢》的讀者應該記得,黛玉初入榮國府時曾經在正堂中看到一幅對聯:

又有一副對聯,乃是烏木聯牌,鑲著鏨銀的字跡,道是:

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鄉世教弟勳襲東安郡王穆蒔拜手書”。

對聯的大意還好理解,說在此廳堂之上,主客佩戴的珠玉可與日月爭光,身穿的禮服如雲霞般奪目。寓指高朋滿座,氣度談吐不俗。

然而其中“黼黻”(fǔ fú)二字,對今天的人來說則有些生僻。這是一個同聲詞,具體當什麼講呢?

由榮國府對聯“堂前黼黻煥煙霞”,談黼黻與十二章紋

黼黻之衣,官高爵顯的象徵

黼黻,是指禮服上所繡的華美花紋,同時也可代指高貴的禮服。如:

《晏子春秋》:“公衣黼黻之衣,素繡之裳,一衣而王採具焉。”

《漢紀·武帝紀六》:“天子負黼黻,襲翠被。”

這裡“黼黻”是指一個國君服裝上的圖案。又,

《淮南子·說林訓》:“黼黻之美,在於杼軸。”

《後漢書·張衡傳》:“士或解短褐而襲黼黻。”

這裡“黼黻”是指高官所穿之衣服。

在古代,不同身份之人所穿服裝和紋飾絕不相同,都有嚴格規定。黼黻之衣,為高官顯爵之衣。榮國府對聯用到這個詞,完全是在理直氣壯地宣稱“我家門楣高貴”。而黼黻的另一個引申含義是指辭藻華美的文辭。如:

《北齊書·文苑傳序》:“摛黼黻於生知,問珪璋於先覺。”

由榮國府對聯“堂前黼黻煥煙霞”,談黼黻與十二章紋

黼黻紋的樣式

那麼,黼黻花紋具體什麼樣呢?

高誘注《淮南子》:“白與黑為黼,青與赤為黻,皆文衣也。”

也就是說,黑白相兼的圖案為黼,青紅相兼的圖案為黻。可這也只說了顏色,並沒有說明具體圖案。

而在《周禮·春官·司服》和其註釋中有這樣的記述:

《周禮·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

漢鄭玄注:“《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繢,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希繡。’此古天子冕服十二章。”

即天子之服上會繡有十二種紋章圖樣: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其中,衣(上身衣服)繪的是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稱上六章;裳(下身衣服)繡的是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稱下六章。

由榮國府對聯“堂前黼黻煥煙霞”,談黼黻與十二章紋

十二章紋及篆書註釋

既然在先秦典籍中就有十二章紋的記載,說明它的起源很早,然而準確起於何時卻失考。所以有傳說,上古時黃帝挑選了這十二種有特別意義的圖案,把它們作為天子衣服的專有裝飾,從此便流傳到了後世。

清惲敬《十二章圖說序》:“古者十二章之制始於軒轅 ,著於有虞 ,垂於夏殷 ,詳於有周 ,蓋二千有餘年。”

由榮國府對聯“堂前黼黻煥煙霞”,談黼黻與十二章紋

漢服上的十二章紋

兩千年來,服裝歷經變遷,黼黻等十二章紋卻始終不變

十二章紋作為中國古代輿服禮儀的重要標誌,曾在秦代被棄用過一段時間,到了東漢才又再度恢復,並從此徹底固定下來。

之後,十二章紋便跨越了不同的王朝,被歷代帝王所遵從堅守,直至袁世凱復闢之時依然使用。就連北洋政府的國徽中,也有了十二章紋。

由榮國府對聯“堂前黼黻煥煙霞”,談黼黻與十二章紋

明代十二章紋樣式及名稱

當時,魯迅作為北洋國徽設計者之一,曾在 《致國務院國徽擬圖說明書》說明:

“考諸載籍,源之古者,莫如龍,然已橫受抵排,不容作繪,更思其次,則有十二章。”

魯迅認為源遠流長的龍是國徽的首選圖案,但是因為反對意見較多,那麼其次便應該考慮歷史悠久的十二章紋。

確實,可以說中國各個封建王朝的服裝樣式都各有不同,只有龍和十二章紋始終保持不變,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由此也可見,這十二個圖案是多麼的重要,其所代表的禮儀信仰又是多麼的重要。

由榮國府對聯“堂前黼黻煥煙霞”,談黼黻與十二章紋

北洋國徽

由榮國府對聯“堂前黼黻煥煙霞”,談黼黻與十二章紋

十二章紋的含義

那麼,被歷代帝王無比看重的這十二個圖案都代表什麼呢?

日、月、星辰,象徵王者有光照之功,常繡於肩膀上,意味著君王肩挑日月。

山,能興雲雨,象徵王者有膏澤下土之功。

龍,變化無窮,象徵取應時有道。

華蟲,即花和蟲,都是斑紋色彩之物,象徵體合五常,有文明之功。

宗彝,是祭祀的酒器,上繡一虎與一蜼。蜼,即一種長尾猿猴,傳說它很孝順。象徵行事威猛、剛強又能供奉、孝順祖先之功。

藻,能追逐水波上下,象徵順從變化。

火,象徵日益進取。

粉米,取粉和米有所生養之意。

黼,是一把斧子的樣子,取其割斷之意, 象徵著有決斷之力。

黻,是兩張向背的弓,取其辨別、明察、背惡向善之意。

以上這些象徵含義,可參見《大唐郊祀錄》所引《三禮義宗》。關於十二章紋的象徵之意也有一些不同說法,大同而小異,取其大意即可。

由榮國府對聯“堂前黼黻煥煙霞”,談黼黻與十二章紋

明代《三才圖會》中的十二章紋

黼黻,變形後就是“福”字紋

十二章紋作為最尊貴的圖案,古來只有天子才能夠全部擁有,而天子之下又衍生出九章、七章、五章、三章等等區別,按品位遞減。而黼黻這兩種圖案,可以分給低品級的官員使用。所以榮國府對聯提到“黼黻”很合理,不屬於僭越禮制的誇張說法。

而黼黻,無論是字形還是發音都有著密切的關聯,所以這兩個圖案一直有著更緊密的聯繫,就如同“日月”圖案的關係會更近些是一個道理。

由榮國府對聯“堂前黼黻煥煙霞”,談黼黻與十二章紋

無論是斧形圖案(黼),還是兩弓相背的圖案(黻),不但出現在天子高官的服裝上,也會變形後,出現於民間吉祥圖案之中。

我發現,民間吉祥圖案的“福”字紋,裡面常常會看到有“弓”的變體,而這就是十二章紋的“黻”。

由榮國府對聯“堂前黼黻煥煙霞”,談黼黻與十二章紋

《紅樓夢》無一字虛設,“珠璣、黼黻”對聯亦有深刻含意

最後,讓我們再回到榮國府裡,再次回味這副提到“黼黻”的對聯: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

《紅樓夢》一書的特點,就在於詩文皆有出處,無一字虛設。這副對聯也並非隨意寫出,它源於儒家經典之一《荀子》中的一段話:

故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荀子·非相》

意指贈送給人美好的言語,應比贈人金珠美玉還要有價值,仔細思考美好的言語,則會感覺比欣賞黼黻文章更為美妙。

《荀子》中這段話,恰恰是以珠玉和黼黻相對而說,其意在強調美好文辭的高貴价值。

而榮國府正堂高懸這樣一幅對聯,正是暗示:此地蘊藏著無比美妙的語言與辭章,值得仔細聆聽、品讀與回味。

主要參考書目:

《紅樓夢》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中國古輿服論叢》 孫機著 文物出版社 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