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谈目标:能力要看“将来时”,目标应比现在的能力高三成

稻盛和夫谈目标:能力要看“将来时”,目标应比现在的能力高三成

稻盛和夫先生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谈到:

在设定目标时,要根据你未来的能力来定,而不是着眼于现在的能力。不要觉得目标高就是不切实际,我们现在做的很多工作,在三五年前看来,不也是抱着怀疑的态度说"不可能"、"完成不了"吗?但是现在看来,只不过是简单的工作而已,因为我们的能力已经发展到了能够完成这些工作的程度。

稻盛先生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无限延展的,要用"将来时"看待能力,而不是"现在进行时"。假设你的能力可以达到10,而你在设定目标时只定在9或是8,以此来保证自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长此以往,你确实是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了,可是能力却止步不前,甚至会倒退:长久不去做完成10这个标准的目标,久而久之也就消磨了原本能够达到10的那些能力。反过来想,如果你的能力是10,你在设立目标时总是比10高,而且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达成,那么你今后的目标就可以越来越有挑战性,你的能力随着目标的升高而提高,你自然会逐渐进步。

稻盛和夫谈目标:能力要看“将来时”,目标应比现在的能力高三成

稻盛先生就是用这样的方法使他的京瓷公司走上了成功之路。

京瓷公司刚成立初期,最开始生产的产品是提供给松下电子工业的用于电视机显像管上的绝缘零件。为了让公司摆脱只生产单一产品的经营危险,稻盛决定开拓业务范围。他多次向东芝、日立等大型电子企业进行宣传,称京瓷拥有高新技术,能够生产新型陶瓷绝缘产品。稻盛的这个办法并没有奏效,因为这些大企业都有长期合作的陶瓷厂家,况且,京瓷当时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大企业的工程师们,谁也不放心把订单交给稻盛。

稻盛和夫谈目标:能力要看“将来时”,目标应比现在的能力高三成

于是,这些工程师们就会问:"既然你们有这种新型陶瓷的制作技术,那么这样的产品你们可以吗?"他们给出的都是其他陶瓷厂家不肯接受的高难度、高要求的产品订单。稻盛面对这些订单都十分肯定地回答:我们可以!

他的做法让京瓷的员工们感到十分费解,明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要接下这样的订单?稻盛自己也很清楚,以京瓷当时的技术实力确实不太可能完成这些订单的高难度要求。但是,如果说做不出来,京瓷从此就不会再有大客户,企业的前途堪忧;既然答应能做,就必须做出来,否则得到的也将是永远失去这些客户的结果。

京瓷当时既没有相关经验,更没有技术和设备。员工们反问稻盛:"连设备都没有,怎么可能做得了?"稻盛鼓励他们说:"没有设备,我们可以去买二手设备来用;就技术来说,我们确实是难以胜任,可这是现在的情况;只要我们肯努力,只要我们全心付出,在未来,我们一定能够达到目标!打起精神来,加油吧!"

稻盛和夫谈目标:能力要看“将来时”,目标应比现在的能力高三成

定下高目标,再想法设法、不遗余力地去为之拼搏,京瓷的技术就这样一步一步提高起来,知名度也因此而不断提升,从而成就了京瓷的"世界一流"梦想。

稻盛先生的做法是一个提高能力的好办法,根据自己现在的能力,大胆设想未来某一时间点的能力,始终把跨栏设定在比自己现有能力高两三成的高度,定下目标之后,就全力以赴,不达目标决不放弃

当然,目标并非定得越高越好,目标远大也要有一定限度,如果目标太过遥远,会令人望而生畏,失败次数多了势必会影响人的士气,两三成的高度也许是比较合适的。这样的目标既能够避免绝对失败带来的消极影响,又能够促使个人和团队努力奋进、不断进步,进而朝着更高的目标循序渐进地进发。

稻盛和夫谈目标:能力要看“将来时”,目标应比现在的能力高三成

在具体的目标设定上,稻盛的做法是,把远期目标定的适当高一些,然后将远期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可以分阶段完成的小目标,每当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时候,就增加了一份成功的信心,也就离成功更近了,这就是所谓的目标分解法

稻盛和夫谈目标:能力要看“将来时”,目标应比现在的能力高三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