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上近代史:康熙皇帝下令群臣,進行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地圖測繪

1792年馬戛爾尼率領英國使團萬里訪華,為乾隆皇帝慶賀八十大壽,幾乎是近代史著作必書的一件大事。


圖上近代史:康熙皇帝下令群臣,進行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地圖測繪

隨行畫師筆下的承德避暑山莊英使覲見乾隆場景

在這次事件中,馬戛爾尼帶來了英國最新式的天文儀器、速射炮、戰艦模型、車輛、鐘錶、樂器、繪畫和相關的專家,並準備為皇帝介紹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重要發明,如蒸汽機、紡紗機等。而乾隆皇帝先是盛情款待,後來因為跪拜、磕頭等一系列問題引發的“禮儀之爭”,主客之間不歡而散,乾隆更是因為那句“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成了滿清愚昧無知的總代表,而英國則在訪華過程中刺探到大量的情報,成了黃鼠狼給雞拜年,意圖不軌的證明。

圖上近代史:康熙皇帝下令群臣,進行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地圖測繪

詹姆斯·吉爾雷所繪此事漫畫

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清朝皇帝真的就對科學技術和歐洲諸國一無所知嗎?英國人是從這次訪華過程中才看清了大清的虛實嗎?

實際上,從明朝萬曆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以大西洋陪臣的身份,獻西洋方物為名義覲見明朝皇帝,並得以永居北京開始,傳教士就成了之後歷代皇帝身邊,不可或缺的“國外引進高科技人才”。這些拿到“中國綠卡”的傳教士,則早早把中國的山川地理、歷史文化等知識帶到了歐洲。康熙和乾隆這兩位在位時間長達60年的皇帝,身邊一直有諸多傳教士為他們提供服務,絕對是那個時代最先接觸到西方文化的一批人。

圖上近代史:康熙皇帝下令群臣,進行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地圖測繪

康熙皇帝45歲讀書像,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當時遠在歐洲的法國皇帝路易十四,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中國迷,他向中國派遣的傳教團於1687年到達中國後,很快獲取到了康熙皇帝的信任。康熙對科學技術很感興趣,也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西方的天文、數學、解剖學等知識,並授意教士們建立過化學實驗室。他先後兩次派傳教士返回法國繼續招募更多傳教士,從1687年到1773年,共有88名法國傳教士來華。

圖上近代史:康熙皇帝下令群臣,進行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地圖測繪

康熙朝地球儀,清宮造辦處製作,圖中可見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地區,現藏於故宮博物館

傳教士進獻的地圖,以及掌握的經緯測量法、三角儀、梯形投影等技術也引起了康熙濃厚的興趣,後來他下令這些傳教士編制全國地圖。於是教士們帶領官員兵丁遍訪中國,耗費十年之久,於1719年編製成在當時具有極高技術水平的《皇輿全覽圖》。

圖上近代史:康熙皇帝下令群臣,進行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地圖測繪

康熙年制繪圖儀器,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圖上近代史:康熙皇帝下令群臣,進行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地圖測繪

清宮法國制繪圖平板儀,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此圖所繪範圍東北到庫頁島, 東南至臺灣, 西至伊犁河, 北至貝加爾湖, 南至海南島,比例尺約為1:140萬,而在當時的歐洲,則還沒有如此大規模的測繪活動。在測繪過程,傳教士們還第一次證實了地球為橢圓形的理論,因此這成了清朝歷史上重要的科技成就,算是“引進國外高新技術”,再利用“中國龐大內需市場”反超國外的經典案例了,堪比中國高鐵。

圖上近代史:康熙皇帝下令群臣,進行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地圖測繪

將分幅拼接後的《皇輿全覽》全圖

然而諷刺的是,這套耗費大清無數人力財力繪製而成的地圖,卻成為“國家最高機密”,深藏宮廷秘不示人,流傳甚少,並沒有改變他的臣工百姓們對國家地理極度匱乏的認知,反而是這套地圖被傳教士們順手牽羊流傳到了歐洲,編撰成了歐洲人瞭解中國國情的公開出版物,這大概是我國最早的“國家測繪機密洩露事件”。

圖上近代史:康熙皇帝下令群臣,進行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地圖測繪

《皇輿全覽》中的《直隸輿圖》


圖上近代史:康熙皇帝下令群臣,進行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地圖測繪

《直隸輿圖》細節

此圖加上27位傳教士發回歐洲的1400於篇稿件,由從未親自到過中國的杜赫德之手,編撰成了《中華帝國全志》,一時轟動全歐,也成就了杜赫德的漢學家之名。《中華帝國全志》全名為《中華帝國及其所屬韃靼地區地理、歷史、編年、政治與自然概述》,系統講解了中國地理、歷史、文化、自然、物產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後被翻譯成英、德、俄等多國語言,是18世紀歐洲三大漢學鉅著之一。後來歐洲許多關於中國的著作和地圖都大量參考了這套圖的資料,近代大幕開啟後,又為中國人所知,變成“出口轉內銷”了。

圖上近代史:康熙皇帝下令群臣,進行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地圖測繪

《中華帝國全志》

有趣的是,在康熙朝也發生過一起由中國教徒是否能夠祭孔、祭祖引起的“禮儀之爭”,當時羅馬教皇先後派出使者赴中國談判,要求像歐洲一樣,統領中國區域的教務,規定教徒一律不得行中國禮儀,康熙也兩次派出使者遠赴羅馬談判,表明堅持中國禮儀的態度。可顯然教皇不太瞭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中國特色,還是下達一紙根本不可能被清朝承認的禁令,要求教徒無條件執行。得知教皇禁令後勃然大怒的康熙皇帝,以干涉中國內政為由下達了貨真價實的禁教令,驅逐教士。

實際上康熙的禁教令執行的並不嚴格,而是在他死後,才被他的子孫們繼承並嚴格執行,直到西方的堅船利炮撬開國門為止。

乾隆登基後,迫害學子、禁錮人民的文字獄達到了最高峰,同時他下令編纂《四庫全書》,進一步統一文人們的思想,再加上後來馬戛爾尼訪華事件,乾隆皇帝作為愚昧無知總代表的身份似乎更加坐實了。然而真實的乾隆皇帝,不僅僅和他的爺爺康熙一樣,對各種西洋器物鍾愛有嘉,還對西洋的建築和繪畫均有濃厚興趣。


圖上近代史:康熙皇帝下令群臣,進行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地圖測繪

郎世寧《乾隆皇帝大閱圖》,現存於故宮博物院

現存於北京圓明園遺址公園中的西洋樓大水法遺址,大概是中國人民批判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罪行時,上鏡最多的建築,畢竟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築很難在大火中倖存。而在圓明園中按照歐式園林建築風格和擺設,專門興建西洋樓的,正是“愚昧無知”的乾隆皇帝。

圖上近代史:康熙皇帝下令群臣,進行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地圖測繪

圓明園遺址公園大水法遺址

乾隆不僅僅修建了西洋樓,還組建了西洋樂隊,你實在很難想象這位動輒發動文字獄的皇帝,自己卻會在大水法邊享受著歐式噴泉景觀,牆上是萬里外的掛毯,頂上是歐式的吊燈,手裡拿著望遠鏡、附近放著自鳴鐘,西洋樂隊為他伴奏,西洋畫師為其畫像的場景。

圖上近代史:康熙皇帝下令群臣,進行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地圖測繪

圓明園銅版畫冊,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圖中可見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已有8個迴歸中國

除此之外,乾隆還曾派使團出訪法國,把自己的問候送給當時的法國皇帝路易十六,只不過因為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而告終。再加上乾隆江南遊六次,武功湊十全,賦詩四萬首的名聲,他絕對是當時中國見識最廣,生活最潮的人之一。可他的宮殿裡縱然擺滿了西方最時髦的用品,但他的子民卻變得卻越來飢困,官員越來越貪腐。

《皇輿全覽圖》完成時,全國還有一些地區未能測量,後世增補後形成了許多的不同版本。比如雍正時期繼續測繪增補繪製而成了《皇輿全圖》,又名《雍正十排圖》,同樣是秘不示人。到了乾隆在位時,又組織人員測繪增補編製成《內府輿圖》,又名《乾隆十三排地圖》,此圖北至北冰洋,南達印度洋,東抵東海,西接地中海,可謂極為廣闊,這更加說明乾隆對當時的世界是有充分認知的。只不過他也選擇把圖藏了起來,直到1925年, 北京故宮博物院點查造辦處存物時,發現了製圖銅版104副,經重印後此圖才重現於世。

圖上近代史:康熙皇帝下令群臣,進行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地圖測繪

乾隆《內府輿圖》銅版,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圖上近代史:康熙皇帝下令群臣,進行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地圖測繪

1832年《皇朝一統輿地全圖》,根據流傳出的《內府輿圖》繪製,現藏於美國國會圖書館

圖上近代史:康熙皇帝下令群臣,進行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地圖測繪

《皇朝一統輿地全圖》細節

秘不示人的後果便是,測繪僅僅是皇帝個人的愛好,就如同他們對科學和西洋器物的興趣一樣。隨著人才的逐漸凋零,康熙死後,清朝的測繪技術即出現下滑的趨勢,乾隆駕崩後,隨著人員的解散和器材的流失,又倒回到了傳統的落後測繪方法,此後就再也沒有組織這樣的測繪活動了。

這些耗費無數人力物力繪製的地圖,後來散落世界各處。可惜直到21世紀,有幸還藏於國內的地圖依然“秘不示人”,被深藏於我國一些博物館、圖書館之中,反而是曾經的侵略者們,大大方方的掃描出來供全世界公開下載,再經過又一次“出口轉內銷”後,被我用來當作插圖,給你講述這個久遠而哀傷的故事。

圖上近代史:康熙皇帝下令群臣,進行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地圖測繪

1769年英國制中國地圖,朝鮮半島的外形和《皇輿全覽圖》非常相似

如果要解釋他和他爺爺的所作所為,大概只能用那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了,地圖只是他們統治人民的工具,而不是開化人民的良師。而他說出的那句名言“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很顯然是對英國使團不給他磕頭的氣話,不然他怎麼解釋自己的“歐式裝修風格”呢。

在17到18世紀的歐洲,那位和康熙同時代,熱衷中華文化的路易十四,領先於乾隆在巴黎修建了中式建築“中國宮”。他身穿中國禮服,坐著中國轎子和他的官員宴會,用筷子吃飯,身邊盡是絲綢、瓷器、茶葉。但和乾隆不同的是,他除了自己熱衷中華文化外,還作為巴黎的時尚代言人,把來自東方的悠久文明傳播給他的臣民。那個時期的歐洲人認為中國百姓富足,國家強盛,讚歎中國的考試和文官制度,翻譯《大學》、《論語 》等儒家經典,把《趙氏孤兒》改變成劇本上演,是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對象。

圖上近代史:康熙皇帝下令群臣,進行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地圖測繪

路易十四

而到了乾隆晚期時,歐洲人對中國的形象,則慢慢變成了古老陳舊、愚昧無知、狂妄自大、不思進取,遍及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西方文明,已經成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引領者,並從四周把中華文化圈嚴嚴實實的包圍了起來。而在另一端的中國,他們同樣認為西方人是化外蠻夷,自己是天朝上國。

正如1833年新教傳教士為了向中國人展示西方文明,消除中國人這種高傲心理,在中國境內創辦的第一種近代中文雜誌《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中寫到:

當文明幾乎在地球各處迅速發展,消滅愚昧和無知之時……只有中國仍像過去幾千年間那樣停滯不動。雖然我們與他們交往已久,但他們仍以天下首尊,把其他民族視為“蠻夷”

連隔海相對的日本,在不可避免的瞭解到西方文化後,少數有識之士也逐漸認識到中日已經開始落後西方,對中國尊崇之心日減,諷刺之言日甚。

佛教所及唯“亞細亞”之內,不過世界十分之二,而儒教所及不過十分之一。餘者大凡天主教,其蔓延遍及各大洲。

腐儒庸醫不知天地之大,稍聞東洋二三國之事,便以支那為萬國之冠,又稍讀其書,漫言夷狄之俗原無禮樂。夫以禮樂分尊卑,何國無尊卑,何國無禮樂?

夫地者一大球,萬國布居與此,居之處皆中也,無國可為中土,支那亦東海一隅之小國也。

山雨欲來風滿樓,從那時起,東西方的劇烈碰撞,中日的激烈衝突,似已無可避免,而後來中國的繼續沉淪和日本的快速崛起也證明了那句話: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本文參考了以下書目:

楊棟樑《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

譚樹林《傳教士與中西文化交流》

葛建雄《中國古代的地圖測繪》

相關配圖收藏地址:

國會圖書館《皇朝一統輿地全圖》 http://lccn.loc.gov/gm71002481

國會圖書館《皇輿全覽分省圖》 https://www.loc.gov/resource/g7821fm.gct00232/

故宮博物院《乾隆皇帝大閱圖》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paint/228806.html

故宮博物院《圓明園銅板畫冊》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paint/228650.html

故宮博物院《康熙讀書像》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paint/230329.html

故宮博物院《內府輿圖》銅版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utensil/231942.html

故宮博物院 康熙朝地球儀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clock/228931.html

故宮博物院 繪圖平板儀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clock/233807.html

故宮博物院 繪圖儀器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clock/233802.html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