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爭國本事件,萬曆立朱常洵為太子,明朝歷史會不會發生改變?

兗礦中都客


朱常洵生於萬曆十四年正月初五日,是明朝孝寧太皇太后(1565年-1630年)和明朝明神宗的兒子,也是神宗的第三個兒子

神宗非常疼愛朱常洵。但是按《皇明祖訓》立儲的原則,應該冊立王恭妃所生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神宗則想冊立朱常洵,被眾大臣極力反對。神宗因此不再上朝,以示抗議,是為萬曆怠政,最後在慈聖太后的干預與大臣們的堅持之下,神宗終於在萬曆廿九年(1601年)屈服,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朱常洵為福王。當時神宗一直未立太子,朝臣疑心鄭貴妃圖謀立自己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便爭言立儲,章奏累數千百,皆指斥宮闈,攻擊朝政。神宗概置不問。萬曆二十九年春,皇長子朱常洛移居迎禧宮,十月立為皇太子,然而並未消除群臣的疑心,鄭貴妃為了達到總攬大權的目的不擇手段,詭計多端,甚至和父親鄭承憲、伯父鄭承恩、弟弟鄭國泰、侄兒鄭養性結黨營私,更加猖狂,狼子野心有增無減,挖空心思要廢去太子朱常洛。太子久不立,外廷疑鄭貴妃有立親生兒子朱常洵為太子的企圖。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太子冊立。萬曆四十一年,奸人孔學為陷害太子,牽連鄭貴妃,梃擊案又有鄭貴妃之太監參予其事。

古代有“太子者,國之根本”一說,朱常洵和朱常洛的太子之爭最終蔓延成為了朝廷的派系之爭,諸多大臣都涉及到此事件中,許多人還被懲罰,明末三大案的爆發,引起的東林黨爭也在這期間開始。而且,此事也使得萬曆帝對政事更加心灰意冷,導致在位最後卅餘年只召見群臣一次,史稱“萬曆怠政”。最後,朱常洛沒有得到父親的關懷,也沒有受到太子該受的教育,這一切都促使明朝滅亡的黨爭明顯起來。甚至明末考核京官的制度成為黨爭的工具,君臣都無心國家政事。

如果神宗萬曆立朱常洵為太子會改變歷史,那麼也是會加速明朝的滅亡,首先朱常洵品行太差,能力一般,也因為祖訓不受文人的支持,

朱常洵就藩洛陽時接受了明神宗大量賞賜,加上歷年來橫徵暴斂,財寶無數,史書記載

“民間藉藉,謂先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陽富於大內”

之後李自成攻克洛陽,殺朱常洵,奪了朱常洵的財產,解決了李自成的軍隊在此之後幾年的軍費的來源。所有如果朱常洵當了皇帝,也應該不會是一個仁君、明君,只會更加的挑起民間和朝廷的鬥爭,加速明朝的滅亡。


歷史風物誌


前面回答沒留意題目主角,這裡向提問者抱歉。我的結論和前面一樣還是沒什麼改變。

第一萬曆罷朝除了因爭國外和萬曆本人身體有密切關係,定陵的發掘證明了萬曆有跛足體質病變,史籍的記載也有萬曆嗜食阿芙蓉(鴉片)的惡習,所以沒爭國本萬曆一樣會怠政罷朝。第二萬曆的諸子包括泰昌和朱常洵都很晚出閣學習,缺乏皇儲的學習歷練。第三從朱常洵就藩洛陽後的表現來看,此君和他老子一樣,並沒啥值得稱道的德行,唯一酷似的是貪財斂財的本性。明末遼東前線最缺乏的就是軍餉,真實歷史中的泰昌天啟好歹還動用了幾次皇室內帑,朱常洵並不能做的更好。第四如果朱常洵繼位,那麼擁戴之功肯定是以方從哲為首的浙黨一系,真實歷史中明末的內閣首輔溫體仁薛國觀等人都屬於這一系,所以這一系中也沒有什麼能支撐危局的棟樑之材。綜上所述,沒有國本之爭由朱常洵繼位改變不了大明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