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应尽毕生力!他是从孤儿院走出来的院士,河南的首位科技功臣!

他是河南省本土培养的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7年,他的名字被收录入《世界名人录》中;199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河南省科技功臣荣誉称号;2003年,75岁高龄的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他庆功祝贺。

从1958年来到郑州大学,60余载,躬身育桃李、笃志做科研。他常说“为学应尽毕生力”,91岁高龄仍坚守在教研一线。

他就是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家院院士——吴养洁。

为学应尽毕生力!他是从孤儿院走出来的院士,河南的首位科技功臣!

吴养洁

从孤儿院走出来的少年

吴养洁,1928年出生于山东济南,6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不得已住进烟台孤儿院。

胶东半岛沦陷后,还是少年的吴养洁不得不再一次背井离乡,从天津到北京,又辗转到河南商丘、安徽界首,虽一路逃难,却不忘求学。

1944年,吴养洁考入国立一中,那是当时中国最好的中学之一。

1944年春,日寇逼近豫西,学校后撤到陕西城固,吴养洁随校徒步翻越秦岭到达城固,吴养洁说:“虽然生活十分简朴,每天早晨同学们大都到汉江边洗漱,但受到的教育却很充实”。

为学应尽毕生力!他是从孤儿院走出来的院士,河南的首位科技功臣!

吴养洁

苏联归来,报国寸心坚似铁

1947年,吴养洁考入复旦大学化学系,1951年本科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52年,由于国家急需化学专业人才,吴养洁被选拔赴苏联进修。

1957年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亲切接见留苏学生和实习生代表,他对学生们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当时吴养洁正在现场,他回忆说:“我不仅感到自豪和骄傲,还有一种特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让我终生难忘,永远激励和鞭策着我,一定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

为学应尽毕生力!他是从孤儿院走出来的院士,河南的首位科技功臣!

吴养洁院士

吴养洁和同学们一起如饥似渴地学习,在学习和科研之余,吴养洁还不忘把莫斯科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室的装备、设计,包括实验台的布局、高低、长短、结构都记录下来,这些资料对当时缺少化学实验室的中国十分重要。

1958年6月,吴养洁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副博士学位,《莫斯科大学校刊》对他的研究以“重大成就”为题做了报道,顺利完成学业的吴养洁归心似箭,同年7月份便收拾行囊回国了。

学成归国后,吴养洁进入郑州大学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他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全是党和人民的培养,我比别人更能理解‘国家’这两个字的分量。”

扎根郑大,科研硕果累累

1958年,郑州大学刚刚建校两年,条件比较简陋,但吴养洁马上投入教学和科研中。留学期间记录的实验室资料立马派上了用场。

新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他亲自画出设计图纸,实地勘测并带领工人安装好了所有设备,从此,实验室就是他的家,他在这里默默耕耘了66年。

为学应尽毕生力!他是从孤儿院走出来的院士,河南的首位科技功臣!

吴养洁在实验室

1972年,国务院农药调查组下达了一个科研攻关项目“萘氯化水解法制甲萘酚”,甲萘酚除了应用于农药生产,同时也是有机合成工业、医药工业、染料工业的基本原料,在当时的国家建设中,需求量非常大。

为加快科研进度,吴养洁带领同事北上大连、沈阳、抚顺等多地调研,往返奔波多个县市,又在实验室苦熬1400天的大小实验,终于研制出高效、低毒、低残留农用杀虫剂“西维因”的中间体“甲萘酚”,也因此提供了一条甲萘酚新的工业合成路线。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吴养洁出席大会并获得“在全国科技工作者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为学应尽毕生力!他是从孤儿院走出来的院士,河南的首位科技功臣!

吴养洁院士所获得的全国科学大会奖

上世纪80年代,吴养洁在大环化学研究工作中,合成了百余种新的冠醚等大环配体,阐明了其与金属离子、中性分子的配合规律。

1984年,他的《冠醚合成新方法》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与发明专利,这项新技术使苯并冠醚的合成反应时间由20多小时缩短为1-4小时。

之后,吴养洁建设了众多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有机磷光材料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学应尽毕生力!他是从孤儿院走出来的院士,河南的首位科技功臣!

吴养洁 (左二)

耋耄之年坚守教研一线

2019年,91岁的吴养洁已经在郑大从教了一个甲子,先后培养了20多名博士研究生、60多名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不胜枚举,这其中不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为学应尽毕生力!他是从孤儿院走出来的院士,河南的首位科技功臣!

吴养洁与学生

吴养洁重视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实验工作,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论文,常常连一个标点符号使用错误都亲自改正。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却如慈父,学生张金莉说:“吴老师对我们学生很舍得花钱,自己却很节俭,他不但教给我们学问,还教我们如何做人”。

为学应尽毕生力!他是从孤儿院走出来的院士,河南的首位科技功臣!

吴养洁与学生

从出国留学到归国任教,在经济并不算发达的中原大地上默默耕耘,六十年岁月弹指一挥间,吴养洁院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

他说,“1958年,我来郑大时还是一个年轻人,但转眼间就成了一个老人,但我从没觉得自己是老人。”

当人们好奇:是什么让他在91岁高龄还坚持在教研一线?他的回答是,“我对河南的科教事业一直满怀深情。”

为学应尽毕生力!他是从孤儿院走出来的院士,河南的首位科技功臣!

吴养洁

(1928.1-)

有机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参考文献:

1.《吴养洁院士90华诞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举行》,郑州大学官网

2.《吴养洁院士》,郑州大学官网

3.《吴养洁》,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4.《91岁仍然每天去实验室,他是可亲可敬的吴养洁院士》,大河网

5.本文图片来自人民网、科学网、大河网、河南省科协、郑州大学官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