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兄,借点钱”,什么时候还?“狗,借点钱”好,两分钟

我是艺芽,一个习惯用理性分析和感性方式来面对生活的问题青年。

“堂兄,借点钱”,什么时候还?“狗,借点钱”好,两分钟

我今天在外出办事,也就是在紧要的关头上,缺了两千元钱,在最后十分钟的时候先给堂兄弟打了一个,他说:我现在也没钱,有朋友刚借了一些,要不等他还了后再借给你?我说等不了这么久,就几分钟了,他依然说没钱。我说:那你能借多少就借多少吧。他接下来一句就是:那你说什么时候还?这个时候我迟疑了,但碍于亲人关系说:今晚。于是我挂掉电话,拨了第二通电话:狗,我现在有点事情,需要一些钱,你能不能借给我呢?她说:嗯,好的,等两分钟。结束通话。‘

“堂兄,借点钱”,什么时候还?“狗,借点钱”好,两分钟

这就是今天小编本人经历的事情,一边是亲属,一边是三年的同窗。答案竟然有如此大的差异,虽然最后再最后的时间解决了这件事,但这件事的疙瘩一定会存在我的心里很久,因为堂兄总是在某个夜晚突然发消息给我说:20元,急。我在很多次的秒转之后并没有得到他的感激,相反我想借的数额稍微大点的情况下就出现这种情况,感觉到了亲疏远近,人相百态。

当然了,我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晚上准备好钱之后,打电话感谢一番堂兄,问他怎么还他方便,还夸了他的援手很是及时,帮了兄弟一把,大恩不言谢,然后听他用崴脚的普通话自我满足了一阵,我才找理由还要收拾屋子结束了通话。接着给那位“狗”发了消息说:狗子,谢了呀,大哥现在把钱转给你了哦。她还关心我钱够不够,缓几天都可以,她不着急。谈话朴素,没有吹嘘,没有商业互捧。

“堂兄,借点钱”,什么时候还?“狗,借点钱”好,两分钟

有位朋友说了,你的堂兄其实这样做也没错,问题就在于你们两个从小玩到大,这样做就有点生疏了。可能在社会上的阅历多了,就变了。你的同窗虽然也在工作但你们是相互信任,世俗还与我们无关。我们算是真情,钱已经不在感情的影响范围之内了。

我分析了一下,堂兄坐标广州,月薪10K,住公司提供的公寓,吃企业食堂,周末却免不了潇洒。我同窗坐标上海,综合月薪6K,食宿自给自足,生活节约。两人本就在资金上面有点差距,但行为处事的差距更加。原因何在?是相互了解不够?还是真的情况不允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衡量着自己与身边人的亲疏和远近。

“堂兄,借点钱”,什么时候还?“狗,借点钱”好,两分钟

关系有三种:亲而不近、近而不亲、即近且亲。亲就是感情关系的好或一般的程度,近就是关系的远近程度。看得出来我与堂兄和我与同窗的亲近关系。我作为情感导师自然能权衡其中的利弊,也游走在这种关系之中,我对堂兄亲近,对我同窗亲近,这是我的基本态度。我不能因为别人对我的方式就改变自己的处事方式,这就有悖初衷,我就是我。

“堂兄,借点钱”,什么时候还?“狗,借点钱”好,两分钟

​但事实是,关系有亲近,每个人都会越来越靠近自己的亲近的人,而不会总是去贴冷屁股。

今日没有理性分析,也没有感性地处理。因为今天现实就是我的老师,教会我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本心。

只要你来,我一直都在。我是艺芽,我在等你。

-END-

今日话题:你的亲近人是谁,你知道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