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萬的橄欖核雕,究竟有何與眾不同?

橄欖核,是很受朋友們喜愛的文玩品類,由於橄欖核本身就質地堅硬,油性好,因此好的橄欖核並不難尋,其價值主要還是體現在雕工方面——

普通橄欖核一般價格幾百元,而名家核雕則通常可以達到幾萬。

但您能想象世界上居然還有價值兩百萬的橄欖核嗎?這對核雕,究竟又精緻到怎樣的程度呢?

200萬的橄欖核雕,究竟有何與眾不同?

一.核雕作品《宮燈》

此作品由兩顆指節大小的橄欖核雕刻而成的,從圖片就可以看出其精細程度,可謂細如髮絲,鬼斧神工。

上面的網格,細密到連針尖都插不進去,其技藝令人震撼。

整體採用八角宮燈的造型,為宮燈經典款式之一,有8個對立的面。

200萬的橄欖核雕,究竟有何與眾不同?

從頭開始,層層下來,以各種圖案在8個面上一層一層展開,從盤龍銜珠,到八仙法器,到八種花卉圖案,再下來是八仙形象,八隻鳳凰,八塊祥雲。

每一組圖案都有不同的寓意,而每一個細節,都精細到分毫,可以說其藝術造詣,在全世界都實屬難得一見。

這對核雕《宮燈》是由浙江東陽著名核雕大師周桂新曆時3年創作而成,以至於該作品在第十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上一經亮相,便一舉奪下兩個金獎。

而在2015年和善潘家園全國核雕名家名作精品展上,它也是豔驚四座,令在場者無不歎為觀止。

200萬的橄欖核雕,究竟有何與眾不同?

二.橄欖核雕歷史

橄欖核雕,歷史源遠流長。

《遵生八箋》記載名工匠夏白眼因擅長橄欖核雕之技,被譽為“聖手”。“傳之久遠,人皆寶藏”。當時的皇帝朱瞻基酷愛核雕,認為夏白眼“可稱一代奇絕”。

其實不止是今天,明清時期名家雕刻的橄欖核雕在歷史上同樣價值極高。

如《履園叢話》提到:乾隆初年,吳郡有杜士元,號為“鬼工”……每成一舟,好事者爭相購得,值白金五十兩。

除了杜士元之外,又有陳祖章等人的核雕,同樣受到上流社會熱捧。

陳祖章核舟有一件傳世,放在今天也是價值連城,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並被收錄《國寶大觀》:此舟呈稍深的橘紅色,高1.6釐米,長3.4釐米……舟上八人,異彩紛呈,為蘇東坡泛舟夜遊赤壁故事。

200萬的橄欖核雕,究竟有何與眾不同?

三.核雕鑑定

然而,在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傳統橄欖核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

如今市面上許多的核雕,可能不過幾百甚至幾十元都有,儘管便宜,但那些卻不過是冰冷機器下的產物,缺乏手工藝人的匠心和熱情,只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沒有溫度的作品。

甚至連一些所謂的名師作品都開始偷工減料,先用機子刻模,再用手工修型,以求省時省力。

鑑別機器和手工雕刻,主要看以下幾個方面——

題材。從題材上來說,傳統題材,如各類佛像羅漢等,有機器有人工。而一些原創題材則基本可以判斷為手工雕刻。

技術。純手工雕刻人物神態、五官、眉毛鬍鬚等均逼真,自然,而機器無論線條還是比例,都顯得非常呆板,缺少氣韻和神采。

痕跡。機雕表面會有一橫一橫的類似平衡的痕跡,而手工雕刻只有無規則的刀痕。

尺寸。從尺寸上來說,一般2.0以上的橄欖不可能會去用機雕,畢竟有成本問題在裡面。

而一個好的橄欖作品,師傅也不會用小尺寸橄欖核去雕,首先是不好展現刀工,而且用2.0和1.6的核,時間成本其實差不多,但2.0價格卻貴很多,因此一般來說手工才會用2.0以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