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弟弟才6岁,你嫁过去干嘛?养妈妈又养弟弟,你去扶贫吗?”

“他弟弟才6岁,你嫁过去干嘛?养妈妈又养弟弟,你去扶贫吗?”

周国平说:“人是难变的,走遍天涯海角,谁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改变的只是场景和角色。”

这指的是人的本性。尤其是成年以后,人的性格三观往往固定成型,很难有所变化。

所以爱情里,我们常常说找个三观相合的比较好,因为如果是和一个三观不合的人在一起,其实是很难改变他的三观的,磨合起来会非常累。

但尽管性格三观很难改变,但人的角色和定位永远都在不停变化。

比如,小时候我们是爸妈的孩子,长大后除此之外还会变成别人的情侣,结婚后就变成别人的丈夫或者妻子。

尤其对于女人来说,结婚后她的角色会更复杂一些,会成为父母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以及公婆的儿媳。

不要小看这些角色的改变,很多人都说:“所谓结婚,其实是两个家庭的结合。”

无论愿不愿意,有时我们会被迫承担自己另一半家庭的一些事情。

有的时候,另一半的家庭会给你无限的理解与祝福,但有的时候,另一半的家庭却可能毁掉你的人生。

因此,如果在结婚前就能很好地判断什么家庭值得嫁,什么家庭不值得嫁,无疑可以增添以后家庭幸福的把握。

毕竟,嫁对人和嫁错人,嫁了好的家庭和嫁了坏的家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生。

“他弟弟才6岁,你嫁过去干嘛?养妈妈又养弟弟,你去扶贫吗?”

01、

周悦就是一个判断正确的女孩。

应该说,并不是她判断正确,真正判断正确的是她母亲。母亲的一句话,挽救了她的婚姻,避免她做出了令她后悔的决定。

她在大学毕业时,本来有一个已经谈了3年多的男朋友,是大学里认识的同学,两人原本准备毕业就结婚,却因为母亲的一句提醒,选择了退婚。

不过,周悦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若没有自己母亲的提醒,真的嫁了过去,日子过得一定不会好。

事情是这样的。

当时她的那位男朋友有一位年仅6岁的弟弟,而周悦却沉浸于爱情,完全忽略了由谁来抚养他弟弟的现实问题。

如果要是一般家庭,肯定不会存在这样的顾虑。谁生的谁养不就好了,但是周悦男朋友的家庭就有些特殊。

因为自从和男友交往,周悦就发现男友平时在大学兼职的工资全部上交给了自己妈妈,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做了弟弟幼儿园的学费。

平时和周悦出来约会也是这样,身上没几个钱,钱都给了妈,每次甚至都要周悦一个女生负担全部约会开销。有时候,自己生活有了困难,还要找周悦这个女友接济。

不过,恋爱的时期,两个人对这些事都很无所谓,爱情本来就是互相付出嘛。再者说,那个时候,她还会想,男友对他妈妈孝顺,说明男友人挺好的。

只是毕业找工作、计划结婚后,周悦猛然意识到,男友身上还是没几个钱,钱仍然都交给了他妈妈。

周悦这下有些不解,都要结婚了,男友还总是上交工资给妈妈,这怎么行呢?难道以后结婚生活的开销要自己一个人负担吗?

周悦侧面向男友打听了一下,果然那些钱还是用来给他弟弟交学费的。

周悦有些苦恼,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一开始没有发表意见,只说了一句:“你去他家拜访他父母的时候,可以顺便提一提,为什么兄弟两人的岁数差距这么大呢?将来老了,小儿子要怎么办呢?看看他爸妈怎么说。”

“他弟弟才6岁,你嫁过去干嘛?养妈妈又养弟弟,你去扶贫吗?”

02、

周悦听从了母亲的建议,结果准婆婆的话让她很意外:“还不是因为从前经济条件不允许嘛,哪有余力养二胎啊?现在好了,他哥哥已经长大了,你们马上要结婚了,两个人都有很稳定的收入和工作,可以一起帮忙抚养。”

这番话让周悦猝不及防,感情准婆婆是觉得大儿子和自己结婚竟然是不要花钱的吗?

就算自己不要彩礼、不要婚礼,难道自己成家以后不要生活的吗?怎么就有一种他们今后不需要过活,工资可以拿来抚养弟弟的错觉呢?周悦心中立刻有了一种憋屈:凭什么啊?

准婆婆可能也觉得自己说错话了,赶紧补充:“你不会介意吧?你看,古往今来都说长兄如父,你做嫂子的,帮帮小叔子不是应该的吗?我们都是一家人,就不说什么两家话了。”

周悦将这些对话回家转述了母亲,询问母亲的意见,母亲叹了口气,问:“你准婆婆说的是帮忙照应还是帮忙抚养呢?”

周悦当然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其实作为亲人,周悦从来不反对有什么事情,亲人之间要互相照应互相帮忙,但那和抚养是两回事。抚养一个人,对家庭的重担太大了,会严重威胁到周悦今后自己的生活,她不想牺牲自己未来的婚后生活,来成全这所谓“对婆家的孝心”。

周悦肯定地回答母亲,准婆婆说的是“抚养”。

母亲说:“我早知道是这样了。他弟弟才6岁,别嫁了吧。嫁过去有你苦吃的。”母亲还说:“而且,先不说弟弟,赡养父母,是子女成年后的义务。也就是说,如果你嫁过去,本来就要帮忙抚养她母亲了,如今再养个弟弟,你们经济情况又不宽裕。嫁过去是扶贫吗?”

“他弟弟才6岁,你嫁过去干嘛?养妈妈又养弟弟,你去扶贫吗?”

03、

可周悦怎么甘心呢?毕竟和男友是真心爱过的。

她想看看男友的态度,于是找了个机会,问男友:“你一个20多岁的大男人了,每个月寄钱给妈妈我也不反对,你孝顺嘛。可是,寄钱好像跟上交是两码事吧?我们结婚后,你也打算都把钱给妈妈,不给我们未来的家庭做考虑吗?”

男友脸色很为难,他也知道这样不太好,犹豫了一下,说:“毕竟我弟弟还小嘛·····”

周悦敏锐地抓住了重点:“你弟弟还小?你是说你要抚养你弟弟长大是吗?”

男友一脸理所当然:“当然啦,我自己的弟弟,我不养谁养?你不会介意的吧?”

周悦听完,没有再问下去了。她已经知道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男友对弟弟的态度,和自己对他弟弟的态度完全不一致,或者可以这么说:两个人的三观不一致。

在周悦看来,生活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孩子是谁生的,就应该是由谁抚养。她不反对,作为一个好哥哥,男友可以适当地照顾、帮助弟弟,甚至于自己嫁过去以后,也可以帮忙。

但这和抚养两码事。因为自己和男友并非大富大贵,要承担自己的生活,余力尚且不足,哪有把精力全放在别人身上的道理?

“他弟弟才6岁,你嫁过去干嘛?养妈妈又养弟弟,你去扶贫吗?”

而男友认为都是自家人,抚养弟弟、帮衬家人是应该的,哪里分什么你家我家呢?

说白了,男友就是不够成熟,责任感错乱,对于为人儿子和为人哥哥的,他可能富有责任感,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马上会成为别人的丈夫,以及将来孩子的父亲,对自身家庭却毫无责任。

如果嫁过去,周悦觉得,自己一定会被他们家的重担压垮,于是忍着心痛分手了。

现在,两三年过去,周悦早已经成为了别人的妻子,也做了母亲,却听闻前男友仍然独身一人,因为前男友的妈妈还没有找到那个愿意为她抚养小儿子的儿媳。前男友也不愿意违逆母亲,找不到也就算了,反正自己还年轻。

但周悦真的怀疑,前男友再这样下去,还能找到那个对的人吗?

不得不说,婚姻比恋爱现实的多,三观若是不合,选择若是不同,再爱的人也有可能放手。

时刻明白自己人生角色的转变,其实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只是不知,你觉得周悦做得是对的吗?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