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尉氏這位民間藝人火了

翟土:嗩吶吹奏人生曲

高手!尉氏這位民間藝人火了

尉氏縣城關鎮居民翟土生於1971年,嗩吶世家出身,從曾祖父到他這裡已歷四代,把嗩吶演奏作為謀生手段。他兄弟姐妹6人都入了此行,隨父親組成翟家嗩吶班,遊走於鄉野民間。排行最小的翟土12歲便領班演出。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土生土長的民間嗩吶演奏藝人,靠著耳聽心記,竟能在嗩吶藝術領域苦心孤詣,在嗩吶藝術創新方面取得豐碩成果,把民間嗩吶演奏藝術發揚光大,完成了藝術的蛻變和昇華。早在2006年,他就用自己的高超藝術征服了國家級評委和大師,獲得了民間藝術最高獎——山花獎。多年來,他獲得了很多項獎勵,並加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翟氏嗩吶”藝術第四代傳承人。

高手!尉氏這位民間藝人火了

在中國傳統禮儀中,樂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自古以來,從朝堂到鄉野,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豫東平原上,鄉村婚喪嫁娶都會請一班樂隊,奏樂以嗩吶為主。由此,嗩吶作為民間藝術得以存在並發展,並出現了數代專司其職的嗩吶人家。翟家就是這樣的嗩吶人家。

翟土的曾祖父叫翟三套,生活於晚清時期。關於他,只有一些傳說。據說,他當年迫於生計,選擇了嗩吶演奏行業。他6歲學藝,9歲學成跟班演奏,12歲便在家鄉有了名氣。

翟土的祖父翟永臣子承父業,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表演大開大合、運用自如,一時聲名遠播,被稱為“嗩吶狀元”。由於他的創新和傳播,從他那時起形成了獨特的翟氏嗩吶藝術。

翟土的父親翟懷亮,生於1930年。他在祖父和父親的精心栽培和嚴格要求下,既勤學苦練,又創新發展,藝術表演水平更上一層樓,技藝超群。加之他丹田足、氣量大,人送綽號“嗡倒山”。每到演出,觀者如堵,如痴如醉。翟家嗩吶到他這一代已經名冠中原。很多老年人至今還津津樂道,當年為了慶賀人民公社成立,翟家嗩吶班被政府邀請助興。翟懷亮帶著他的一班弟子整整吹奏了三天三夜。觀眾人山人海,叫好不絕,一時傳為佳話。

翟土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六,是家裡的老么,是父母的心頭肉,是一家人的寶貝。即便如此,父親還是早早就著手培養和訓練他,並傾注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心血。翟土三四歲時,父親就有意培養他,開始教他拿捏、吹奏嗩吶。那時,5個哥哥姐姐都已經學有所成,是翟家嗩吶班的頂樑柱,他們和父親一道開始教他吹奏最簡單的曲子。他跟班跑,耳濡目染,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樂此不疲地練習。至今,他還清晰地記得,父親教他吹奏的第一個曲子就是《東方紅》。

那時候,他們在鄉村演出,沒有交通工具,僅憑著兩條腿走路。小小年紀的翟土也跟著跑。有時候路很遠,他跑累了,就讓哥哥揹著走。有很多時候是在夜裡演出,到了半夜還不停歇。他困得不行,哥哥們就在演奏的大方桌子下面鋪塊塑料布,讓他在桌子底下睡覺。一盞小小的煤油燈掛在牆上。上面鑼鼓喧天,他的父兄圍著桌子熱烈演奏,圍觀者叫好聲不絕,他蜷著身子在桌子下也能安睡。

翟懷亮對孩子們訓練極其嚴格,翟土的兄弟姐妹都沒少吃苦。翟土也不例外。他每天放學後,別的小朋友都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而他卻要在父兄的嚴厲監督下練習嗩吶,先拔音、練氣,然後練指法。每天清晨,不管颳風還是下雨,都要刻苦練功。他的小手凍腫了、凍裂了,喑啞的嗩吶聲從未停止過。為了練氣,初學的翟土吹腫了兩腮。小小年紀的翟土實在難以堅持。但就在他怕苦怕難想放棄的時候,父親堅定地對他說:“不學不中!怕吃苦不中!咱家這門手藝兒必須得學會,傳承下去。你要跟你的哥哥姐姐學,咬牙練下去,過了這一關就好了。”

小翟土克艱攻難,很快得心應手、樂在其中。就這樣,他在家庭的薰陶下,在父兄的嚴格要求和口傳心授下,加上自己的心靈手巧和滿腔激情,7歲便學成了,開始跟班幹活,隨著父親的翟家班外出演出,出入於鄉村的各種演奏場所。12歲,他便能獨自領班、獨擋一面,走上了專業的民間嗩吶演奏路子。

翟土在19歲時,認識了一位開朗大方的姑娘,這位姑娘就是後來與他喜結良緣的妻子王惠。王惠也是嗩吶世家出身。共同的志趣和愛好,讓他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王惠愛說愛笑,翟土潛心鑽研。婚後,他們在生活上互幫互助,在藝術上切磋探討,使翟土在嗩吶藝術的追求上,走進了更寬廣的天地。

高手!尉氏這位民間藝人火了

翟氏嗩吶傳承到第四代,在翟土那裡,不但得到繼承,而且演奏藝術的創新和發展有了一個更大的飛躍。

翟土的母親在他12歲那年不幸離世。幼年喪母,對翟土來說,是何等的傷痛。在這種情況下,哥哥姐姐對他就格外疼愛。其中,二哥翟建莊除了生活上的照顧外,對他更多地偏重於演奏藝術的指導和教育。在翟土早期的藝術訓練和成長過程中,除了父親,對他藝術提升幫助最大的就是二哥了。

翟建莊除了自己對翟土指導外,還在弟弟15歲時,帶著他拜自己的師傅、著名演奏藝術家“嗩吶王”郝玉琦先生為師。到這個時候,翟土才算開始正規學習樂譜等知識,窺探到了令他震撼的世界音樂藝術寶庫。

千百年來,民間藝人的藝術傳承都是靠口傳心授。嗩吶演奏再多的曲子,都是靠聽、靠記、靠摸索、靠練習。翟土說,小時候,最初的藝術訓練都是跟著父兄一點一滴磨練出來的。甚至有時候,在鄉村演出時,與別的演奏班“對棚”打擂時,硬逼出來的。而這些藝術是樸拙的,也是最受老百姓歡迎的。

通過跟隨郝玉琦接受正規學習,他汲取了各種藝術的精華,在音樂藝術的寶庫中遨遊,藝術修養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郝玉琦精湛的技藝和對藝術的不懈追求,更啟迪了他的創新思想。這一切,為後來他對翟氏嗩吶藝術的發揚光大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新世紀以來,是翟土藝術成長的成熟期。

嗩吶看似結構簡單,只有哨、氣牌、芯子、杆和碗5個部分和8個音孔,但正因為其樸實得近乎簡陋,演奏出美妙的樂曲才更不容易。在嗩吶演奏的追求中,翟土得益於自己紮實的“童子功”,吹奏清晰飽滿。經過多年的訓練和探索,翟土已經能夠利用嗩吶模仿多種聲音,如人的唱腔、鳥的鳴叫、喧鬧聲、哀哭聲等。甚至還能演奏出不同的人物角色特徵:老生的蒼老低沉、花旦的俏皮靈動、武夫的粗魯莽撞等。翟土不僅吹技精,而且精通樂理,在嗩吶行當中,他拿起什麼器樂都能吹奏,像大笛、笙、二胡、短笛、橫笛、悶子、裡管、長號、薩克斯、葫蘆絲、電子琴,樣樣精通,人稱“全活兒一把手”。

但是,嗩吶世家出身的翟土並不滿足現狀。他總想著祖傳的嗩吶演奏技藝在他手裡能夠有所創新併發揚光大。於是,他在長期的演奏生涯中有意識地開始了對藝術的創新和昇華,終於讓嗩吶這種在民間生生不息傳承下來的藝術大放光彩。

郝玉琦和翟土的二哥翟建莊對翟土的指點,為他的藝術創新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比如,藝術的鑑賞力和樂曲選擇、處理及“絕活兒”的吹奏等無不受其點撥,對他在藝術道路上的成長和提高應當說有重要的作用。

他在繼承和發揚家傳技藝的基礎上,把西洋樂融入嗩吶藝術中去,並從大量民間音樂、戲曲和民間小調中汲取豐富的營養,為他的嗩吶藝術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多年來,他自編自演了許多民間樂曲,使長期以來已具特色的翟氏嗩吶更豐富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他在演奏一些傳統曲目時,摸指、搖指上下開糾,摔指、滑指準確風趣,特別是吹奏出的鑼鼓聲,幅度大、音質脆,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在他的代表作品中,《秦雪梅弔孝》就凸顯了他的藝術風格。

用嗩吶演唱地方戲,在上世紀30年代之前,還沒有這種藝術表現形式。之後,一些民間藝人開始嘗試創新,鑑於不同的表現方法,模擬出不同的戲劇唱腔。

翟土大膽創新,探索嗩吶在豫劇道情等劇種上“卡”的藝術表現手法。《秦雪梅弔孝》這段作品,就是用了“卡”的方式。一會兒低聲嗚咽,一會兒大放悲聲,聲情並茂地表現了秦雪梅哭訴的情景,吹唱調子流暢,旋律優美。

郝玉琦對他的演奏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翟土這段演奏,實際上是“卡”戲,正宗應該是吹腔,他沒有按戲裡吹,選擇了中法指法。在氣息運用上,他吹得很細膩,吹腔微妙,拖腔吹得似斷非斷、似連非連,內涵非常深厚。

在嗩吶作品《朝陽溝》中《親家母,你坐下,咱們說說知心話》中,他一人五角,吹唱出了栓寶媽、銀環媽和二大娘、銀環、巧針的對唱,中間夾以口技,把五個戲劇人物表現得個性鮮明、活靈活現。尤其以口技來區分人物唱腔,更是一種大膽的藝術突破。

除了戲劇唱段,在曲子的嗩吶演奏中,他有著更強的創新力度,改編創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作品。

例如2006年8月在河南電視臺的梨園春節目錄制的《慶》這個作品,其靈感來源於傳統曲目《慶勝利》,從作曲到配器,融入了他多年來揣摩演奏的心得。

他在創作《慶》這首曲子時,把文吹和武吹兼融其中。文吹就是在笙笛弦幫的伴奏下,精心細膩地演奏;武吹就是花吹,吹奏時情緒熱烈,花樣繁多,突出新奇鮮活的特色,帶有魔術雜技的性質。在演奏中,有領奏有合奏,有笙和幫子伴奏。他在演奏時,不僅情緒高昂,使用了各種花式吹法,而且在戲法和指法上,進行了大膽創新,既柔和又潑辣,吹奏自然,極富感染力,充分反映出中原地區人民群眾的情趣和個性。

他除了特別善於模仿人物唱腔外,對各種動物叫聲的模仿維妙維肖,幾近亂真。他那自然、流暢、滑稽又天真活潑富有感染力的吹奏表演,博得了無數聽眾的喜愛。

他表演的傳統節目《百鳥朝鳳》,結合長期的實踐,充分發揮嗩吶擅長模仿的特點,利用各種絕活兒和技法,描摹了百鳥和鳴之聲。以熱鬧歡快的曲調,歌頌了大自然的美景,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勞動生活的回憶。

在翟土的藝術演奏中,其“絕活兒”更是獨出心裁,與眾不同,是翟氏嗩吶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翟土的“絕活兒”到底有多少呢?又“絕”在哪裡?如他的嗩吶可以用鼻子吹,把嗩吶反過來吹或用其他吹奏工具學人說話、笑,模仿動物叫聲等。他氣足口型好,發聲響亮、音韻純美。他用偷換氣的方法,一氣兒可以吹20分鐘。他用嚼子和吶子模仿的人聲唱腔或動物的叫聲形象逼真、鮮活。他吹奏的竹笛可以上、下、橫、豎吹,從嘴的左方移向右方又以極快的速度回位,兩腮還能如戲曲中丑角吹鬍子那樣顫動。他的表演讓人歎服,他胖乎乎的身軀和麵帶幽默笑容的臉龐及一雙活靈靈的大眼睛,在吹奏時都密切配合著表演內容展開演技,帶動觀眾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執著的追求,鍥而不捨的探索,讓翟土在嗩吶演奏藝術領域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高手!尉氏這位民間藝人火了

翟土在藝術上的不斷探索和鑽研,讓他站在了嗩吶藝術的制高點。多年來,他的嗩吶演奏藝術不但得到了專家學者的認可,更得到了社會的認可。20多年來,他先後獲得“山花獎”“金嗩吶獎”等各項獎勵數十項,2009年被開封市委宣傳部通令嘉獎。他分別於2001年2005年,應邀參加臺北市河南同鄉會綜合藝術演出。2003年,中央電視臺七套“文化與生活”欄目,對翟土嗩吶絕活進行了專題報道;2004年元宵節期間,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對翟土嗩吶藝術進行了專題報道。市、縣電視臺更是多次對他進行專題報道。

面對諸多的榮譽,翟土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冷靜和本色。他清楚地記得,2001年元月應邀赴臺灣演奏嗩吶,在臺北、高雄、基隆等地,他演奏了《百鳥朝鳳》、河南墜子《十八板》等,在觀眾中引起了強烈共鳴。一位開封老鄉說,幾十年沒有聽到家鄉的嗩吶了,聽到家鄉的嗩吶聲,就像聞到了河南老家泥土的芳香。這位老人勉勵翟土說,一定要把祖國寶貴的傳統嗩吶藝術傳承下去。

2006年,在第七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藝術表演獎暨全國首屆民間吹歌(嗩吶)大賽現場,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馮驥才跟他合影留念,鼓勵他在民間嗩吶藝術繼承和發展上不斷探索,一定要做好傳承工作。

所有這一切都時時激盪著他的心。在藝術探索的同時,他一刻也沒有忘記翟氏嗩吶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民間藝術大多是父一輩、子一輩,或者是師徒傳承。早在上個世紀末,在翟土家鄉都有人慕名而來,把孩子託付給他,跟他學習嗩吶演奏。後來,隨著他的名氣越來越大,慕名投師學藝者越來越多,難以按老傳統方法帶徒。

對於怎樣才能更好地傳承嗩吶演奏藝術,他經過深思熟慮,終於決定摒棄師徒傳承老辦法,創辦尉氏嗩吶藝術學校,還成立了翟土嗩吶藝術團,從而使嗩吶吹奏技藝得到了傳承和發展。

他把嗩吶藝術當成一生的追求。學員除了有河南省的,還有來自湖北、安徽、河北,甚至新疆等地。辦學期間,每天他和孩子們朝夕相處,就像父親和兄長一樣照顧著他們 ,和他們一起練功排練。手把手地教,傳授全部技藝,使學生高興而來、學成而歸。他說:“我能做的就是把藝術傳下來,把‘絕活兒’手把手地教給孩子們,文化水平不高,但我不保留,全部教給孩子們。總有一天,孩子們會比我吹得更好。”多年來,他先後培養了全國各地嗩吶藝術人才4600多名。該校於2007年8月被授予“全國青少年科學與藝術實踐基地”稱號,為繁榮發展嗩吶藝術事業做出貢獻。

他和妻子王惠生育一子一女。在這個嗩吶世家,他們的孩子自小耳濡目染,自然也在嗩吶演奏方面出手不凡。特別是兒子翟東海,16歲時,隨父到丹稜參賽,第一次參加全國大賽,就以一曲《金色盾牌》勇奪最佳新人獎。

翟土總是笑眯眯的,面相憨厚、喜慶,隨著樂奏,他的各種肢體動作都恰到好處地配合著他吹奏的旋律,那麼投入、那麼專注,激情在他身上迸發。那逼真、澎湃、激昂的樂曲瞬間把聽眾感染。這是民間藝人身上特有的氣質,這是民間藝術特有的氣質。他說,他要用嗩吶把豫東人的豪情傳向九州、傳向世界、傳向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