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生態路徑”你好,江蘇的水與城

提起江蘇,東臨黃海,南靠太湖,區域內河流眾多,水網密佈。既有浩蕩的江河湖海,又有精妙的小橋流水,被譽為“魚米之鄉”,也是“人間天堂”。近日,記者跟隨“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媒體團一行走進江蘇省,展開實地探訪。

蓮為名片 惠普民眾

記者來到的首站是位於蘇州工業園區陽澄湖半島南岸的蓮池湖公園,佔地面積約 79 萬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積約20萬平方米,綠化面積約43.5萬平方米。

探尋“生態路徑”你好,江蘇的水與城

△空中俯視蓮池湖公園

據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保護好自然生態與水質資源是第一要務。在自然生態方面,建築限高不超過18米,建築密度非常低,在群樹環繞中找尋建築物。在水質資源方面,雨汙水管網全部接到位,汙水排漏進入園區的第一汙水處理廠,百分之百進入管網。

探尋“生態路徑”你好,江蘇的水與城

△蓮池湖公園景觀

公園以水面為中心,種植大片的荷花、蓮花等水生植物,配以石橋、木廊、雕塑、涼亭等休閒休憩設施,擁有自然、野趣、樸素的山水景觀,塑造靜雅、質樸的山水 “禪”的意境,“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畫意境盡展公園景觀風貌。

探尋“生態路徑”你好,江蘇的水與城

△“廉”石雕塑

為豐富公園生態文明建設,蓮池湖公園內有12塊與“蓮”字同音的“廉”石雕塑,通過掃描全園廉字雕塑上的二維碼,即可參與廉文化黨建活動的互動答題、相關小遊戲,寓教於樂。

以水為媒 唱響智能小鎮

同樣以鐵腕治水、用情護水的還有崑山大漁灣智谷小鎮。這裡位於城西蕭林路北側、林蔭路西側,項目以大漁湖為支撐,利用周邊公共綠地、沿河腹地、近河空地等水生態資源,佈局科創產業,兼顧特色文化、建築和環境,做足“水文章”。探索高起點建設、產學研一體的特色小鎮之路。項目以“水”為筆,繪就生態畫卷,突出“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城市社區”三大主題,通過廟涇河生態廊道串起從研發到產業化全鏈條高度集成的產業集群,形成以大漁湖和文化運動休閒街區為核心,以杜克大學為主的創意交流中心和以崑山工研院、清華科技園為主的創意培育中心的發展空間格局,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蝶變,匯聚崑山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大漁灣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38億元,將配套建設三個圈層100萬平方米的商業、文化、休閒空間和雙創載體,實現“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的價值轉化和融會雙贏。

沈橋村治“散亂汙”如何化腐朽為神奇

“老屋活化,復興重建”,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太平街道沈橋村就是這樣一個重現生機的村莊,一片片的農田種植著蔬菜和糧食等農作物,房屋錯落有致,村巷的道路乾淨整潔,穿城而過的一條小河碧波盪漾。昔日“髒亂差”的小村莊,如今是如何成為“乾淨有致”的美麗鄉村呢?

探尋“生態路徑”你好,江蘇的水與城

△如今乾淨有致的沈橋村

沈橋村東鄰陽澄西湖,區域面積3.12平方公里,轄區人口5185人,據當地村民介紹,沈橋由於歷史原因,亂搭亂建隨處可見,傢俱作坊獨霸一方,當時的沈橋村“垃圾圍村莊、白色漂河塘“,村民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

探尋“生態路徑”你好,江蘇的水與城

探尋“生態路徑”你好,江蘇的水與城

探尋“生態路徑”你好,江蘇的水與城

探尋“生態路徑”你好,江蘇的水與城

△太平街道沈橋村工業園“散亂汙”企業(作坊)整治後

2017年,沈橋村以沈橋工業園環境整治為契機,在街道的統一指揮下,全力開展“263”專項行動。清理“散亂汙”企業、復墾複耕土地,村莊環境有效提升。在開展工業園專項整治工作的同時,沈橋村積極推進村莊環境整治工作,對歷史違建、亂堆放等影響環境的問題全面清理,並對區域內所有河道實施清淤,建生態護坡,同時推進植綠增綠,全力提升沈橋的生態文明。

探尋“生態路徑”你好,江蘇的水與城

△太平街沈橋村黨委副書記戴利偉為記者介紹改造工程

太平街沈橋村黨委副書記 戴利偉:這裡以前村民連衣服都不敢曬,怕有(汙染物)粉塵,現在村民覺得空氣質量變好了,路也修好了,早上經常出來散步,生活幸福指數有明顯提升。

碧波改造 從背井離鄉到讓人嚮往

探尋“生態路徑”你好,江蘇的水與城

△江蘇徐州賈汪區潘安湖

如今的潘安湖碧波盪漾,環境優美。在隨後記者乘船參觀中,經過了大面積水生蘆葦、蒲草、香蒲地,更是在沿途感受到原生態帶來的舒爽,難怪詩人徐書信賦詩讚曰:“鷺影飛舟何處飲,池杉岸柳初成蔭。潘安五月雨蛙鳴,璀璨榴花千里沁。”

探尋“生態路徑”你好,江蘇的水與城

△馬莊村村民歷慧卿

“以前這裡出門看到灰濛濛的天空,路全部都是採煤塌陷地,”馬莊村村民歷慧卿向記者介紹道,“但後來經過環境整治,生活質量和環境大大改變,大家都說我嫁過來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她的回答讓記者對潘安湖治理更加好奇。

原來潘安湖該處本無湖,是徐礦集團權臺礦和旗山礦的採煤塌陷區域。坑窪破敗、灰頭土臉,和美麗一點關係沒有,“黑、髒、亂”是它的真實面孔;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當時周邊居民環境的真實生活寫照。

為改變當地生態面貌與群眾的生活環境,2010年3月,賈汪區正式對潘安湖採煤塌陷區實施改造,並提出改造不僅要有決心,更要有智慧,通過“挖深填淺、分層剝離、交錯回填”為核心的土壤重構技術,對採煤塌陷破壞的土壤進行重構,恢復土地生態調節功能。

探尋“生態路徑”你好,江蘇的水與城

△治理後的潘安湖現狀

曾經的採煤塌陷地變廢為寶,經過治理,成為今天這樣一個湖泊美景的世界,在國內生態文明改造中起到標杆性的作用。

探尋“生態路徑”你好,江蘇的水與城

△潘安湖主題景區

現在的潘安湖“鷺飛魚躍”雕塑與金沙灘隔湖相望,六大主題景區散佈湖周邊,一條蜿蜒的環湖路串聯其間。記者注意到,公園已吸引不少遊客,滿載的觀光電瓶車快速地穿行在環湖路上。(央視記者 韓詠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