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告訴你,旅行中這10個人際交往潛規則

嗨,大家好,我是喬。

假期前的最後一天,

不知道還有幾個人堅守在崗位,

《圍城》裡有句話:

“旅行最能檢驗出一個人的品行。

旅行中舟車勞頓,

容易讓人本性畢現。

經過長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討厭的人,

才可結交做朋友。”

深以為然。

結伴而行,

要是相處愉悅,

不僅能讓友情升溫,

還能讓旅程更有趣。

但如果相處不好,糟心不說,

也可能掀翻友誼的小船。

人生處處是社交,有些規則或許沒人告訴你,

但還是早點知道的好。

1

朋友的照片,別隨便發

現代人旅行,不管走到哪,上車睡覺,下車拍照。

除了拍風景,自拍和合影也必不可少。

不過發朋友圈的時候,你不能只管自己,選自己看著最好看的,忽略了別人是不是願意被“曝光”。

一旦朋友刷到了自己的“醜照”,關係再好,也面臨崩塌。

願意直說讓你刪除的還好,怕的是嘴上不說,心裡留下小疙瘩。

你可能覺得,都是朋友,沒人計較。

但我勸你別冒這個險,

成年人的友誼經不住太多考驗,你要麼負責所有人的美貌,要麼就乖乖收斂。

沒人告訴你,旅行中這10個人際交往潛規則

2

旅途中少說話,多傾聽

旅行是鑑別三觀是否契合的最好方式。

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時時刻刻都待在一起,很容易暴露最真實的一面。

有人喜歡按計劃出行,一切盡在掌握,有人覺得這樣很煩,隨心才快樂;

有人堅持在外必須吃好住好,有人覺得體驗百態才叫旅行;

有人對著風景就引經據典,有人覺得感嘆人生就是種矯情;

有人出來玩很佛系,逛街掃貨也一樣開心,有人更看重戶外的項目,少做一個都覺得可惜;

有人謹慎敏感,看包看手機,遠離陌生人;有人自來熟,跟誰都想聊幾句,最好還能交個朋友……

說到底,大家的需求不同,但不同未必就不對。

傾聽不是隨便聽聽,而是理解和包容。

學會和不同的人相處,是成年人最該有的自覺。

沒人告訴你,旅行中這10個人際交往潛規則

3

出門在外,別當巨嬰

結伴而行的確是為了彼此有個照應。

但要想有人陪,就得有點團隊精神。

能搭把手,就少偷個懶,

能多出力,就少嗶嗶。

千萬別當巨嬰,一切等著別人照顧,自己當甩手掌櫃。

更過分的是,一邊享受著服務,還愛挑別人毛病。

吃的難吃,

住的不好,

風景還很難看……

總之,出力不多,但抱怨特別多。

說實在的,出門在外,誰也不是媽。

關閉“評論”,才是合格的隊友。

沒人告訴你,旅行中這10個人際交往潛規則

4

提前通知,是基本尊重

知乎上有個問題,“有哪些旅行中遇到的噁心的人或事”?

網友@小妖其揚分享過一個旅行故事:

她和閨蜜約好一起去旅行,因為兩人出發城市不同,所以是到了目的地機場才見的面。

結果,閨蜜在沒有通知她的情況下,帶了另一個人一起去。

人員變動就算了,可以各玩各的。

但因為一些遊客景點,三人同去可以便宜一點,閨蜜就在沒有通知她的情況下直接定了票,完全不管她不願意去,一定拉她參加。

旅行後,兩個人就再也沒怎麼聯繫。

其實也不難理解。

不是所有人都能心平氣和地接受變化,也不是所有人都應該接受你的想法,有事提前說,是一種尊重。


沒人告訴你,旅行中這10個人際交往潛規則

5

不要浪費別人時間

你經歷過在旅途中,怎麼都叫不起懶床的小夥伴嗎?

真的分分鐘都想友盡。

現代人的拖延症,我特別理解。

畢竟事情太多,時間太少。

但不得不說,發病也該分場合。

比如趕行程,就是緊急又重要。

幾點起床,幾點出發,都要認真對待。

你當然可以說自己失誤了,可是飛機、火車不等人。

有一種人生哲學叫作:沒讓你當第一,但別落後別人太多。


沒人告訴你,旅行中這10個人際交往潛規則

6

你的不開心會傳染

有些人,旅行的目的很特殊。

她們可能是剛經歷了失戀、失婚、或失業,出來只為散心。

可如果是這樣,建議就獨自旅行就好。

大家都不求在你情緒不佳的時候,還當顆開心果。

但底線是別拉著大家陪你一起悲傷。

大多數人都明白,人在職場上,不要輕易變成負能量中心。

“社交場”也是一樣,請照顧一下朋友的感受。

你可以用大自然的力量治癒自己,但別用一己之力,致鬱所有夥伴。


沒人告訴你,旅行中這10個人際交往潛規則

7

佔小便宜,吃大虧

旅行這事,離不開花錢。

不少時候,錢談多了就特容易崩。

所以,很多人對錢都閉口不談。

只是在結賬的時候,默默後退,在該AA的時候,裝聾作啞耍無賴。

還理直氣壯地“碰瓷“:

“誰讓你有錢呢?”

其實,朋友主動請你的,和你絞盡腦汁算計他,

本質不同。

心窮的人早晚會變成孤家寡人。


沒人告訴你,旅行中這10個人際交往潛規則

8

秀曬炫 ,挺low的

前段時間,“朋友圈秀曬炫”產業鏈曝光,你以為的高大上可能只值十塊錢。

很好奇這背後人們的心理。

據悉,今年的十一,出行人數要破八個億。

這麼多人同時在路上,除了人,其實很難拍到風景。

但還是有人願意修出一張北歐風大片,只為求贊。

想起馬薇薇一句話:

”你發朋友圈,是為了展示生活本身,還是展示你的生活比別人和自己預計的要好?“

同理。

你曬旅遊照,是為了分享美景本身,還是為了展示你去旅遊了?

想清楚的人,可能更懂得放下手機,用心感受風土人情。


沒人告訴你,旅行中這10個人際交往潛規則

9

出門在外,要守規矩

2016年,在美國洛杉磯國際機場的免稅店,一名梁姓女遊客與免稅店店員發生爭執,突然發飆動手給了人家兩巴掌。

結果被工作人員當場制服,並被洛杉磯警察逮捕。

她被關押後,隨行的父親沒能按計劃離開洛杉磯,同時,這家人還導致東方航空300多人的航班延誤起飛一個多小時。

許多人都不懂,只有守規矩,才能享自由。

尤其是在異國他鄉。

如果報了團,就多聽導遊和領隊的話;

如果自由行就多瞭解當地法律法規,社會習俗。

別說你是個體,代表不了祖國。出了門,你的標籤就是:中國人。


沒人告訴你,旅行中這10個人際交往潛規則

10

diss俠,請待在家

旅途中會暴露很多私密的生活細節,隨之會暴露一種招人煩的行為:

一旦看不慣,就喜歡品頭論足,diss一切:

“你怎麼用這個牌子化妝品?”

“你怎麼這麼穿衣服?”

“你這個包包真的太醜了”

這樣的人通常還一個毛病。

專挑她的長處,戳你的痛處。

單身的說別人是家庭婦女,

已婚的把”單身狗“掛嘴邊。

優越感滿滿。

回懟吧,顯得自己玻璃心。

置之不理又覺得很煩。

有一種高情商是說話前,百般思量,避免誤傷。

而有些人,陰陽怪氣,分不清他們是情商低還是壞。

只能在心裡把他們默默拉黑,並提醒自己,千萬別當這種人。


沒人告訴你,旅行中這10個人際交往潛規則

不少人看到這可能比較崩潰。

本指望來場旅行讓自己放空,任性地讓情商下線,不想比上班還累。

舟旅勞頓不說,還得照顧他人感受。

其實,旅行的方式有千萬種。

你可以宅在家裡,翻開一本好書,跟著作者來一場心靈之旅;

也可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出去探索美景,只帶上自己。


-END-

作者簡介:Jenny喬,北大學霸,常春藤海歸,美國紐約州執業律師,職場10萬+爆文製造者,多平臺簽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