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古代精妙的机关术(三)

今天小编给带来的是小说里面的真的存在过古代冷兵器时代的一个神奇的暗器

袖箭。

盘点中国古代精妙的机关术(三)

袖箭

<strong>古代的一种兵器。箭装于筒中,内设弹簧,一按机括,箭即发出。筒长六寸,箭长四寸六分。用时藏于袖中,故名:袖箭

袖箭是藏在衣袖里暗中射人的箭,借着弹簧的力量发射从而达到暗算他人的效果

《元史·顺帝纪二》:"辛未,禁弹弓、弩箭、袖箭。"《武备志》卷一○二引《杂箭》:"袖箭者,箭短而簇重,自袖忽发,可以御人三十步之远。近世大将军 刘綎 最善之。"《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这刀法、枪法、弹弓、袖箭、拳脚,都是老人家口传心授。"

那么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袖箭的运作原理。

盘点中国古代精妙的机关术(三)

在古代袖箭的官方描述是藏于袖中的暗箭。可暗藏在袖中的特制箭匣中,箭杆短轻,箭镞较重。射出后可杀伤30步内的敌人,这种武器的实战价值有多大呢?

袖箭是机括类暗器的一种,平时藏在衣袖之中,用时只需按动机括,就可以将箭发出。袖箭可暗藏在袖中的特制箭匣中,箭杆短轻,箭镞较重。射出后可杀伤30步内的敌人。除了在两军交战白刃格斗时使用外,还可作为镖客、拳师、技击家的防身武器。

袖箭的种类有单筒袖箭、双筒袖箭、三才袖箭、四象袖箭、梅花袖箭、七煞袖箭等。单筒袖箭一般是缚于小臂上内侧,发射时拨动蝴蝶片,引发机括,弹簧弹起,筒中的箭就能弹射出去。箭长7寸,镞长l寸,每简装箭12支。梅花袖箭的箭只与单筒袖箭一样,但无法缚在手臂上,而是要与手臂隔开一点距离。

盘点中国古代精妙的机关术(三)

相传单筒袖箭是宋朝宋真宗时期云阳(现在四川省内)白鹤宫的霞鹤道士所创。最早有关袖箭的记载是《元史·顺帝纪二》:“辛末,禁弹弓、弩箭、袖箭。”茅元仪《武备志》第一百零二卷称:“袖箭者,箭短而簇重,自袖忽发,可御人三十步之远。

”清末民初的武术家徐石荪精于袖箭,人称“小养由基”。他可以首先射出一箭,然后装箭再射,第二支箭刚好击中第一支箭的箭簇,然后第三支箭再击中第二支箭的箭簇,如此连环五箭。

袖箭一般由箭筒和箭组成 。箭筒通常直径一寸左右(清代制式箭筒为八分),长七至八寸,筒盖无法开合,盖正中有射孔,也是装箭的地方。离筒盖一至两寸处有“蝴蝶翅”,是用于顶住箭只的开关。筒内装有一个弹簧,末端与箭筒底部相连,顶端装有一个圆片。

盘点中国古代精妙的机关术(三)

袖箭的箭则比箭筒稍短,一般箭头用钢做成,可以涂毒,箭杆则用竹子或木头制造。箭杆靠近箭头的地方有一个凹槽,使用前将箭塞入箭筒,压缩弹簧,直至箭杆的凹槽到达“蝴蝶翅”的位置,这时蝴蝶翅将会把凹槽部分卡住,使得箭处于待发状态。

盘点中国古代精妙的机关术(三)

袖箭一般是缚于小臂上内侧,发射时拨动蝴蝶翅,引发机括,发出箭只。此外有箭袋,一般为十二支箭。

如果大家喜欢小编内容可以关注转发,小编还会持续更新每一个机关更详细的内容和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