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為什麼如此“美好”

九江日報記者 傅五七 龍群 儲義

“今年以來,在九江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瑞昌市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發展勢頭。1∽9月,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位居九江各縣市前列。不久前,瑞昌市入選全省2018年度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考評一類縣(市、區)名單,也是九江地區唯一獲評一類縣先進的縣。”掂一掂瑞昌市今年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格外沉甸甸。

北倚長江、東望匡廬,瑞昌市作為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港口工業城市,一直享有“長江明珠、祥瑞之城”的美譽。今年全國“兩會”剛剛結束,市委書記林彬楊就深入瑞昌市調研,對瑞昌寄予厚望。他希望瑞昌市要堅持以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為引領,以最高的標準、最嚴的要求抓好長江大保護,著力做好轉型升級、產業集聚、動能培育三篇文章,務實苦幹,銳意進取,全力加快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步伐,為九江融入長江經濟帶、振興江西北大門,打造區域率先發展戰略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市委副書記、市長謝一平在瑞昌市調研時要求,瑞昌市工業發展要勇挑重擔,生態環保要緊盯不放,城市建設要做美做特,民生改善要持之以恆,為九江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今年以來,瑞昌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緊緊圍繞“實幹創新、五大升級、全面小康、美好瑞昌”發展思路,全力推動中央、省委、九江市委決策部署在瑞昌落地見效、開花結果。

瑞昌,为什么如此“美好”

瑞昌市深入打造長江“最美岸線”升級版。(特約記者 雷勉鴻 攝)

工業經濟量質齊升

“全市上下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上級決策部署上來,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紮實的成效,為改革發展‘江西新畫卷’和‘九江新篇章’留下精彩的‘瑞昌筆墨’。要牢牢抓住瑞昌發展的歷史機遇,堅定不移走好新時代瑞昌改革發展之路,全力推動‘美好瑞昌’迅速轉化為美好現實。”在瑞昌市委七屆十一次全體(擴大)會議上,瑞昌市委書記郭小云明確了下一步瑞昌市努力的方向。

1∽9月,瑞昌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量九江第二。亞東水泥入選江西民營企業百強;3家工業企業稅收過億,亞東水泥納稅增長24%;理文化工納稅增長50%……

瑞昌市始終把工業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緊緊圍繞“量質齊升”目標,大力推動工業經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堅持以產業升級帶動工業升級,綠色建材、木業家居、紡織服裝等重點產業初步形成集聚之勢,智能製造、生物醫藥、電子電器、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加速培育。

堅持工業主導地位不動搖,著力構建“2+2”產業發展體系,工業經濟量質齊升。截至目前,瑞昌市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5家,總量達186家,位居九江第二。該市充分利用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九江綜合試點政策,整合5000萬元資金,加快推進13家試點企業技改擴能。瑞昌港區對外開放獲國務院正式批覆,邁出口岸開放關鍵一步。

項目建設熱火朝天

招商引資在瑞昌市始終作為頭號工程,擺在重中之重高位推進。

據統計,1∽9月,瑞昌市簽約項目70個,簽約資金253.3億元,引進投資56億元的中林智能家居產業園、投資20億元的瑞和新材料、投資20億元的武山銅礦三期擴建等一批重大項目。

電子電器產業項目源源不斷,自去年7月第一家LED企業簽約至今,瑞昌市項目總數達60個,簽約資金超過100億元,投產企業16家,電子電器產業快速集聚。大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金萊特電器、惠城環保等項目建成投產,京上廣科技、恆通電器、瑞昌核研院、易通智能自動化設備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

與此同時,瑞昌市持續加大園區投入,科技園7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和5萬平方米職工之家快速推進;園區內天華路、東益路等道路基本建成,銅城路、賽湖路、三徑路等加快建設,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在全省開發區2019年上半年爭先創優綜合考評中,瑞昌經開區位列全省上游、九江第二。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城市是展示形象的“名片”,是體現風貌的“窗口”。瑞昌市堅持建管並重,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城市管理為抓手,提升城市品位。

據介紹,該市紮實推進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行動,實施23個、63項重點城建項目,北環路、天嗣山公園、雞公嶺路改造、職工之家等一批重點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加快推進背街小巷改造、汙水管網連通、市政設施維護等工程,公共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投入3000多萬元提升改造背街小巷,城區道路排澇能力顯著提升。持續開展文明出行、禁燃禁放、“兩違”管控、佔道經營、戶外廣告、划行歸市等系列專項治理,城市建設管理工作成效獲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高度肯定,經驗做法被省政府辦公廳《參閱文件》刊載。

與此同時,瑞昌市不斷夯實農業農村基礎,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加強鐵路、高速、國省道沿線村莊整治,在碼頭、夏畈等鄉鎮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農村面貌不斷改善。

生態環境持續好轉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瑞昌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自我加壓,以最硬舉措努力打造長江“最美岸線”示範樣板,全市生態環境持續好轉。

瑞昌市調整充實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實行書記、市長雙主任負責制;按照行業類別成立十個行業專業委員會,進一步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建立重點環境監管企業處級領導幹部包乾責任制,全市所有處級幹部掛點29家重點監管企業。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完成長江經濟帶警示片反饋問題整改,組織實施七大標誌性戰役、29項專項治理行動,認真抓好工業廢氣、施工揚塵、餐飲油煙等專項治理,城區27個建築工地實現揚塵治理“六個百分百”全覆蓋。大力推進礦山恢復治理,38家礦山開展生態修復;持續加強土壤汙染防治,化肥、農藥使用量逐年下降。持續鞏固長江“最美岸線”打造成果,以沿江岸線美化綠化整體再提升、沿江節點再改造、枯死苗木再補植為重點,努力打造長江“最美岸線”升級版。

“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近年來,瑞昌市圍繞打造“四最”營商環境要求,創建“馬上辦”綜合服務平臺,秉持“事事馬上辦、人人釘釘子、個個敢擔當”精神,不斷優化政務環境、提升行政效能,著力優化營商環境。

瑞昌市提出以打造城鄉衛生、社會安全、自然生態、誠信人文、政務服務“五好環境”為抓手,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打造宜居宜業最優環境瑞昌品牌。特別是在政務服務方面,持續鞏固“馬上辦”“中介超市”“企業開辦直通車”等改革成效,在全省率先開通“贛服通”縣級分廳,完成“贛服通”2.0版升級,推動57項高頻事項實現“網上辦”“掌上辦”;信息化助力不動產登記“一鏈辦理、集成服務”榮獲“2019中國政府信息化管理創新獎”;開展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大行動,下狠功夫砍環節、減材料、優流程、壓時限,企業和群眾辦事體驗不斷提升。在今年全省營商環境第三方民意測評的100個縣(市、區)中,瑞昌市排名第一;“一網通辦”通用事項領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瑞昌市推動線下實體大廳與線上網上大廳集成融合,讓群眾少跑路、數據多跑腿,行政服務中心1∽9月受理事項123萬件,平均每天辦件量6000件,辦件量達到去年全年數,是去年同期的1.5倍,瑞昌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瑞昌市大力實施“體育+”戰略,先後舉辦比賽70餘場,承辦全國單項錦標賽、二青會體校組預選賽等國家一流羽毛球賽事,吸引20多名世界冠軍走進瑞昌,體育已成為展示瑞昌形象的靚麗名片。

民生福祉不斷增進

瑞昌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大的發展責任和最大民生工程來抓。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鞏固”攻勢,堅持脫貧攻堅問題整改、工作推進“兩手抓”,抽調12名行業扶貧幹部,組建脫貧攻堅調度推進小組,實行不間斷、拉網式的調度指導。投入扶貧資金1億元,深入實施十大扶貧工程,切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確保完成1365人脫貧、最後一個貧困村退出的年度目標任務。

全力辦好惠民實事,新建瑞昌七小,擴建碼頭學校、特教學校,城區大班額問題得到緩解;紮實推進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治理,公辦幼兒園學位數不斷增加。長江飲水工程基本完工,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快速推進,今年底農村自來水覆蓋率將達到80%以上。加快安全生產領域改革,加強風險管控平臺建設,推動十大專項整治常態化開展,無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始終保持掃黑除惡高壓態勢,打掉黑社會性質組織2個、惡勢力犯罪集團5個、惡勢力犯罪團伙5個,持續提升公眾安全感及群眾滿意度,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下一步,我們將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按照省委和九江市委的安排部署抓好貫徹落實。要堅定不移抓發展,持之以恆優環境,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狠抓環保問題整改,持續深化脫貧攻堅,傾力辦好民生實事,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瑞昌市委副書記、市長陳琪在談到下一步工作時表示說。

站在新起點,瑞昌市奮力邁出新時代發展新徵程。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塑造生態文明、增進民生福祉,一幅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畫卷正在瑞昌緩緩鋪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