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第二次北伐,派2700步兵擺出“卻月陣”,重創3萬北魏鐵騎

公元416年8月(熙十二年)東晉王朝開始了新一輪的北伐。

劉裕北伐,時機正好!

此次北伐的統帥是劉裕。

劉裕第二次北伐,派2700步兵擺出“卻月陣”,重創3萬北魏鐵騎

雖然劉裕已經年過半百,但此時的劉寄奴正在其人生最為志得意滿的階段。要知道,在魏晉南北朝時代,士族門閥幾乎壟斷了廟堂中的一切。所以,出生於寒門(自己號稱是是漢高祖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的劉裕幾乎沒有踏入朝堂的機會,只能在年輕時期就投身軍旅,通過軍功積累自己的政治地位。當然,劉裕是幸運的,因為他投身的是東晉最為精銳的“北府軍”,而此時“北府軍”的統帥是名將劉牢之,對劉裕的才能極為賞識。終於,劉裕依靠在戰場上的一刀一槍的搏殺,打通了來通往廟堂的通道。

當劉裕進入廟堂之上,很快就通過一系列軍事以及內部權力鬥爭,將能夠與其一較長短的實力派全部剪除,牢牢掌控著了東晉的朝局。。所以,劉裕不僅獲得了東晉皇帝司馬氏的極大信任,同時也成為了整個朝局的真正掌控者。而且,行伍出生的劉裕,已經在歷次平亂的過程中,成為了都督22州軍事的軍事統帥,控制著包括東晉王朝最精銳“北府兵”在內的全國軍隊。除了掌控了軍政大權,劉裕自當政以來,實行打擊世家大族,輕徭薄賦的政策。不僅收買了東晉民心,更是為東晉朝局聚集了大量的財務,可以為劉裕的征戰提供充足的物資保障。

除了擁有充足的物資保障之外,東晉王朝和劉裕都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北伐經驗。在劉裕北伐之前,祖逖、庾亮、殷浩、桓溫等東晉的重臣和權臣都曾先後北伐,這些人雖然建立了赫赫武功,卻沒有為東晉王朝留下尺寸之地。反而是,劉裕在46歲這一年,也就是公元409年,東晉義熙五年,首次進行了北伐作戰。此次北伐,劉裕順利的滅掉了南燕政權,為東晉奪取到了可以控制的國土。更是積累了很多對抗北方鐵騎的經驗,尤其是利用戰車對抗騎兵的經驗。

劉裕第二次北伐,派2700步兵擺出“卻月陣”,重創3萬北魏鐵騎

政通人和,物資充足,兵精將勇,東晉王朝處於一個最好的階段。但是,其北方的敵人似乎則進入了混亂時期。鮮卑北魏,正在崛起的階段,根本無力與東晉抗衡。控制關中的羌族後秦,則陷入了內憂外患之際。在外,有匈奴赫連勃勃大王不斷侵擾;在內,姚家皇族正在為爭奪皇位勾心鬥角。可以說,此時的北方遊牧民族政權,根本無力與劉裕進行對抗!

可以說,劉裕的北伐並非簡單的樹立權威,更是經過精心準備的軍事行動。

六路分兵,劍指中原

此次北伐,劉裕進行了精心部署。

為了取得此次北伐的勝利,劉裕不僅集結了東晉王朝最為精銳的部隊,而且對於戰略戰術進行了精心的籌劃。擺在劉裕面前最為重要的問題是,如何保證補給線不被攻擊。曾經的桓溫北伐就是因為糧道遭到襲擊,最終只能是“倉皇北顧”。於是,劉裕決定此次北伐,主力採用水陸並進的方式,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在陸上陷入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鏖戰,還可以利用淮泗、黃河水道,運輸補給,靠著河運,保證軍隊持續作戰力。因為北方遊牧民族的軍隊不擅乘船,根本無法在河道上襲擊東晉補給線。

劉裕第二次北伐,派2700步兵擺出“卻月陣”,重創3萬北魏鐵騎

在想出瞭解決核心問題的辦法之後,劉裕開始了六路分兵。

第一路,由劉裕最為倚重的兩位大將,龍驤將軍王鎮惡和冠軍將軍檀道濟率領。作為前鋒的他們,率領步軍從淮、淝出發,向許、洛之地發起攻擊。在攻取了洛陽之後,等待劉裕的主力匯合後,繼續向關中進發。

第二路,由冀州刺史王仲德率領。這一路以水師為主,從鉅野入黃河,攻取滑臺。王仲德這一路所擔任的重要任務是為劉裕的主力部隊清掃前進障礙,並且視河北魏軍動向,隨時策應劉裕的主力軍。

第三路,由新野太守朱超石、寧朔將軍胡籓率領,這一路是為了策應王、檀的前鋒軍。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拔除通往洛陽的屏障——陽城。

第四路,由建武將軍沈林子、彭城內史劉遵考率領。這一路的主要任務是作為王、檀前鋒軍的後援。這一路將從汴水,攻倉垣,出石門(滎陽縣北)入黃河,然後在洛陽與前鋒會師之後繼續向關中進軍。

劉裕第二次北伐,派2700步兵擺出“卻月陣”,重創3萬北魏鐵騎

第五路,振武將軍沈田子、建威將軍傅弘之率領。這一路雖然只有三千人馬,但是卻是要直趨關中的屏障——武關。劉裕此舉並非是想要真正攻克武關,而是進行佯攻,用於牽制秦軍主力。

第六路,則是劉裕親自率領的主力。這一路將從淮泗進彭城,然後轉鉅野入黃河,逆流西上洛陽。

完成了分兵派將之後,劉裕的大軍開始行動了。

擺陣“卻月”,重創北魏

劉裕的北伐,幾乎以摧枯拉朽之勢就將後秦滅亡。

其中,王鎮惡和檀道濟的前鋒可謂是所向披靡!在進入河南之後就分兵兩路,開始了攻城略地。由於行動迅速,所以在劉裕主力還沒到達許、洛之時,就席捲了整個中原地區,並且兵不血刃的攻佔了觀眾門戶潼關。為了對抗東晉大軍,後秦幾乎將傾國的力量都集結到了潼關方向,終於遏制住了王鎮惡和檀道濟的鋒芒。但是,後秦的其他防線則全面洞開。由沈田子和傅弘之率領的3千人,原本是作為牽制秦軍的一旅偏師。但是,此時他們抓住戰機一舉攻克武關,打開了通往後秦首都廠長安的大門。面對後秦優勢兵力之時,沈田子在面對後秦數萬大軍之時,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死氣概,擊潰後秦數萬大軍,兵鋒直逼灞橋。再加上劉裕主力抵達潼關,後秦再也無繼續交戰之心,最終選擇了向東晉投降。

劉裕第二次北伐,派2700步兵擺出“卻月陣”,重創3萬北魏鐵騎

雖然,此次北伐東晉出奇的順利,王鎮惡、檀道濟和沈田子沒有盲目聽從部署,而是抓住戰機不斷髮起攻擊,最終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並未東晉拓展了2000多里的地盤。但是,由於征戰過程太過順利,名垂青史的戰例就變得鳳毛麟角。所以,劉裕在進軍過程中,擺下“卻月陣”,以少勝多重創北魏鐵騎,成為此次北伐的亮點!

劉裕分兵六路攻擊後,而控制黃河北岸的鮮卑北魏,派出了10萬大軍對於這支強大的東晉軍隊進行著監視。北魏之所以採取監控而不實施直接攻擊,或許出於三方面的考慮。首先,就是對東晉軍隊的目的並不明確,擔心東晉實施“假途滅虢”只計,打著攻擊後秦的旗號藉機對北魏發起攻擊;其次,由於當時的北魏皇帝拓拔嗣與後秦皇帝姚泓有姻親,所以姚泓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不得不向自己的“大舅子”拓拔嗣提供支援;最後,就是北魏或許還懷有幾分“驅狼吞虎”的心機,希望東晉與後秦之間拼殺的你死我活,然後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於是,劉裕的北伐軍出現了這樣的一個奇怪景象。公元417年(熙十三年)正月劉裕大軍水陸自彭城北上,到了三月劉裕的水軍沿著淮、泗入清河,準備進入黃河西上。此時,北魏騎兵在北岸開始了“尾行隨扈”。於是,雙方隔岸嚮往,看似相安無事。但是買這種“平靜”之下其實隱含著巨大的危機。北魏騎兵不斷襲擾,甚至對於落水後漂到北岸的東晉將士和水手肆意屠殺。北魏的如此行徑,不僅引發了劉裕的憤怒,更讓劉裕感到了巨大的威脅。於是,劉裕決定一勞永逸的解除北魏騎兵帶來的威脅。

劉裕第二次北伐,派2700步兵擺出“卻月陣”,重創3萬北魏鐵騎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停泊休息的宋軍,突然開始了緊急部署。首先,劉裕先派遣丁旿率七百步卒上岸,將百餘輛戰車沿河佈設,車陣兩頭抱河,隊形彎成弧形,因為形似新月,所以被稱為“卻月陣”。在完成佈陣之後,劉裕又派猛將朱超石率2000人攜帶強弓勁弩大弩上岸加強陣勢。這樣,每輛戰車增加了20人和一張大弩,並在車外豎起盾牌保護車上的官兵。原本在一旁觀望的北魏騎兵,此時才發現這是東晉軍隊在進行部署,於是立即集結了3萬騎兵向東晉的“卻月陣”發起了攻擊。

北魏騎兵發起攻擊之初,朱超石命令晉軍使用軟弓小箭向魏軍進行射擊。這些弓箭雖然能對魏軍造成了一定的殺傷,但是卻讓北魏軍隊產生了誤解,認為晉軍的實力不過如此。於是,北魏3萬鐵騎傾巢而出,向晉軍的“卻月陣”撞去。面對蜂擁而至的北魏騎兵,朱超石立即命令士卒改換強弓硬弩,並選神射手進行射擊,結果一下給魏軍造成重大殺傷。但是,東晉軍隊畢竟只有2700餘人,而北魏不僅擁有3萬人大軍,而且還都是騎兵。所以,北魏騎兵的傷亡雖然慘重,但是距離卻月陣的距離也越來越近。雙方距離的縮短,東晉軍隊的弓弩逐漸失去作用。

此時,“卻月陣”面臨著被北魏鐵騎直接衝擊的危險。如果,陣型一旦被衝破,那麼背水列陣的東晉軍隊將面臨全軍覆滅的境地。此時,朱超石使用了最為致命的“殺手鐧”。此次,背水列陣,東晉軍隊攜帶了上千支長槊。朱超石將長槊截斷,每段長約三、四尺,然後用大錘錘擊進行殺敵。讓人想不到的是,“一槊輒洞貫三四虜”。一時之間,北魏騎兵人仰馬翻死傷慘重。雖然,這樣的殺傷並足以全殲北魏騎兵,但是足以讓北魏騎兵肝膽俱裂。於是“虜眾不能當,一時奔潰,死者相積”。

劉裕第二次北伐,派2700步兵擺出“卻月陣”,重創3萬北魏鐵騎

劉裕能憑藉“卻月陣”以近2700名步兵破魏軍3萬多騎兵,除了在南燕時期積累的經驗之外,那就是朱超石臨陣指揮能力極強,東晉士兵面對敵軍可以堅守不退,才能更好的利用強弓硬弩進行殺傷。

結語

此戰之後,北魏再也不敢輕易騷擾東晉軍隊,劉裕率部得以順利的進抵潼關,成為壓垮後秦的最後一根稻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