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上窑村集体经济发展闯出新路子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以前,我们村子里的村民基本靠养牛养羊赚钱,每家每户一两只(头)牛羊,到头来钱没挣上,牛羊却把山上的林子、草地啃坏了,有的人家把挤的牛奶酿成酸奶拿到城里面卖,但赚不了大钱。”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斜沟乡柏木沟景区停车场看守师傅说。

“确实,前些年,我们村由于地处脑山地区,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信息闭塞等因素制约,村民靠天吃饭、收入单一,村上除了那点转移支付和工作经费,账面没有一分钱,现在可不一样了……”上窑村党支部书记肖生玉说。

如今的上窑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村民收入与日俱增,村子里和谐安详、生机盎然,然而这一切的变化始终离不开村党支部的核心引领。

为改变村容村貌,加快乡村振兴步伐,2017年,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确定了“自然资源+项目资金+集体经济+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以上窑村扶贫产业园为村集体经济基础支柱,打造斜沟乡柏木沟景区,带动全村群众搞好农家乐、种植养殖致富。村“两委”也清楚地认识到,实现这个愿望还是要靠大家,千万不能单打独斗。

“一开始,大部分村民的发展意愿很强烈,听到要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村民们都嚷着要种点啥养点啥,想法都比较单纯,少部分群众对于这个项目是怀疑的。穷山僻壤的怎能一下子变样?甚至极个别群众还持反对态度。”肖生玉说。

村党支部以发动党员为切入点,积极在群众当中做好宣传动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村“两委”积极落实为民代办制、坐班制等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支部发展思路得到村民充分支持,形成了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的发展局面。

村“两委”积极争取并合理使用1590万元东西部扶贫资金,运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规划建设,着力推动柏木沟景区项目和光伏产业项目,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打造“柏木沟景区”品牌。同时,村“两委”组织村民代表对项目设计、资金来源、后续管理等事项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讨论协商,将项目实施地点、项目规模、资金来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建设情况等及时公示,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让群众随时掌握“把钱是否用在了刀刃上,把力是否使在了关键处”。

通过县乡村三级共同发力,2018年,上窑村致富带头人筹资成立的伊瑞旅游有限公司对景区实行市场化运作,当年村集体收入达10万元。2019年进一步扩大规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9.7万元。另外,村党支部将“村里主导、村民主体,示范引领、产业带动”理念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中,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以自助旅游、民俗体验等方式,增加群众收入,已建成运营的“农家乐”12家,每年每户增收达7万元。同时由伊瑞旅游有限公司承包耕地13.3万平方米种植油菜,打造油菜花观光基地项目,有效带动农家乐、农副产品等多项增收项目,多元化发展模式使得集体经济稳步提升。

如今的上窑村,群众的口袋鼓了,村里的账面有钱了,组织建设和村民自治同步发展,生态保护和产业兴旺协调推进,上窑村已然成为了基层党组织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发展理念的一个生动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