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與南京大學怎麼選?

就我和我周圍朋友的經歷來看,除了個別情況以外,一般情況下,選大學應該遵循的原則是“先定高校級別,再定城市,後定具體高校,最後選專業”。

道理很簡單,除非打定主意一輩子呆在象牙塔裡,或者從小就立志從事某個專業,對於一般人而言,高校、專業只不過都是平臺,是敲門磚罷了。對一個本科生而言,在高考分數已定,選擇高校的時候看有多少A+學科,多少重點實驗室,幾個博士後流動站完全沒有意義,完全沒有參考價值——這些考研甚至考博時候再考慮不遲。

山東大學與南京大學怎麼選?

為什麼說先選城市,後選高校,是因為在高校同級別的情況下,好的城市對年輕人而言,意味著相對廣闊的視野和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這個比學校的教學質量要重要許多。

為什麼說先選高校後選專業,是因為“專業這個東西,是可以隨時打包拋棄的”,畢業以後專業不對口的情況是絕大部分,而學歷卻要跟你一輩子。孰重孰輕不言而喻。

具體到山東大學和南京大學,這兩個高校怎麼選,我的觀點比較明確:

山東大學與南京大學怎麼選?

第一,優先選南京大學,第二,南京大學分數不夠選南京其它985高校如東南大學,第三,東南大學再不夠,或者非要留山東,優選中國海洋大學,最後再考慮山東大學。

很多人覺得這麼選很荒謬,山東大學排名不是比東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高嗎?

道理很簡單,同是非頂級985高校的情況下,優先選高校所在城市級別比較高的高校。南京和青島是新一線(強二線)城市,濟南是普通二線城市。一個有六朝古都的歷史底蘊,一個是世界頂級港口有面朝大海的視野,從城市文化上講,南京和青島也不是濟南這種古代普通州府,現代普通省會能比的。

有人不服,說這意味著什麼?這不是很虛嗎?不是的。

山東大學與南京大學怎麼選?

說濟南,就給大家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山大“50萬絆倒長江學者”事件:

山大某陳姓海歸教授,留學期間發過SCI,屬於不可多得的頂級人才。因為名聲赫赫,回來以後山大讓其主管某實驗室。該教授一心撲在事業上,不懂人情世故,因為嫌報銷制度麻煩,違規挪用了五十萬公款購買設備儀器材料,後事情被發覺,該教授被逮捕判刑,實驗室被關閉。

我的描述可能和真正事實有出入,具體請自行百度。但無論如何,這件事情都是讓人匪夷所思的:一個長江學者,需要貪汙50萬元?眾所周知國家重點項目,隨便一個轉化就遠不止百萬。

那為什麼該教授最後會被“絆倒”??過來人可能都知道,不聽話,不懂事,不懂規矩……僅此而已。

山東大學與南京大學怎麼選?

有很多人都指出,最近的“學伴”醜聞對山大而言無非疥癬之疾,其實這件事情暴露的問題對山東大學而言,才算附骨之蛆。

這就是我再三說,選高校一定要先選大城市高校的道理。有些小城市的高校可以通過投資建設或者兼併一時間獲得很高的名次,但這種骨子裡的“規矩”,卻不是一時半會改得了的。

譬如說東北地區或者山東地區的酒桌文化,不喝到倒不算真朋友,很多人對此是深惡痛絕,但這種文化畢竟還算不得陋習,是一時半會能改掉的嗎?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喝酒應酬不喝到斷片,吃虧的永遠是自己。

而且,你相信東北的高校在這種社會環境下會出淤泥而不染嗎?

這就行了。所以南京大學和山東大學之間先選南京大學,南京大學分數不夠,先選東南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也不能優選山東大學的緣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