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姓:巢湖與肥東交界處的土著姓氏

昂姓是漢姓的一種,在安徽、雲南、香港、琉球均有分佈,有多種源流。其中發祥於肥東西山驛的昂姓,源於古老的聊姓。西山驛有昂集、昂家衝等昂姓族人聚居村落,清代湧現昂紹善父子進士,建有昂氏父子進士祠,現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支遷安慶、廬江、蕪湖以及巢湖的柘皋、蘇灣、廟崗一帶。西山驛是巢湖、合肥等地昂氏根脈,上世紀九十年代重修家譜之前的派字:家榮開永聖,朝正國安長,恆興兆發祥。巢湖廟崗有聊姓村莊東聊、西聊,與昂姓同宗,南聊村基本上有昂姓無聊姓。

補充一句,留疑。昂氏族譜有這樣一句描述:“十世叔祖進士紹善公,少應縣試,熊憲(縣令)賜姓昂,而我昂氏實基於此耳。”對此,我表示懷疑。嘉慶《合肥縣志》有載:“鍾氏,昂繼謙妻,年二十六夫病亡,守節撫孤紹善成進士。”昂紹善的父親已經姓昂,孤兒昂紹善何來獲姓?顯然,聊姓更改為昂姓的因由,還有探究空間。

據現有資料——

昂氏遷肥始祖:聊大海。

遷肥年代:元末。

昂姓:巢湖與肥東交界處的土著姓氏

姓氏更迭:十一世紹山公改聊姓為昂姓。明崇禎四年,紹善應縣試,縣令賜姓為昂,合肥昂氏遂始於此。凡由聊姓改昂者,皆出於昂集。

原籍:遼東。

輩分派字:嘉榮開永盛,朝正國安長,邦顯崇源會,恆興照發祥。仁愛樹世德,禮義承澤光,揚本隆泰昌,華漢慶典章。

有的支譜另設付號字派,如中分支譜付號字是:嘉志能自立,天公必佑之,有成先作善,富貴得安居。付號的作用是避免同名。

昂姓:巢湖與肥東交界處的土著姓氏


《廬州府志·文苑傳》:“昂紹善,字元長,合肥人。性穎異,博通五經。豫章熊雪堂,令合肥拔冠多士。順治辛卯科,全作五經文監臨。上官鉉異其才,疏薦於朝,以恩貢生領。甲午,北闈鄉薦,康熙丁未成進士。”

《合肥縣志·人物傳第四》:“昂紹善,字元長,博通五經。順治辛卯成五經監臨。上官鉉異其才,疏薦於朝,以恩貢生領。甲午,北闈鄉薦,康熙丁未成進士。”

又《合肥縣志·烈女傳》:“鍾氏,昂繼謙妻,年二十六夫病亡,守節撫孤紹善成進士。”

昂姓:巢湖與肥東交界處的土著姓氏


昂紹善自己進士及第,長子昂天翼、三子昂天䎖、長孫昂裕瑄也都高中進士。其中以昂紹善與昂天䎖父子進士最為著名。

昂天翼與其子昂裕瑄,也是一對父子進士,因在外地工作,常期不聯繫,加上歷史久遠,資料業已失傳。

昂天䎖,康熙十七年考上舉人,康熙二十四年成進士,後任山東省平原知縣,康熙三十六年任文林郎官;晚年退休在山東省,並建立昂氏支祠;他的兒子都是太學生。

昂姓:巢湖與肥東交界處的土著姓氏


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康熙帝連下二道誥封,贈昂氏父子皆為文林郎;封昂紹善妻梁氏、昂天䎖妻閻氏為孺人;同時,准入祀鄉賢祠。乾隆四十六年,乾隆御贈“承先啟後”;翰林院贈“奕葉朦庥” ;廬州府贈“父子進士”等匾。

自聊大海於元末始遷廬郡合邑,至清康熙年間,昂紹善、昂天䎖父子先後得中進士,昂氏遂顯耀於廬州。昂氏父子是繼包令儀、包拯之後,合肥地區第二對父子進士,後來又有了李天馥與李孚青、李孚青與李昉懋、李文安與李鴻章等父子進士。

合肥地區的父子進士中,唯有昂氏家族保留有“父子進士祠堂”。該祠堂2004年被公佈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得到重新修繕;昂氏家族於2001年春正式宣佈續修家譜,2002年5月宣告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