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黃岩 魅力方言


人文黃岩 魅力方言


主講| 夏 吟

黃岩,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黃岩方言是黃岩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她歷經漫長的演變過程而逐漸形成,是黃岩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具有獨特的鄉土氣息和文化魅力!

一、 黃岩方言及其研究概況

黃岩方言屬於吳語區浙東方言台州話的南片,以古越語為基礎,後與晉室東遷、五代時自閩贛徙族而來、宋室南渡之中原人士的語言融合而成。黃岩方言較早被列入研究對象的是趙元任的《現代吳語的研究》。趙元任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界泰斗,方言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1927年,黃岩方言有幸成為趙元任先生所選的33個吳語代表點之一。其次是上世紀50年代,黃岩西橋王氏後裔王敬騮先生的《黃岩話撿拾》。到了上世紀80年代,全國漢語方言學會首任會長李榮先生在《語文論衡》中列舉了許多溫嶺方言。《台州市志》專門有“方言”一章,初具規模。還有就是和李榮一樣同是溫嶺籍的阮詠梅的《溫嶺方言研究》,極具參考價值。近幾年我們尚有民間方言書籍若干:《黃岩方言拾趣》、《西鄉腔黃岩方言》以及我和池太寧老師一起編著的《黃岩方言彙編》、陳理堯先生編著的《黃岩方言語音語法初探》等。

人文黃岩 魅力方言


二、用文字記錄黃岩方言的幾個現象

1、方言本字大都有出典,如《廣韻》《集韻》《玉篇》《說文》等韻書字典可見,但讀音和普通話大相徑庭。以致於在流傳過程中,本字慢慢消失了,同音白字取而代之。

以民國《黃岩縣誌》中的方言為例:

賺,讀若站白。《正字通》:賺,錯也。如:爾話講賺爻。

曏者,讀若暢基。《說文》向,不久也。如:曏者講座還嘸結束。

紿(dài),讀若旋。設辭欺人。《廣雅》:纏也。古同“詒”,欺騙;欺詐。如:

紿死人不償命。

(Xiào)通假字,通“叫”,讀若浩白,《類篇》吳人謂叫呼為詨。如:詨爾做事幹詨勿動。

2、本字已失傳,只留其音在黃岩方言中。

黃岩方言源遠流長。由於從前大多數是口頭交流,少有文字記載。加上古代戰禍頻繁,本字失傳無考,同音白字記音。

反,推的意思。如:反手拉車。

透,房屋一進一進說一透。民國《黃岩縣誌》中是用“埭”(音退)字。如:我們常說的三透九明堂。

3、一詞多義,義項比普通話範圍廣泛。

娘:①稱母親、長輩婦女或年輕婦女②果核:橘娘、桃娘。③植物大而老的塊莖:番薯娘、芋頭娘。④剩飯:冷飯娘。⑤謔稱潑辣的婦女:大狼娘

泡茶:①打開水。如:泡茶去。②中藥。如:到藥店泡茶捉幾帖。我個幾日在得吃泡茶。普通話則指沏茶。

值鈿:①值錢。②長輩寵愛小孩。如:外婆待小人侯值鈿個。

捉拾:①整理東西。拾間裡。②懲罰、嚇唬某人的意思。如:我撥爾捉拾爻。普通話僅指拾掇,收拾整理東西。

4、體現了鮮明的地域特色,詼諧幽默、形象生動妙趣橫生。

a、對味覺程度加深的方言表達:

甜雪雪、蜜桶甜、蜜桶梢甜; 酸嘰嘰、眼痠閉、牙齒酸落。

苦嗒嗒、死苦苦、黃連苦膽; 鹹根根、苦鹹、苦丁子鹹。

還有淡飷飷、油腛腛、辣呵呵等等形容味覺的詞。

b、喜笑怒罵的方言表達:

笑起起、張嘴喳吤八萬樣個、肚腸筋笑斷;肚裡嘸個飽、下肚嘸個塞;倒路死、天誅絕滅;忖忖眼淚出。

c、戲謔諷刺懶漢的俗語或順口溜:

枯星露水白洋洋,寧可日晝勿乘涼。

日晝日頭熱吼吼,寧可晚頭半夜後。

晚頭蚊蟲蟹鱟。寧可天亮枯星早湊。

短短几句,有時間、有空間、有意境、有心理活動,一個活脫脫的懶漢形象呼之欲出。在諷刺和嬉笑中勸誡人們。比起一本正經的普通話官話,方言似乎更接地氣。

人文黃岩 魅力方言


三、黃岩方言與地名文化

地名不僅僅是一個稱呼。她蘊含有豐富的信息。黃岩古為東甌地,經過幾次南北方人口大遷徙,帶來異地民俗文化與當地原有民俗文化逐步融合,但仍有一些世代相傳的黃岩方言土語,鑲嵌進聚落地名中。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如:霓橋下底,西城街道一個自然村,因位於霓橋北面得名。“下底”就是“下面”的方言叫法。當然這個下,跟上下的下還是有區別的,不是在霓橋的下面,而是在橋的北面。因當地以南為上,以北為下。再如:湯家裡、麻車裡、中央大、後大、灣得、坦得,這些地名中的“裡”“大”“得”為方言後綴字。如街上,我們說街得。“裡”“大”“得”均為方言“這一帶、這一片”等意思。

三份、八份、六份,這些地名中的“份”,方言表示“戶”、“房”的意思。如長房方言稱“大(度)份”。三份就是第三房或三戶人家。

楊恩、昌孔頭、中安、安然,

“庵”字在我們的方言中是個多音字,有讀“恩、安”音的。楊恩的“恩”也是由“庵”方音而來。中安由中庵雅化得名。安然村因地處一個尼姑庵前,故稱庵前,諧音雅化安然。“昌孔頭”是由“廠孔頭”方音雅化而來。方言“昌、廠”同音。

牟村,位於新前街道,該地早年為永寧江一沙渚,荒無人煙,稱為“冇村”,後諧音為牟村。此地並無牟姓。

坎頭張,其實這個“坎”不能讀“kǎn”,而應該讀方音“kēn”,方言對高底不同的地面叫上下坎(音墾)。按方音讀,也就不會鬧出“砍頭張”的笑話了。

杏頭,杏,方言表示彎彎曲曲之意。以前七里村和杏頭村隔著永寧江一個大匯頭,從七里到杏頭必須繞過匯頭,村以此得名。黃岩有句俗語叫七里捻到杏頭。因不知道本字,只能借用這個“杏白”記音。

人文黃岩 魅力方言


四、古典戲曲小說中的黃岩方言

《張協狀元》是中國作品。南宋時溫州才人編撰。全本載於明《》。《張協狀元》中的《台州歌》:“我個勝花娘子生得白蓬蓬,一個頭髻長長似盤龍。巧小身材子,常著個好千紅”。且看“好千紅”這三字。紅色的有大紅、粉紅、紫紅等,沒聽說有好千紅。這種顏色不是物理的顏色,而是文學的顏色,帶有感情的色彩,是一種美感。就像瓷器的“甜白瓷”、“中國白”一樣。看相黃岩話叫“千相”,看你兩眼黃岩話講“千千相”、“千二眼”。誇一個人或衣服好看,黃岩話講“好千”。

再看一段:“在家春不知耕,秋不知收,真個嬌奶奶也。每日詩書為伴侶,筆硯作生涯。在路平地尚可,那堪著一座高山,名做五磯山。”“頓”是借音字,“攔住”“擋住”“堵住”的意思。

雲撥太陽頓爻。最典型的“攔路搶劫”黃岩方言叫“頓路頭”

《醒世姻緣傳》是明末清初的一部長篇小說。作者西周生。小說對明末清初腐敗的官場和淺薄的世風描寫入木三分。

第九十七回:“慌忙取了個熨斗,把爐子裡的炭火都在裡面”。摼:拿鉗子、筷子等夾東西。如:用火鉗摼炭;摼菜蔬。

第八十一回:“人家拿著一大銀子買將個丫頭來,必定是圖好。”搻,捧、抱。如:物事死重重搻勿動;王小山搻夜祀。

結束語

令人欣慰的是,2018年底,浙江省語言學會方言研究會在金華浙師大成立,這也是繼山東省後中國第二個省份成立的方言研究會。方言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黃岩方言是我們黃岩人的母語,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管是在絢麗多姿的唐詩宋詞中,還是在山野村夫的俚語鄙諺裡,都有方言的一席之地。不管你走到哪裡,最親切的一定是鄉音。讓我們記住鄉音,留住鄉愁。

人文黃岩 魅力方言


總編:方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