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屠夫”陆步轩:重拾自我的三十年

谈及北大出身,名满天下的猪肉“屠夫”有两位:一位是做猪肉到身价百亿的陈生。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另一位,漂泊三十年重拾自我的陆步轩。

之所以聊起这个人,只因他离我们普通人真实的人生很近。听惯了成功人士的热血鸡汤,他更像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揭示着那些我们所不愿意面对的现实与血淋淋的不愿想起的拾起真正的自我的辛酸。

北大“屠夫”陆步轩:重拾自我的三十年

落魄的北大才子,一夜成媒体宠儿

2003年7月24日,陆步轩随着一期由西安电视台拍摄为“昔日北大生,如今卖猪郎”的节目曝光于世,其独有的反差噱头吸引了诸多媒体前往采访,他的故事也吸引了很多的社会关注。

隔天,在西安市的这家陆步轩的猪肉铺里,迎来了很多媒体。这家猪肉脯里腥味刺鼻猪血横流,一个男人穿着拖鞋短裤大背心,面对镜头的他嘴里叼着一根香烟。不同于周星驰《国产凌凌漆》的主人公,他漫不经心的展示着北大毕业证,眼里只有败给生活的自卑和迷茫。

跟着他的烟气,能飘回到1985年,那张改变命运的录取通知书。

颠沛的第一个十二年:文人的傲骨与残忍的现实

彼时陆步轩以高出录取线100多分的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可以想象这个一身才气的的农村男孩,满腹的才纶,正是风华正茂一展宏图的年龄。可就在毕业后,命运跟他开了第一个玩笑:他被分配到了西安本地的一家柴油厂。

在柴油厂工作一身文人气质的陆步轩并不受领导待见,被调到了计经委。没有正式编制,一切福利待遇和他也不沾边。在这种生活下他浑浑噩噩的度过了4年。

1992年,“下海”浪潮开始后,一直工作不顺心的陆步轩离开了单位,先后办过造纸厂、化工厂。与我们耳熟能详的各个行业成功人士滚出第一桶金的经历相比,他的运气与眼光差了一些,这些创业没有一次是幸福结尾。

面对前妻的抛弃,他接受了现实,他开了个小商店谋生。可生活没有放过他,又是三个月的连续亏损。为了生计,他开了个猪肉铺,过上了隐形埋名的生活。

直到2003年陆步轩和他的故事被媒体争相报道,命运终于开始了转折。但是从陆步轩后来的书中被删减的片段,包括他当时的一言一行中,表露的无不是文人墨客对猪肉行业的厌弃和自卑。

在北大一节素质讲堂上,他上台第一句话就是:“我给北大抹黑了”。

社会热点发酵之时,时任北大校长的徐智宏认为行行出状元,即北大的学生同样可以作为一个普通人。而陆步轩当时并不认可这句话。面对镜头他的回应是“我认为自己是文化人”,认为自己给母校丢脸了。我们不妨来解析一下当时的回应:是命运对我不公,从事猪肉行业是生活所迫而非我心中所爱。

如有机会相信他更愿意做文人骚客,而非“脏臭”的猪肉生意。

北大“屠夫”陆步轩:重拾自我的三十年

重拾自我的第二个十二年,放下了骄傲,提起了屠刀

2003年经媒体大量曝光成为新闻焦点的这位“北大屠夫”,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单位邀请。最终他得以去长安区档案局进行编撰县志,也算得偿所愿。

但之后对于自己的这份工作,陆步轩渐生排斥之心。他认为面对的很多资料来源都不真实,统计局的数据与智能部分的数据对不上。

文化人的傲气,让他对文字的敬畏之心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不过这份工作还是给他带来了自信。在这一年第一次参加同学会,也结识了很多的校友资源。

2009年,受同样依靠从事猪肉行业已经身价过亿的校友陈生邀请来到广州,建立了屠夫学校。后面陆步轩也成为这家学校的荣誉校长。

2016年,时龄50岁的陆步轩放下了骄傲的笔杆子,结束了长达12年的公务员生涯。他将经营的猪肉铺交给了亲人,来到广州做起了猪肉电商平台的生意,把猪肉从线下做到了线上。从天地壹号到天地土猪,陈生和陆步轩缔造了属于他们的猪肉独角兽王国。

北大“屠夫”陆步轩:重拾自我的三十年

自信的第三个十二年开始:我是专业的猪肉教授

过了2016年,也过了50岁,陆步轩通透了,也格外自信了。

他乐于在网络社区上回答“猪肉去腥”、“炸猪油的技巧”等各类的行业专业问题,收获数十万关注与点赞;同时他也能在屠夫学校的培训课上,就自己编撰的《猪肉营销学》骄傲的大讲特讲;面对央视的问答中更表示自己是顶尖的猪肉专家,只有教授才能相比。其间流露出的专业自信不可同日而语。

今年4月份,陆步轩开通了抖音账号,玩起了一些自己的梗,第一条视频就收获了50万赞,成为一个标准的“网红”。他习惯和享受自己的网红身份,在今年高考前一天更是现身自己的猪肉摊前给家长切肉递肉,现场送福。去摊铺上的家长都认为,买了北大学子的猪肉,代表着美好的高考运势。据悉当天买猪肉的家长排起了声势浩大的长龙。

没有了曾经落魄的背心拖鞋。现身猪肉摊的陆步轩衣冠齐整,看得出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成功的定义太宽泛了。这个人是不是称得上成功我们不下定论,但观其一生,从高峰到低谷重拾真我,活出真实的过程,是我们真正该看到和钦佩的。

北大“屠夫”陆步轩:重拾自我的三十年

本文整编:王圣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