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剛過去半天,成交額達到1845億元,阿里如何讓雙11繼續?

最近,隨著雙11的臨近,各商家頻繁造勢,很多人開始問我,雙十一到底是怎麼來的,這些人明顯不是雙十一的擁躉,像老頭老太太,懵懂了十幾年,他們開始問:什麼是雙十一?

雙11剛過去半天,成交額達到1845億元,阿里如何讓雙11繼續?

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當一個現象被全民關注的時候,就是它到天花板頂端的時候,雖然數據還在飆升,其實你不能預測它什麼時候戛然而止。

要讓雙十一繼續十一下去,唯有創新和變革,套用時髦的話就是:供給側改革。

轉眼十一年,淘寶將11月11日從普通的一天變成全民購物狂歡節。雙十一當晚,阿里巴巴總部大樓燈火通明,一束束彩色射燈變幻交織、直達天際,昭示著這場狂歡。

雙11剛過去半天,成交額達到1845億元,阿里如何讓雙11繼續?

0點開啟,天貓雙11每1秒都有新紀錄的產生。

11月11日零點剛過1分36秒,2019年天貓雙11的成交總額突破100億元。這個速度再次刷新天貓雙11成交總額破100億的紀錄:2016年用了6分58秒,2017年用了3分01秒,2018年用了2分05秒;

11日00時12分49秒,天貓成交額超500億元;而突破1000億大關,僅用時1小時03分59秒,不斷創造著新的紀錄。

新消費、新供給是天貓雙11爆發的關鍵引擎。據瞭解,今年天貓雙11,品牌商家首發了超100萬款新品。天貓雙11當天,預計通過天貓APP、淘寶APP等參與購物狂歡的用戶將增長1億。

雙11目標銷售額是否還是阿里內部的重要考核指標?逍遙子上個月在一場峰會上表示,他本人不在意今年雙十一的銷售額,因為這個指標毫無意義,他更關心的今年阿里雲可以在雙十一承載多少訂單請求, 2016年之後阿里的財報中也不再披露雙11對於整體銷售額的促進。

從普通的一天到全民購物狂歡

2009年之前,11月11日還只是“光棍節”的代名詞,彼時的天貓還叫淘寶商城。那年雙11,僅有27個品牌參與了活動,一場“普通的”促銷收穫了5200萬消費額,但之後的每一年都在刷新這一紀錄,不斷創造著歷史。

雙11剛過去半天,成交額達到1845億元,阿里如何讓雙11繼續?

2010年雙11,總成交額9.36億,181家店鋪銷售過百萬。平臺以平均每秒超過2萬元的交易速度促使淘寶商城的系統、商家的系統以及整體供應鏈開始全面升級;

2011年,總成交額達到33.6億,直到12月下旬,雙11的包裹才徹底發完,成為促使支付、物流等互聯網商業基礎設施完善的催化劑;

2012年,淘寶商城更名為天貓,雙11也定性“雙11購物狂歡節”,當年天貓雙11線上總成交額達到191億,雙11熱潮過渡到線上線下全面鋪設;

2013年創收362億元;

2014年9月阿里上市,當年雙十一成交571億元;

2015年成交額912.17億元,移動端佔比68.67%,雙11日當天系統交易創建峰值達到每秒鐘14萬筆,支付寶最高峰值每秒8.59萬筆交易;

2016年,天貓雙11總成交額破億,達到1207億元;

2017年,天貓雙11全天成交額再次刷新紀錄達到1682億元,全天支付總筆數達到14.8億,全天物流訂單達8.12億,交易覆蓋全球225個國家和地區。

2018年天貓雙11用時1小時47分26秒,成交總額即突破千億大關,比17年快了7個多小時。最終成交額鎖定在2135億元,首次突破2000億大關。

從天貓近前10年的消銷售額可以看出,天貓雙11在2011年同比增長率到達頂峰,同時在這一年,也是雙11真正意義上從單身節變成了電商狂歡節,消費者有了在這一天來透支前後兩個月甚至一年的購物需求的行為。

不過從總體上來看,銷售額增速是逐年下降的。根據電商平臺的活動規則以及行業慣例,基本上開始的第一個小時就可以的預測到全天的銷售額,同時第一小時銷售額一般會佔到全天銷售額的40%左右。按此計算,今年的雙11銷售額預計將在2300億元左右。

​金融助推加速消費

貢獻流量的,也多是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年輕人,相應消費的增長也助長了消費貸市場的蓬勃發展。據統計,2014年消費貸總額201億,2018年消費貸總額突破1.9萬億,到了2020年,分期消費和提前消費的預期或將突破3萬億。

為了透支消費者的每一個銅板,支付寶、京東、騰訊、美團、百度、小米等頭部互聯網消費平臺紛紛推出消費貸業務。

在“雙11”到來之前,支付寶還推出一個福利:一個身份認證等支付寶賬戶可以開通三個花唄賬戶,互不干擾。

雙11剛過去半天,成交額達到1845億元,阿里如何讓雙11繼續?

洗腦廣告,網紅帶貨,跨店滿減、津貼、無門檻紅包、朋友圈曬單等一波操作過後,意志力薄弱的受眾不知不覺被消費主義浪潮裹挾,不僅要花光自己的最後一個銅板,還要影響周邊的人一起加入這場狂歡。

5折不再 商鋪迴歸理性

早期的雙11,不用計算複雜的滿減,全場五折標示著滿滿的誠意,但隨著線上消費品類的豐富,從快消品到衣、食、住、行等各行各業,並不是每個行業都適合五折銷售。

意外的是,今年雙11最熱門的商品居然是學區房,阿里拍賣將在雙11期間將提供萬套特價房,而首批11套學區房在活動開始前已上線並開通了保證金繳費通道。這批學區房主要集中在杭州市上城區與下城區,覆蓋長壽橋小學等多所小學周邊,最近的距離學校只有143米。

在阿里入股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之後,今年雙11期間,北京、天津、重慶、武漢、鄭州、南京、上海7個城市的34家門店率先加入天貓家裝“同城站”,1000個家居品牌超過2萬款貨品將上線天貓,線上線下同價,消費者可以在線直購或到店體驗購買。同時,淘寶直播的加入讓消費者實現了手機上逛家居賣場。

5G套餐也在天貓雙11的優惠活動之中。11月1日起,消費者即可通過淘寶、天貓在線辦理5G套餐,雙11期間,使用88VIP辦理5G套餐可以打7折,即最低每月90元就能用上5G。

於過去幾年相比,商鋪參加雙十一的門檻不斷降低,2013年,僅部分商品業績達標店鋪是不能申請參加活動的,但現在只要不是特別差的天貓店均可以參加雙11。

隨著店鋪數量增多,搶奪流量成為重中之重。

此外,像雙11這樣的資源性傾斜活動,主要是大品牌收割心智,對於沒有品牌的一些小店鋪並沒有太大優勢。起初還有商家通過提前提高標價的玩法,但這無疑對店鋪公信力傷害極深,複雜的滿減玩法隨即應運而生。

不過,對於一些體量不是很大,但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家來說,雙十一仍然是一個很好的營銷機會,只要根據天貓的活動機制,精細的設計好自己的玩法和價格,如果在活動中買的好,就會提高店鋪權重,未來匹配平臺免費流量的機會也會相應增多。

另一方面,在經歷數場雙十一之後,部分消費者也變得越來越理性,很多人會選擇買一些平時不怎麼打折的奢侈品大牌產品,“買1得4、買2得10,送多少瓶小樣等於一瓶正裝,折算到手價xxx元”,讓人覺得誠意滿滿,雖然價格上沒做優惠,好在贈品上以量取勝。而一般商家開始將雙十一看作一個平常活動,投入並不會很大。

阿里、京東、拼多多白刃相接

蓋樓、收藏、加購、付定金、分享購物清單、計算每家店鋪的滿減優惠政策,是不少人近期的寫照。

今年雙十一,刷屏最多的兩個活動是助力喵幣和蓋樓。其本質還是通過用戶的社交關係鏈為自己的產品拉新或促活,這是當下所有企業、開發熱衷的事情,搶奪用戶的使用時長和存量帶增量。不過,折騰一天,再加上其他七七八八的規則,幾毛幾塊的津貼讓很多人失去興趣。

規則上京東和淘寶相似,主要也是通過跨店滿減、津貼、紅包等。對商家來說,京東雙11上主會場也有考核指標,手下產品需具備超級性價比,其次還要通過銷量來排位。很多能上主會場的都是自營產品,第三方商家比重不會很大,因為自營產品力度更大一些。

在歷經2018年、2019年短視頻和直播的黃金髮展期後,抖音、頭條同阿里全面簽訂了框架合作,也就是說字節跳動的大多數電商資源將會傾注給天貓。同時,由於流量的承載能力,原本寄希望於有贊、微信的快手的電商直播全面接入淘寶,這些無疑是今年雙11淘寶的另一利器。

不過,在電商寡頭群立的當下,雖然去年蘇門答臘事件讓京東元氣大傷,但回防固守一年多,京東依然是部分品質用戶的核心購買場景。

自11月1日零時至11日零時,京東平臺十天累計下單金額突破1313億元。無論是在京東最具優勢的帶電品類、家庭用戶離不開的超市生鮮品類,還是快速爆發的生活居家、本地生活服務等品類,都取得不俗的成績。

與此同時,蘇寧也及時公佈了雙十一交易數據:11月11日零點1分,蘇寧家電3C破10億,蘋果、小米、華為、海爾、美的、格力六大品牌破億,蘇寧國際破億。

此外,就在阿里還未喘息之際,黃錚帶著拼多多(PDD)赴美上市,一年多光景拼多多以502億的市值趕超京東坐上的電商第二把交椅,拼多多也成了購買低價商品的通用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