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型心境障碍

本文介绍心境障碍之一——循环型心境障碍。在本文中,你将了解到:

一 概述

二 病因

三 症状

四 一些判断标准

循环型心境障碍


概述

循环型心境障碍又称环性心境障碍。多见于女性。其特点是,常常无缘无故地喜悦或悲伤,酷似双相障碍,但比双相障碍程度低。

这种不正常的心理行为,会给患者带来不少的影响,干扰了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严重的甚至还有可能诱发躁狂障碍( )和 或者双相障碍( )。

循环型人格障碍患者占全人格障碍患者的2.3%


病因

① 遗传:家庭中有躁狂症或抑郁症病史的,其子女有循环型人格障碍的明显较多

② 性别:女性遗传从36-44%不等,而男性为18-24%

③ 环境:循环型人格对周围环境特别敏感,能够觉察出别人不注意的环境变化,因而情绪受到影响。当类似环境因素周期性出现时,容易产生循环型人格障碍。

④ 压力事件:失业、失恋、认同改变、天灾、学习功课时的无助和绝望感、极端情绪、消极的思维模式。

⑤ 个人的人格特质:有的人一出生,动作就比别的小孩多,容易产生“小儿多动症”,容易形成躁狂障碍。

⑥ 生理机能:人体内存在“生物钟”,情绪、智力、体力按周期性变化,有的情绪反应明显就形成了循环型人格障碍。


症状

循环型障碍表现为持续数天的轻躁狂和轻度抑郁,通常是双相II型障碍前兆。

轻郁阶段

当患者情绪低落时,他们的动作明显缓慢了许多,他们难以作出决定,难以专注困难的问题,总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记忆力差,沉默寡言,少气无力,逆来顺受,悲观,冷漠,无助,烦躁不安,没有希望,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是低估自己的能力,所以行动起来总是畏首畏尾,而且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更不喜欢和人交流,经常内疚和自责。从而导致社交退缩,食欲改变,缺乏性欲,自我忽视,疲劳或失眠。

轻躁阶段

当患者的情绪高涨时,极度乐观,会对自己的评价过高,话语要比平时多好多,想法不断冲出,无论谁说话他都能插上一两句。增加表现或达成目标的动机,通常会对外界的困难估计不足,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仿佛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住自己,导致做事情有明显的躁狂表现,常常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更多的从事冒险行为、消费狂热性欲提高,睡眠需要减少。

两种发作程度均较轻且持续时间短暂,常易复发。病程欠规则,严重程度也较双相障碍轻,症状在大于2年内半数时间持续存在。且发作间期不规律。

对于某些人来说,循环型障碍和轻躁狂(见躁狂障碍)有助于其取得生意成功、提高领导力、获得成就以及艺术的创造力。但是,他们通常会出现严重的社交人际后果。常见后果是在工作或求学经历中不稳定、冲动和经常变化居住地,重复艳遇或重要关系的破坏以及阶段性的酒精或毒品使用。


一些判断标准

  • 在头两年循环型心境障碍发生时,病人没有达到双相障碍的程度。
  • 症状持续了两年以上
  • 患者最长有两个月没有情绪症状。
  • 没有合并发生精神分裂症、类精神分裂疾病、妄想型疾病或其他未注明之精神病性疾病。
  • 症状不是因为常见疾病或是处方药所造成。
  • 这些症状导致患者临床上相当大的痛苦或丧失工作、社交或生活功能。
  • 一个人有这种疾病可能有一段时间会感到欣喜、精力提升而只需较少的睡眠,紧接是严重的情绪波动,进入抑郁状态,加上消极和没有特别原因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