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美女甄宓被曹丕賜死後,在下葬時,曹丕為何還要將她"被髮遮面、以糠塞口"?

靈魂的感觸


“江南大小喬,河北甄宓俏”,眾所周知,甄氏(甄宓)是三國時期的絕色美人,更難能可貴的是甄氏還是一個溫柔賢惠,善解人意,恪守孝道的女子,非妲己、褒姒等狐媚惑亂之人,歷史上對她的評價也是相當之高。武宣卞皇后(曹丕生母)曾贊言甄宓:“此真孝婦也”。

不過這樣一個美麗賢惠的女子最終卻落得一個令人嘆惋的結局,年僅38歲便被曹丕賜死,死後更是被曹丕下令“被髮覆面,以糠塞口”下葬。

據《漢晉春秋》記載:

“初,甄后之誅,由郭後之寵,及殯,令被髮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後,使養明帝。”

話說曹丕為何要賜死甄氏呢?“被髮覆面、以糠塞口”又是為那般呢?

奇女甄氏

這裡首先得說明一點,其實“甄宓”這個名字並不見於正史,而是後人給甄氏加上去的,為什麼取這個“宓”字呢?這個還得從曹植的名作《洛神賦》說起,其中寫到了洛水之神即伏羲的女兒——“宓女”,而民間一直流傳著曹植與嫂嫂甄氏之間的情緣,不少朋友覺得曹植《洛神賦》中的主角正是甄氏,故甄氏又被後人叫做“甄宓”或是“甄洛”。

甄氏出身名門,祖上乃是漢太保甄邯,世襲官爵,其父甄逸曾任上蔡令。據史料記載,甄氏降生時曾天生異象,後有相士看相,稱此女貴不可言。

“後相者劉良相後及諸子,良指後曰:“此女貴乃不可言。””——《魏書》

甄氏自幼便喜歡讀書,其兄曾笑話她莫非要當“女博士(古代女官名)”,甄氏只答到,古代賢惠的女子都學習前人經驗拿來借鑑,不讀書,如何借鑑。其兄聽後慚愧不已。

甄氏不但有傾國傾城之貌,更有博愛之心。漢末大亂,災荒連年,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面對流離失所的災民,年僅十幾歲的甄氏曾立勸母親拿出自家的囤積的穀物賑濟四方難民。自此甄氏的美名也由此被人傳開。當時雄踞河北的袁紹聽聞甄氏賢名,便為他的次子袁熙納甄氏為妻。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入冀州鄴城,袁紹家眷盡入曹操之手,絕色的甄氏被曹操之子曹丕看中,遂被曹丕納為妾室。

甄氏相伴曹丕17載,育有一子一女,其子便是後來的魏明帝曹叡。甄氏於公元221年被曹丕賜死,死後葬於鄴城。其子曹叡繼位後追封其為“文昭甄皇后”。

甄氏被殺的原因

關於甄氏被殺的原因,從眾多史料記載來看,與一個人脫不了干係,那便是三國時期曹魏的第一位皇后,郭皇后。這個郭皇后其實也是個頗具傳奇之人,她是荊州南郡太守郭永之女,字女王,故又稱郭女王,史載郭女王有姿色,更有謀略,深得曹丕寵愛。

甄氏之死和郭皇后到底有怎樣的關係呢?

據《三國志》記載:

“郭後、李、陰貴人並愛幸,後愈失意,有怨言。”

據《資治通鑑》記載:

“及即皇帝位,安平郭貴嬪有寵,甄夫人留鄴不得見。失意,有怨言。郭貴嬪譖之,帝大怒。六月,丁卯,遣使賜夫人死。”

史料中都寫到了甄氏曾因失寵而有怨言,但僅僅因為怨言就被曹丕賜死,那也實在太不合情理了。曹丕的髮妻早亡,實際上當時的甄氏就相當於曹丕的正室,曹丕稱帝后甄氏也理所應當的被立為皇后,但在曹丕稱帝后一年甄氏便被賜死,取而代之的是郭氏成為了皇后,這其中的宮鬥不言而明。還是《資治通鑑》中說得明瞭:“郭貴嬪譖之”,郭氏要順利登上皇后之位,若甄氏不死,則是名不正言不順。

“被髮覆面,以糠塞口”之謎

甄氏下葬時確實是“被髮覆面,以糠塞口”,那麼曹丕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從史料記載來看,這不過是他心虛的一種表現罷了。

據記載,當初曹丕下令賜死甄氏後當晚便做了一個夢,並請了當時知名的術士周宣解夢,據《三國志·魏書·方技傳》記載:

“宣對曰:“天下當有貴女子冤死。”是時,帝已遣使賜甄后璽書,聞宣言而悔之,遣人追使者不及”

周宣說將有貴女子要被冤殺,曹丕立馬明白這個貴女子便是甄氏,時曹丕欲收回賜死甄氏的命令,但沒能來得及。

古人是很迷信的,既然甄氏是被冤殺的,那她到了陰間要是叫冤該如何呢?故曹丕採納了術士的意見,將她“被髮覆面,以糠塞口”下葬,這樣面不能示人,口不能言語,到陰間也就無處伸冤了。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她原本是袁紹次子袁熙的妻妾,但由於袁紹在官渡之戰中慘敗,家裡的妻妾一部分被曹操的部將搶去做了老婆,一部分納入皇宮中為婢。

甄宓由於相貌出色,被曹丕一眼相中,在徵得父親曹操的同意後,曹丕納甄宓為妻,曹、甄婚後十分恩愛,而甄宓與後宮妻妾尊卑有序,能和睦共處,且孝敬公婆,還站在曹丕的立場上,勸他納妾,以使曹府人丁興旺,開枝散葉,後來甄宓為曹丕生下兒子曹叡與女兒東鄉公主。

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自己在洛陽當上了皇帝,曹丕娶了已是“山羊公”的漢獻帝的兩個女兒,又寵幸郭貴妃和李、陰兩個貴人。

曹丕很寵溺郭女王,稱帝后便將她封為夫人,但皇后的位置懸而未決,遠在鄴城的甄宓,慮及睿兒前程,又感念當初曹丕對她的寵愛,也為了挽回曹丕的心,便寫了一首叫《塘上行》的詩寄給了曹丕。

沒想到,曹丕接信後勃然大怒,因為,當初的甄宓,處處彰顯溫良恭儉讓的情懷,曹丕才有廢掉任氏,扶正她的意圖;但 隨著時間的流逝,甄宓年老色衰,已是昨日黃花,尤其是曹丕有了新歡後,甄宓有了危機感,這首詩暴露出了她有一顆隱藏的很深的爭寵之心。曹丕是多疑的人,甄宓的舉動,讓他有了受了欺騙的感覺,所以,下口諭賜死了甄宓。

甄宓的死訊傳到洛陽,曹丕做了一個不祥的夢,他請術士破解,術士占卜後,認為:“有一貴族女子冤死,將會到陰間伸冤”,又如此這般地交待了一番, 曹丕便按術士的指點,在甄宓下葬時,讓她“以發覆面,以糠塞口”,他的意思是甄宓到了陰間地府,無面見人,又口不能言,自然無法伸冤了!


空中堡壘追求者


三國中有一位公認的第一美女,那就是甄宓。

她原本是袁紹次子袁熙的妻妾,但由於袁紹在官渡之戰中慘敗,家裡的妻妾一部分被曹操的部將搶去做了老婆,一部分納入皇宮中為婢。

甄宓由於相貌出色,被曹丕一眼相中,在徵得父親曹操的同意後,曹丕納甄宓為妻,曹、甄婚後十分恩愛,而甄宓與後宮妻妾尊卑有序,能和睦共處,且孝敬公婆,還站在曹丕的立場上,勸他納妾,以使曹府人丁興旺,開枝散葉,後來甄宓為曹丕生下兒子曹叡與女兒東鄉公主。

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自己在洛陽當上了皇帝,曹丕娶了已是“山羊公”的漢獻帝的兩個女兒,又寵幸郭貴妃和李、陰兩個貴人。

曹丕很寵溺郭女王,稱帝后便將她封為夫人,但皇后的位置懸而未決,遠在鄴城的甄宓,慮及睿兒前程,又感念當初曹丕對她的寵愛,也為了挽回曹丕的心,便寫了一首叫《塘上行》的詩寄給了曹丕。

沒想到,曹丕接信後勃然大怒,因為,當初的甄宓,處處彰顯溫良恭儉讓的情懷,曹丕才有廢掉任氏,扶正她的意圖;但 隨著時間的流逝,甄宓年老色衰,已是昨日黃花,尤其是曹丕有了新歡後,甄宓有了危機感,這首詩暴露出了她有一顆隱藏的很深的爭寵之心。曹丕是多疑的人,甄宓的舉動,讓他有了受了欺騙的感覺,所以,下口諭賜死了甄宓。

甄宓的死訊傳到洛陽,曹丕做了一個不祥的夢,他請術士破解,術士占卜後,認為:“有一貴族女子冤死,將會到陰間伸冤”,又如此這般地交待了一番, 曹丕便按術士的指點,在甄宓下葬時,讓她“以發覆面,以糠塞口”,他的意思是甄宓到了陰間地府,無面見人,又口不能言,自然無法伸冤了!


野史共享


甄宓死亡的原因,有的說病死,有的說死於宮鬥,各朝史書不一。“以發覆面,以糠塞口”這個說法,《漢晉春秋》和《魏略》均有所提及。

如果這種說法可信,那麼曹丕可見是恨極了甄宓,才在死後也不得安寧。但歷史所傳甄宓風華絕代、端莊孝賢,且與曹丕有子嗣。一個這樣的女人怎麼會讓曹丕恨極了?

也許這種以發覆面、以糠塞口的做法,極大的可能是在掩蓋甄宓死的時候慘烈,絕不是被賜死或者病死這麼體面。若是賜死,以甄宓地位可以是毒酒或者白綾,若是病死,最多也是不好看,絕大不到慘烈的狀態。

能死狀慘烈的,最大的可能是與曹丕爆發了衝突。在這樣的衝突當中,曹丕大怒,而導致甄宓死狀慘烈且不能為外人道。

所以要以發覆面,以糠塞口來掩蓋。


海上十二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這是曹植《洛神賦》裡的句子,也是用來讚美甄宓之美的。所以後世都流傳著甄宓的死和曹植有關係。歷史上,甄宓比曹植大九歲,所以曹植和他嫂子甄宓有關係這個可能是很低的。那麼甄宓是怎麼死的,死後還被“被髮遮面,以糠塞口”。其實這與曹丕的心眼小很大關係。

曹丕的心眼小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以前借叔叔曹洪家錢時,曹洪沒有借給他。曹丕便記在了心上,曹丕當上皇帝后,趁著曹洪的手下犯了事,便治曹洪死罪。幸虧曹丕母親卞夫人從中斡旋,曹洪才得以活命。不過,曹丕卻將曹洪抄家,把他的財產全部充公。

由於甄宓年老色衰,曹丕已經對她厭煩了,於是曹丕當上皇帝后,把甄宓一個人留在鄴城,帶著其他妃子在洛陽。使得甄宓心生怨念,於是寫了一首《塘上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哀怨。曹丕心眼小,薄恩寡義,認為她是指責自己負心,所以大怒,賜毒酒給甄宓。

雖然後來後悔,想阻止但是來不及了。曹丕知道甄宓死的有些冤枉,怕她去地府以後告狀。古代還是很迷信的,所以將她“被髮覆面,以糠塞口”,這樣甄宓有冤也說不出來了。

甄宓之死與曹丕的關係很大,只能說她沒有認清曹丕薄恩寡義的性格,以為他是念舊的人從而造成了自己的悲劇。





趣史夜話


甄宓,東漢末年上蔡令甄逸之女,割據軍閥袁紹之子袁熙之妻,溫良賢淑、美貌無雙。

200年,袁紹於官渡敗於曹操,後袁紹病亡。204年,曹操攻佔冀州鄴城,甄宓被俘。

曹操子曹丕見其貌美,徵得曹操同意,娶其為妻。後生下兒子曹叡和女兒東鄉公主。

公元220年,曹丕先稱王、後稱帝,有了新寵。甄氏日益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話語。

公元221年六月,曹丕遣使將甄氏賜死,葬在鄴城。據傳殯葬時披髮覆面,以糠塞口。

野史有記,曹丕懷疑甄宓與其弟曹植有私情,又恨其背後的怨恨之語。所以,讓其死後無顏見人,口不能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