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志願者,自費自駕拍長城,14年行程30萬公里,箭扣爬過上百次


#自拍我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汪錫銘,網名:諾兒爸,今年63歲,是一名央企退休幹部,攝影愛好者。從2006年開始,我把相機鏡頭對準古老的長城,堅持14年,自費自駕行程30多萬公里,幾乎走遍了中國曆朝歷代的長城遺址,拍攝照片3萬多幅,錄製視頻資料上千集,總長度約100多個小時。我是志願者,記錄長城,拍攝長城,已經成為我的生活方式。。

我生長在遼寧丹東,高中畢業到東溝縣五四農場插隊,四年後回城工作,恢復高考制度後,考上遼寧財經學院,畢業後分配到北京國家部委工作,後來機構改革單位轉為央企。我是時代的幸運兒,從一個邊遠的小地方來到北京工作生活,見證和經歷了國家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巨大變化。圖為我在農場插隊時的照片。

上大學時我就喜歡攝影,但僅僅只是作為消遣和拍生活照。參加工作後,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裡工作上,攝影愛好就放在了一邊。後來,隨著時代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起來,我喜歡上了養狗,養過三條寵物狗,在京城狗友圈子裡很有名,其中一條名叫“諾兒”的雪納瑞曾經比賽獲獎,還參加過電視劇拍攝。我的網名就是順著起名叫“諾兒爸”。為了給狗狗拍照,我又拿起了相機。圖為我養的狗狗“諾兒”跟隨我在長城上。


進入新世紀,數碼相機的出現使攝影逐漸大眾化,各種攝影網站也很活躍。我在玩狗的同時,重新燃起了對攝影的熱情,積極參加攝影網站組織的採風拍攝,結識了許多攝友,攝影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攝影題材上我比較喜歡風光類,尤其對於拍攝長城情有獨鍾。毛主席的“不到長城非好漢”詩句在我的青少年時期落下了深刻的烙印,我參加工作來到北京,首先就去遊覽了八達嶺長城。圖為當時的留影。

萬里長城是我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古代防禦工程。自春秋戰國開始,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餘里,矗立在我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地區,記載著中國古代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信息,體現著不屈不撓奮鬥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站在長城的高處放眼望去,長城在崇山峻嶺間蜿蜒環繞,像一條巨龍伸向天際,激發起我內心對長城無比的熱愛、崇拜和嚮往,給我一種信仰和追求的力量。圖為山西右玉32臺長城。

在我的攝影活動中,拍長城是始終的主題。作為業餘攝影愛好者,平時忙於本職工作,週六、日就到北京附近的長城去拍片,節假日就跑遠一些。就拿北京懷柔的箭扣長城來說,雄奇險峻,風光無限,攀登非常艱難。這個地方我去了有100多次,就像出家門口遛彎兒,說走就走。有時遇到適合拍照的天氣,就早上3、4點出發去爬長城,等待天亮拍片子。拍完片子再趕回去上班。圖為我拍攝的箭扣長城。


人要有一種精神,認準目標,堅持不懈。把個人愛好和奮鬥目標結合起來,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拍長城使我找到了個人愛好和奮鬥目標的最佳結合點。從2006年開始,我以北京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尋找長城,拍攝長城。東到遼寧丹東虎山,西到新疆塔什庫爾幹,南到湖北丹江口,北到內蒙古呼倫貝爾額爾古納,幾乎跑遍長江以北的歷代長城。圖為我曾經去過的長城位置地圖示意拼圖。

長城遺址大多都在偏遠的崇山峻嶺之中,前些年沒有衛星導航,文字資料也有限,有些年代久遠的長城遺址只有一個大概的方位,非常難找,只能是邊走邊打聽,有時候要去好幾次才能找到。經常是翻山越嶺跑了不少冤枉路,到了目的地卻大失所望。儘管如此,我依然樂此不疲。我把除工作之外的絕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尋找長城,拍攝長城上。圖為攝友拍攝的2010年我在河北大榛峪長城。

我始終堅持自駕外出,汽車上常年放著住宿的寢具和方便食品,外出拍長城時,一般情況下,都是在長城腳下安營紮寨,或住在當地村堡的老鄉家裡,或者就在自己的汽車裡睡覺休息。我曾經車停在荒野的亂墳崗上過夜,就為了拍攝黎明的長城日出。我還不止一次被當做可疑人員,受到公安的盤查審問。有些攝友與我同行,常常受不了我的這種風餐露宿。我倒更願意自駕獨行的隨心所欲,受累吃苦,樂在其中。


無論春夏秋冬,只要有時間,我就揹著沉重的攝影器材行走在長城。那一段段殘垣故壘,一座座烽燧古堡,總是在吸引著我勇往直前。無限風光在險峰,功夫不負有心人,十多年來,我共計拍攝了20000多幅長城照片,拍遍了所有有長城的省市。攝影作品被《中國國家地理》、《中國攝影》等多家報刊雜誌刊登。獲得過第三屆中國張家口攝影大展銀獎、“中國·遷西”全國攝影藝術大展金獎和入選作品獎等。圖為我在雪中攀登長城。

作品獲獎當然是件高興的事,對於一個攝影人來講,是攝影水平的標誌和名利雙收的成就。隨著拍長城的持續和深入,我的觀念在改變。長城是中華文化遺產,自然的坍塌和人為的損毀十分嚴重。山西廣武長城的月亮門已經倒了,遼寧綏中錐子山長城的堞樓也坍塌了大半,我慶幸能用相機留住它們最後的身影。攝影人用手中的相機記錄原生態的長城,為當代和後人留下更多的長城影像資料,這比個人的作品獲獎更有意義。圖為甘肅敦煌陽關長城遺址。

在旅遊經濟大潮下,許多地方都在修長城和古堡。但水平參差不齊,有的修的慘不忍睹,大白牆一道,長城原有的歷史文化味道蕩然無存。這種商業化的“偽長城”,其實也是對長城文化的一種破壞。我想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儘可能快、儘可能全面、儘可能多地拍攝長城,把長城的現狀記錄下來,保留下來。所以,我的長城拍攝就由初期的拍風光出作品,突出藝術性,轉向後來的注重紀實,全面記錄,雖然藝術作品少了,但我覺得很值。


這個拍攝重點的轉移,意味著要跑更遠的路,爬更多的山,付出更大的辛苦。現有文字資料的的長城我要跑到,沒有資料的“野長城”更是我尋訪的重點,通過攝友交流和訪問當地老鄉,獲得線索,邊走邊問,不厭其煩,一次不行就再去二次,直到找到目標。圖為我在山西陽高尋訪長城時向當地老鄉問路。

圖2016年,我年滿60退休了,有了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記錄長城、宣傳長城就成了我的主要生活內容。一年有大半年時間是在外面拍長城,回到家裡也是整天埋頭整理拍回來的照片和視頻,發佈到網上。繼續查找長城資料,為下一次出行做準備。老伴對我很支持,承擔起全部的家庭事務。我的第二臺越野車從2010年到目前跑了27萬公里,加上之前第一臺車跑的4年,我拍長城的行車裡程累計達30萬公里以上。圖為長城最東起點的遼寧丹東虎山長城。

近年來興起無人機,為攝影打開了更廣闊的新天地。無人機可以全方位無死角拍攝長城,太方便了。我也很快添置了無人機,初步掌握操作要領後,就拿到長城上開飛了,掉機炸機事件在所難免。兩三年時間裡,我先後購置、使用過4臺無人機。現在,無人機成了我記錄拍攝長城不可缺少的伴侶。前幾天,我專門花2000多元學費參加無人機操作的專業培訓,以便更好地拍長城。


我拍攝的長城照片在一些攝影網站發佈,有許多照片被轉發,有的署名,有的是盜用。對此我很淡然,多一些轉發,多一些人看到,對於宣傳長城都是好事。從2017年2月3日開始,我在微信朋友圈和幾個多媒體視頻平臺發佈我拍的長城視頻,每天1集,每集6、7分鐘,至今已經發表了800多集,還有100多集在陸續發出,某視頻平臺的點擊觀看數達到了400萬人次,粉絲有15萬。圖為我用無人機航拍的中國最北長城,呼倫貝爾額爾古納金代長城。

我在網上發佈的長城圖片和視頻,全部詳細註明了地理方位,拍攝信息完全公開。這樣做,一方面是留做資料,給感興趣的研究人員做個參考;另一方面,也想為後來的長城愛好者,提供一些直觀的尋訪信息。許多人從網上看到我提供的影像信息,按圖索驥,順利找到目的地。有的網友特意給我留言,發來他們想尋訪照片,看到這些我十分欣慰。通過這樣的傳播和影響,宣傳了長城,吸引了更多的人熱愛長城保護長城。圖為青海貴德長城古城堡。

常年拍長城,也使我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長城愛好者。我們共同走長城,探尋長城遺址,交流長城信息,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為保護和傳承長城文化甘當志願者。圖為我受邀在長城烏字號保護站舉辦的文化客廳,與長城志願者和愛好者交流航拍長城的經驗和體會。


前不久,中國長城博物館與我聯繫,要收藏我的長城影像作品,我欣然同意,沒有提任何條件。有朋友問我有沒有經濟補償?對此我並不介意。我是一個志願者,雖然這些長城影像資料是我十幾年的心血,歷經艱辛,耗費大量的財力,但是,長城是中華民族的,我記錄長城宣傳長城,是一箇中華兒女的責任和義務。為我在 中國青年網上做“尋歷史之遺蹟,體長城之壯美”的訪談。

記錄長城,宣傳長城,已經成為我的生活方式。每天一集的系列長城視頻拍到一、二百集時,心裡還有些小激動。現在拍了上千集,心情卻平淡如水,覺得那就是個數字而已。長城,我已經來回跑了30多萬公里,怎麼還覺得沒完沒了呢?嘿嘿!長城不只有長度,還有厚度。長城不僅是一道牆,還有配套的城堡烽燧,人文歷史變遷,它是一條厚重的文化帶,要記錄和宣傳的內容多著呢!幸虧長城內容浩繁,要不然,我拍完長城就不知道該幹什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