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善小而不為,互聯網線上捐助,點滴慈善累積,足以改變世界

不以善小而不為;就這麼一點一滴積聚起來足以改變世界。

——德斯蒙德 · 圖圖(南非開普敦第一位黑人聖公會和南非聖公會省的大主教。他在1984年贏得諾貝爾和平獎)

不以善小而不為,互聯網線上捐助,點滴慈善累積,足以改變世界

互聯網能承諾給人們的遠遠不止是激勵創業者,富於進取精神的企業家式行為在互聯網上獲得了回報,那裡沒有傳統世界裡的守門人。即使自己不創業,你也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力量來影響人力和財力諸多領域的分配,比如慈善事業、傳統或電子出版、音樂等,甚至連政治和大眾文化也不例外,而且這種網絡上的影響力更為直接和高效,超過其他任何一個地方。

下面的人都在傳統世界裡活得非常精彩,但是我們可能從來沒有機會親眼見證他們的才華。在他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無須等待別人的認同就能成功。無論你是弗吉尼亞州切薩皮克市(Chesapeake)的一名教師、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市的一位喜劇演員、亞拉巴馬州塔斯卡盧薩縣(Tuscaloosa)的一名漫畫家,還是加利福尼亞州佩塔盧馬市(Petaluma)的一位窮困潦倒的傳奇性靈魂樂音樂家,又或是任何一個地方的一名活動家,你的時代來臨了。

不以善小而不為,互聯網線上捐助,點滴慈善累積,足以改變世界

連接捐助者和需求者的線上革命

有人需要資助,有人願意捐贈,只要將兩者的力量結合,就可以讓資源到達有需求的地方。查爾斯· 貝斯特(Charles Best)是布朗克斯區社會學專業的一位教師。他跟自己的同事一樣,千方百計想在自己的教室裡配置充足的教學器具;而他和他的同事們,又和全美許許多多教師一樣,一般情況下,每年都要在置辦教學器具上自掏腰包500美元。查爾斯看到這種狀況受到了啟發,他想:"我得辦個網站,因為如果能把別人的技能和智慧也利用起來,那麼我們就輕鬆多了教學時更能因材施教、更加智能,也能產生更多出色的創意,遠遠勝過那些封閉在總部大樓或者象牙塔裡的人們所能想到的。"

查爾斯預感到,有很多人都願意幫助像自己的學校這種沒人贊助的公立學校添置教學用品,但條件是要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捐的錢都用在了哪裡。查爾斯開始著手建立一個可以幫捐助者確認錢被用到實處的機制。他明白,這些潛在的小額捐助人希望自己的錢不會被暗箱操作。無論捐了20美元還是2萬美元,他們都希望看到自己的捐款為老師和學生的生活帶來了切實而顯著的改變。很快,查爾斯就開始努力地探索能利用這些海量潛在資源的創新途徑。

查爾斯用鉛筆把自己的創意雛形畫成一張草圖,給了一位電腦程序員。這名程序員是一個波蘭移民。他收了查爾斯2 000美元,把DonorsChoose.org的第一個可用版本做了出來。那時是2000年,人們還沒開始使用類似"眾包"或者"社交媒體"這樣的詞,好幾年之後它們才流行起來。

不以善小而不為,互聯網線上捐助,點滴慈善累積,足以改變世界

網站的第一個版本看起來十分粗糙而簡陋。查爾斯只能使用一個手動的信用卡讀取器來處理捐助人的信息,跟雜貨店主用的那種差不多。網站雖然看起來不怎麼樣,速度又慢,不過還是可以用的。那時"最低可行性"這個詞還沒有出現呢,但查爾斯就是這麼做的。查爾斯的媽媽用梨做主料,香料、杏子果醬汁和橘皮做配料,做了一些焙烤美食。他就用這些食物"賄賂"了自己的幾名同事,讓他們跟自己一起提交了網站的第一個項目(還記得我前面說過的嗎?要把自己的第一批用戶看作金子)。

接著,最初的那11名用戶又創建了11個其他的項目,包括專門針對健康課程的Baby Think It Over doll 、縫製鋪滿地面的藝術品,還有為學生準備SAT考試的指定教材等。

查爾斯在學校教授歷史課。他發起的項目是為自己的學生完成一趟去莫克塔· 特耶布(Moctar Teyeb)家鄉的實地考察之旅而籌集資金。特耶布是一個從毛里塔尼亞的現代奴隸制下逃脫的人,後來生活在紐約的布朗克斯。查爾斯正在給學生講授有關弗雷德裡克· 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的內容,並告訴大家去《紐約客》的網站上讀一讀特耶布的個人檔案。最後,在項目捐助者的幫助下,查爾斯得以帶領自己的學生親眼見到了特耶布。

你很可能認為,這些聽起來很棒的教學項目正是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體驗到的。那麼,為什麼學校本身不促進這件事呢?

查爾斯的解釋是:"要想獲得哪怕一點點資金來啟動這些項目,都得經歷大量的繁文縟節和無盡的等待,還有各種官僚主義——這還是在運氣好的前提下。"DonorsChoose.org讓查爾斯和同事們直接跳過了那些繁瑣的步驟,11個項目全部在數天內完成了籌資目標。查爾斯正在做一件大事。

不以善小而不為,互聯網線上捐助,點滴慈善累積,足以改變世界

現在,教師們可以在網站上發起任何請求資助自己添置教學用品的項目,從教材到顯微鏡,不一而足。而捐助者們也可以在網站上讀到有關自己所捐資金去向的信息,甚至還能看到一些相關活動的照片。這就是連接雙方的紐帶,可以激勵人們給遠在他鄉的陌生人施以援手。這種通過網絡捐助的方式的確可行,因為只要上傳一些圖片,配上一些文字說明,你就能很容易地讓捐助者明白你想做的事。而發佈這些內容的成本幾乎為零,整個捐助過程也只需要一張信用卡即可。

相比之下,不難想象傳統的捐助方式效果怎樣——逐月打印捐助登記冊,效率低下,而且毫無疑問,由於製作成本的緣故很快就會變得無法支撐下去。

所有的學校和教師在把項目成功提交到網站上之前,都要接受審核。而且,當一個項目獲得資助之後,教師們不會收到現金,而是會直接收到通過網站購買的物品。除此之外,網站還有一名員工專門負責檢測異常行為。他通過數據來尋找可疑的項目,並進行多次實地考察,結果往往是發現了另一名懷有雄心壯志的教師,正在想方設法利用DonorsChoose.org捐助的用品大大改善教室環境。

查爾斯解釋說:"那些不太對頭的項目用一隻手甚至一兩個手指頭就能數得過來。"在2012年的時候,DonorsChoose.org上的項目數已經超過了35萬個。

不以善小而不為,互聯網線上捐助,點滴慈善累積,足以改變世界

更透明、更牢固的聯繫

大多數時候,我們根本意識不到某些事物正在被顛覆,除非有人能用一種更好的方式把真相展示出來。

DonorsChoose. org已經獲得了廣泛而持續的成功。連研究機構的資助人和學校系統都在勒緊自己的錢袋,查爾斯這個生機勃勃的非營利機構卻還能每年都給那些不斷增加的大量教育用品項目吸引到越來越多的捐助。事後看來,這種通過透明度和選擇性而向小額捐贈者一方發生的權力轉移是顯而易見的,但在幾年前卻是不可想象的。別忘了,大多數時候,我們根本意識不到某些事物正在被顛覆,除非有人能用一種更好的方式把真相展示出來。

當DonorsChoose.org開始加速發展的時候,很多傳統的基金會都不認同這種大膽的新模式。查爾斯說:"有些基金會認為,一個有影響力的捐助者,也就是平民慈善家,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他不具備博士頭銜,也沒有相關的技能,無權決定哪個教育項目才是最值得投資的。"甚至連教育系統本身也在質疑,他們認為教師們要利用這個網站籌資去買那些未經審批的書,或者做一些偏離規定課程規劃的實地考察旅行。"

雖然一些管理人員對DonorsChoose.org曾經特別警覺,但這個網站還是在它最重要的受益者——學生身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現在,馬多斯爾在教室裡有一臺電腦用了,並且可以從電腦上學到任何他想學習的知識,不管是植物、動物還是印度。

DonorsChoose.org已經為全美的公立學校募集到了超過1.75億美元的資金,它已經真真切切地影響了美國各地最需要幫助的孩子們的生活。

不以善小而不為,互聯網線上捐助,點滴慈善累積,足以改變世界

DonorsChoose.org是首個從根本層面上使人們看待慈善的方式發生重大改變的非營利組織,在技術應用上也很嫻熟。此外,還有其他一些類似的網站,比如Kiva.org (非營利私對私小額貸款機構Kiva致力於向發展中國家的創業者提供小額貸款,實現消除貧窮的目標)、Vitanna.org、CharityWater.org和GlobalGiving.org等。我很確信,這類模式會成為慈善事業的未來。以後在每年年底的時候,那種飽含愧疚之情、旨在說服互聯網一代把錢捐給缺乏責任感的慈善機構的信件將不會再出現。

這就是開放互聯網所能承諾給我們的事情。作為捐助者,我們不再滿足於把錢捐出去之後就不聞不問——我們不希望每筆捐款都有很大比例的份額是在應付慈善機構日常的雜務開支,而沒有到達真正需要它的人手裡。而開放互聯網則把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間看不到的那些中間環節都呈現到明處,同時也允許雙方因此而建立更牢固、更透明的聯繫。

通過DonorsChoose.org,教師們得到了既能滿足上課需要又值得學生擁有和喜愛的教學用品,捐助者知道自己的錢被用來改善世界後也心滿意足——這是一種親身體驗到的真切感受。這就是公益行業的未來。

假如我能看到某人正在阿姆斯特丹享受當地小吃的圖片,那麼我最好也能看到自己捐的錢去了什麼地方,這種對透明度的要求是理所當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