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善小而不为,互联网线上捐助,点滴慈善累积,足以改变世界

不以善小而不为;就这么一点一滴积聚起来足以改变世界。

——德斯蒙德 · 图图(南非开普敦第一位黑人圣公会和南非圣公会省的大主教。他在1984年赢得诺贝尔和平奖)

不以善小而不为,互联网线上捐助,点滴慈善累积,足以改变世界

互联网能承诺给人们的远远不止是激励创业者,富于进取精神的企业家式行为在互联网上获得了回报,那里没有传统世界里的守门人。即使自己不创业,你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来影响人力和财力诸多领域的分配,比如慈善事业、传统或电子出版、音乐等,甚至连政治和大众文化也不例外,而且这种网络上的影响力更为直接和高效,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地方。

下面的人都在传统世界里活得非常精彩,但是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机会亲眼见证他们的才华。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须等待别人的认同就能成功。无论你是弗吉尼亚州切萨皮克市(Chesapeake)的一名教师、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一位喜剧演员、亚拉巴马州塔斯卡卢萨县(Tuscaloosa)的一名漫画家,还是加利福尼亚州佩塔卢马市(Petaluma)的一位穷困潦倒的传奇性灵魂乐音乐家,又或是任何一个地方的一名活动家,你的时代来临了。

不以善小而不为,互联网线上捐助,点滴慈善累积,足以改变世界

连接捐助者和需求者的线上革命

有人需要资助,有人愿意捐赠,只要将两者的力量结合,就可以让资源到达有需求的地方。查尔斯· 贝斯特(Charles Best)是布朗克斯区社会学专业的一位教师。他跟自己的同事一样,千方百计想在自己的教室里配置充足的教学器具;而他和他的同事们,又和全美许许多多教师一样,一般情况下,每年都要在置办教学器具上自掏腰包500美元。查尔斯看到这种状况受到了启发,他想:"我得办个网站,因为如果能把别人的技能和智慧也利用起来,那么我们就轻松多了教学时更能因材施教、更加智能,也能产生更多出色的创意,远远胜过那些封闭在总部大楼或者象牙塔里的人们所能想到的。"

查尔斯预感到,有很多人都愿意帮助像自己的学校这种没人赞助的公立学校添置教学用品,但条件是要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捐的钱都用在了哪里。查尔斯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可以帮捐助者确认钱被用到实处的机制。他明白,这些潜在的小额捐助人希望自己的钱不会被暗箱操作。无论捐了20美元还是2万美元,他们都希望看到自己的捐款为老师和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切实而显著的改变。很快,查尔斯就开始努力地探索能利用这些海量潜在资源的创新途径。

查尔斯用铅笔把自己的创意雏形画成一张草图,给了一位电脑程序员。这名程序员是一个波兰移民。他收了查尔斯2 000美元,把DonorsChoose.org的第一个可用版本做了出来。那时是2000年,人们还没开始使用类似"众包"或者"社交媒体"这样的词,好几年之后它们才流行起来。

不以善小而不为,互联网线上捐助,点滴慈善累积,足以改变世界

网站的第一个版本看起来十分粗糙而简陋。查尔斯只能使用一个手动的信用卡读取器来处理捐助人的信息,跟杂货店主用的那种差不多。网站虽然看起来不怎么样,速度又慢,不过还是可以用的。那时"最低可行性"这个词还没有出现呢,但查尔斯就是这么做的。查尔斯的妈妈用梨做主料,香料、杏子果酱汁和橘皮做配料,做了一些焙烤美食。他就用这些食物"贿赂"了自己的几名同事,让他们跟自己一起提交了网站的第一个项目(还记得我前面说过的吗?要把自己的第一批用户看作金子)。

接着,最初的那11名用户又创建了11个其他的项目,包括专门针对健康课程的Baby Think It Over doll 、缝制铺满地面的艺术品,还有为学生准备SAT考试的指定教材等。

查尔斯在学校教授历史课。他发起的项目是为自己的学生完成一趟去莫克塔· 特耶布(Moctar Teyeb)家乡的实地考察之旅而筹集资金。特耶布是一个从毛里塔尼亚的现代奴隶制下逃脱的人,后来生活在纽约的布朗克斯。查尔斯正在给学生讲授有关弗雷德里克· 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的内容,并告诉大家去《纽约客》的网站上读一读特耶布的个人档案。最后,在项目捐助者的帮助下,查尔斯得以带领自己的学生亲眼见到了特耶布。

你很可能认为,这些听起来很棒的教学项目正是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体验到的。那么,为什么学校本身不促进这件事呢?

查尔斯的解释是:"要想获得哪怕一点点资金来启动这些项目,都得经历大量的繁文缛节和无尽的等待,还有各种官僚主义——这还是在运气好的前提下。"DonorsChoose.org让查尔斯和同事们直接跳过了那些繁琐的步骤,11个项目全部在数天内完成了筹资目标。查尔斯正在做一件大事。

不以善小而不为,互联网线上捐助,点滴慈善累积,足以改变世界

现在,教师们可以在网站上发起任何请求资助自己添置教学用品的项目,从教材到显微镜,不一而足。而捐助者们也可以在网站上读到有关自己所捐资金去向的信息,甚至还能看到一些相关活动的照片。这就是连接双方的纽带,可以激励人们给远在他乡的陌生人施以援手。这种通过网络捐助的方式的确可行,因为只要上传一些图片,配上一些文字说明,你就能很容易地让捐助者明白你想做的事。而发布这些内容的成本几乎为零,整个捐助过程也只需要一张信用卡即可。

相比之下,不难想象传统的捐助方式效果怎样——逐月打印捐助登记册,效率低下,而且毫无疑问,由于制作成本的缘故很快就会变得无法支撑下去。

所有的学校和教师在把项目成功提交到网站上之前,都要接受审核。而且,当一个项目获得资助之后,教师们不会收到现金,而是会直接收到通过网站购买的物品。除此之外,网站还有一名员工专门负责检测异常行为。他通过数据来寻找可疑的项目,并进行多次实地考察,结果往往是发现了另一名怀有雄心壮志的教师,正在想方设法利用DonorsChoose.org捐助的用品大大改善教室环境。

查尔斯解释说:"那些不太对头的项目用一只手甚至一两个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在2012年的时候,DonorsChoose.org上的项目数已经超过了35万个。

不以善小而不为,互联网线上捐助,点滴慈善累积,足以改变世界

更透明、更牢固的联系

大多数时候,我们根本意识不到某些事物正在被颠覆,除非有人能用一种更好的方式把真相展示出来。

DonorsChoose. org已经获得了广泛而持续的成功。连研究机构的资助人和学校系统都在勒紧自己的钱袋,查尔斯这个生机勃勃的非营利机构却还能每年都给那些不断增加的大量教育用品项目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捐助。事后看来,这种通过透明度和选择性而向小额捐赠者一方发生的权力转移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几年前却是不可想象的。别忘了,大多数时候,我们根本意识不到某些事物正在被颠覆,除非有人能用一种更好的方式把真相展示出来。

当DonorsChoose.org开始加速发展的时候,很多传统的基金会都不认同这种大胆的新模式。查尔斯说:"有些基金会认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捐助者,也就是平民慈善家,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不具备博士头衔,也没有相关的技能,无权决定哪个教育项目才是最值得投资的。"甚至连教育系统本身也在质疑,他们认为教师们要利用这个网站筹资去买那些未经审批的书,或者做一些偏离规定课程规划的实地考察旅行。"

虽然一些管理人员对DonorsChoose.org曾经特别警觉,但这个网站还是在它最重要的受益者——学生身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现在,马多斯尔在教室里有一台电脑用了,并且可以从电脑上学到任何他想学习的知识,不管是植物、动物还是印度。

DonorsChoose.org已经为全美的公立学校募集到了超过1.75亿美元的资金,它已经真真切切地影响了美国各地最需要帮助的孩子们的生活。

不以善小而不为,互联网线上捐助,点滴慈善累积,足以改变世界

DonorsChoose.org是首个从根本层面上使人们看待慈善的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的非营利组织,在技术应用上也很娴熟。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类似的网站,比如Kiva.org (非营利私对私小额贷款机构Kiva致力于向发展中国家的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实现消除贫穷的目标)、Vitanna.org、CharityWater.org和GlobalGiving.org等。我很确信,这类模式会成为慈善事业的未来。以后在每年年底的时候,那种饱含愧疚之情、旨在说服互联网一代把钱捐给缺乏责任感的慈善机构的信件将不会再出现。

这就是开放互联网所能承诺给我们的事情。作为捐助者,我们不再满足于把钱捐出去之后就不闻不问——我们不希望每笔捐款都有很大比例的份额是在应付慈善机构日常的杂务开支,而没有到达真正需要它的人手里。而开放互联网则把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间看不到的那些中间环节都呈现到明处,同时也允许双方因此而建立更牢固、更透明的联系。

通过DonorsChoose.org,教师们得到了既能满足上课需要又值得学生拥有和喜爱的教学用品,捐助者知道自己的钱被用来改善世界后也心满意足——这是一种亲身体验到的真切感受。这就是公益行业的未来。

假如我能看到某人正在阿姆斯特丹享受当地小吃的图片,那么我最好也能看到自己捐的钱去了什么地方,这种对透明度的要求是理所当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