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樓市下半場:"生死戰"中如何破局?

全球樓市下半場:

最近有好幾位粉絲向我提問:

當下樓市行情撲朔迷離,都擔心自己會是高位的接盤俠。

如果發生金融危機,不單房價要縮水,房貸也還不起了。

但長期看房價又不會跌,目前只是進入一個調控期。

等這個時期過去又會漲,不趁著橫盤期買入,以後更買不起了。

全球樓市下半場:

大師兄,我又飛起來了!

最近豬肉漲飛了!



房地產還是不是儲蓄罐啊?



未來5年買房還是存錢呢?



其實,看到問題,我第一時間更想反問:

豬肉是不是越來越貴?您的工資還會不會上漲?



一定會!因為國家、社會在不斷進步!



全球樓市下半場:

別天天就盯著豬肉漲價!


最簡單的道理,身邊的一切都在漲價,房價能不漲嗎?

商品成本決定了商品的價格!

當蓋房的能源、運輸、材料、人工成本都在增加時,房價長期來看還是會上漲。

當某財經大咖在唱空房價的時候,我建議你再回過頭去看看去年的房價。

我們阻止不了房價上漲,但我們可以儘早上車!

房子買不起大的就先買小的,買不起中心就先買郊區的,先上車再說!

上了車再考慮換好座位,不上車永遠沒有暴擊的機會。

1

房子真的不能買了?

1

房價不可能暴跌

今年8月,第一太平戴維斯發佈了《2019年上半年世界城市優質住宅指數報告》,今年7月,香港住宅物業每平方米約35.87萬元,創下歷史新高,繼續領跑全球。

相比十年前,房價飆升了121.1%。

對比內地四大一線城市,香港房價是上海的1.7倍,是北京、深圳的2.2倍左右,是廣州的2.94倍。

房價不可能暴跌,誰也承擔不起經濟可能暴跌的責任。



儘管限售限貸,財富也可能會固化在鋼筯水泥裡。

房地產短期內走勢只能是震盪!



這麼多年,官方沒有出臺過任何一個房價下跌的政策,說得最多的也只是遏制房價快速上漲。

不僅僅是官方,就連很多百姓都不允許房價下跌。

很多人要的不是便宜的房子,而是隻允許自己購買到便宜房子,他們懷著一種投機暴富的心理。

持有大量的房子的人不希望房價下跌。持有一個房子的人也不希望房價下跌。

甚至只持有四五十平米蝸居的貧民,也不希望房價下跌。

因為,大家都覺得,房價下跌了,自己就虧大了。

2

未來房子仍是儲蓄罐?

現在全球比拼降息、降低匯率,加上貿易戰導致整體財富量增速下降,意味著全球貨幣購買力一定會下降。

因此,全球房價上漲有所放緩。

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發佈的2019年上半年世界城市優質住宅指數報告統計:

全球主要城市住宅市場價格增長於2019年上半年持續放緩,平均增幅僅為0.4%,年增長率為0.7%,遠低於去年5.1%的同比增長率。

在調查覆蓋的逾20個全球主要城市中,柏林、巴黎漲幅領跑全球;

香港位居全球最昂貴住宅市場之首;

全球各大灣區多個城市躋身世界最貴住宅市場之列;

大中華區六個城市樓價均錄得穩健增長,其中北京為亞洲漲幅最大的城市;

東南亞曼谷、吉隆坡優質住宅價格上漲,美國則出現下滑。

全球樓市下半場:

一個重要的問題突顯,未來的儲蓄罐到底在哪裡?

房地產曾經是中國人最大的儲蓄罐,不像上市公司那麼容易數據造假;

可以分享經濟增長紅利,房地產到現在沒有進入下行週期,投資者沒有痛苦記憶。

考慮到貨幣的基數,經濟的增速,家庭小型化,核心城市核心區域大跌是不可能的。

目前來說,全球大部分國家房產只能說是區間震盪。

上漲每年不會超過10%,低,不能低於10%。

全球降息潮來臨時,剛需該買房,手上資產全部是房產的該賣房。

3

房價再跌,住房仍是剛需

就拿日本來說,即使經歷了衰退的二十年,日本房價也不便宜。

東京市中心的房價每平方米在10萬人民幣以上。

按照物價,收入和貨幣,國內一線城市市中心每平方米在5萬以上,並不過份。

大城市尤其如此,買房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成為不切實際的空想,當租房成為年輕人的一種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時,如何挑選合適的地段成為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而另一邊擁有大量資產的高淨值人群也在追求新的生活方式,追求活力的城市環境,配套齊全的優質住所以及社區歸屬感成為他們的主要訴求。

不管怎樣,無論投資還是自住,住房都是繞不開的需求。

2

全球房產投資趨勢

1

歐洲上漲,英美跌

儘管今年全球房價增速放緩,但巴黎和柏林的住宅價格在這一大背景下仍增長突出。

全球樓市下半場:

上半年雙雙創下近4%的增幅,一年來累計上漲約8%;

這主要是因為來自本地和海外買家的需求都在升高,外加住房供應長期處於低位。

相反,許多美國城市的住宅價格在上半年都有所下降。

由於購房需求受稅改影響以及市場供應過剩,美國主要城市的房價普遍走低。

今年上半年,紐約和邁阿密的住宅價格分別下跌1.8%和3.4%。

倫敦仍受到英國脫歐的影響,但一些地區的庫存短缺正在呼應大量需求,因此價格創下自2014年6月以來的最小跌幅,市場出現平穩跡象。

短期內,由於英國脫歐和全球範圍內相對較低的房價水平所產生的推動作用,個人預計歐洲城市房價漲幅將在今年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2

吉隆坡、曼谷或是價值窪地

全球城市的主要住宅市場正在經歷放緩的原因有很多。

政府政策,貨幣成本,供應增加和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等因素都會導致房價增長遲緩。

儘管如此,個人認為全球主要大城市的房價不會大幅下跌。

從中期來看,全球住宅價格仍將保持平穩或小幅上漲。

從長遠來看,財富創造、合理的人口結構、政治和經濟穩定性等因素才是房價的主要因素。

未來,高淨值人士還是會選擇一個或多個世界城市優質住宅物業作為其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既可以作為財富儲存,也可以作為工作和休閒的基地。

而住宅價值則受供需基本缺口的支撐,但全球城市的土地往往有限。

因此,全球大城市核心區域的住宅永遠供不應求。

從今年市場表現來看亞洲地區,東南亞以曼谷和吉隆坡為代表,也許正是可以上車的“價值窪地”。

3

棄購轉租新趨勢

每當全球經濟疲軟放緩,房貸政策普遍收緊,導致按揭貸款額度大幅縮減。

首當其衝的是首次購房者,他們的貸款需求往往最高,還款壓力也最大。

過去十年中利率低位徘徊,這意味著通過貸款審批的買家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貸款。加上許多國家新房供應不足,房價上漲勢頭自然迅猛。

過去五年中,全球40個主要經濟體的房 價平均上漲29%,同期租金增幅只有13%。

全球樓市下半場:

房價相對租金增長最快的四個國家依次是愛爾蘭、加拿大、瑞典和新西蘭。

但到了今年,全球經濟放緩,越來越多的住房需求被導入租賃市場。

經濟實力的限制固然是主要原因,但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扮演了不可忽視的角色。

嚮往城市生活、在全球範圍內流動的年輕人推遲了買房定居時間,轉而尋求靈活的租住模式。

因此,今年投資海外房產,太看重短期內的房價漲幅不太現實 ,更多的應該關注租金。

4

房產投資住宅仍是主力

2019年上半年,商業房地產投資下降,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0%,住宅領域投資較上一年度增加了9%。

住宅領域的投資迅速增長,過去五年中增長56%之多。

截至2019年6月末,住宅投資總額達到酒店的三倍,比零售和工業投資高出50%。

全球樓市下半場:

以收益為目標的投資者逐漸將重心轉移 到經營性資產領域。

全球樓市下半場:

學生公寓、老年公寓和租 賃住宅成為主要的受益板塊。

全球樓市下半場:

而在租賃市場尤其是學生公寓方面,澳大利亞排在首位。

作為傳統移民國家,今年大選後適度放寬移民政策,高等教育適齡人口預計會迎來強勁增長。

此外,澳洲擁有多所國際排名靠前的高等院校,是全球大多數留學生的首選目的地。

全球樓市下半場:

目前,全球的人口格局也正朝著有利於房產投資者的方向演變。

據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全球將有13億高等教育適齡人口、20億25-39歲人口(租賃住宅的主要目標客群)以及16億65歲以上人口。

這相當於在當前人口基礎上分別增加了11%、13%和113%。

其中,老年人口的增長尤為迅猛,對相應的租賃住宅市場來說意味著巨大機遇。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老年公寓市場,佔2018年投資總額的66%。

英國和日本分列第二、第三位。

全球樓市下半場:

中國老年公寓市場的投資前景最為看好,70-79歲人口不僅數量眾多,而且還在迅速增加。

在能否把握機遇,關鍵在於能否確定未來各個人群的高增長市場,迎合市場需求發展特定類型的房產。

那如何選對國家選對城市,選對投資的房產類型呢?

想了解的可以加我微信私聊,也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討論。

別想著囤豬肉暴富了,房產再怎麼調控還暫時是儲蓄罐。

與其把房子當成存錢罐,更要把房子看作提款機。



存錢罐僅僅讓財富保有之前的數值,還不一定能保住其價值;



窮,窮的永遠是思維。



唯有提款機的投資思路,才能讓財富恆久的增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