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沒有把他們當殺馬特,這只是一群失落且迷茫的追風少年

大家好,這裡是怪人聚集地。

據說,關注我的人都越來越帥了。

迷茫,不光是這個時代年輕人的專屬

你經歷過絕望嗎?

我並沒有把他們當殺馬特,這只是一群失落且迷茫的追風少年

總在怨天尤人的你,會把迷茫這個詞常掛在嘴邊。究竟是受到了多大的打擊還是經受了什麼樣的磨難,才允許你有資格去提迷茫這個詞?

他們,才是真正的經歷過絕望。

我並沒有把他們當殺馬特,這只是一群失落且迷茫的追風少年

他們叫“暴走族”,來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二戰結束後的廣島

當你從小深受“強國”的宣傳教育影響,認為自己的國家無比強大,可隨著你的成長,卻一步步的看到這份強大正在被慢慢的摧殘:

一顆原子彈奠定的二戰的結局,同時摧毀的,是自己從小長大的家,面對投降絲毫不甘心卻只能退伍回家的士兵,在下了車看到眼前的廢墟後,你會怎麼樣?

既然成為了敗犬,那除了繼續墮落,我還能做些什麼?

這才叫經歷過絕望。

我並沒有把他們當殺馬特,這只是一群失落且迷茫的追風少年

這個由一群廣島籍退伍老兵所組成的族群,就這樣產生。

顧名思義,“暴走族”,指的就是一群性格暴躁,與機車、卡車、麵包車為伍的小眾亞文化群體。

戰敗後的氛圍迅速的席捲整個日本,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加入這個群體,成為在街頭呼嘯而過的那個迷茫少年。

我並沒有把他們當殺馬特,這只是一群失落且迷茫的追風少年

在當今的審美看來,暴走族就是一群殺馬特

一個人的風骨,決定了他的服飾搭配以及個人形象,這是毋庸置疑的。

其實殺馬特與暴走族的出現,其根本原因都是源自對未來的迷茫,只能想方設法的找一個“看似能讓自己強大”的方式來宣洩這種迷茫。

我並沒有把他們當殺馬特,這只是一群失落且迷茫的追風少年

他們會在外表上,以奪目、出挑的配色或者設計,彰顯自己的個性。

會在行為上,以能夠短暫宣洩、釋放自己的活動,表達自己的痛苦。

例如五顏六色的頭髮,又例如不知所云“街舞”。

暴走族同樣也是這樣,他們的標誌特徵,同樣令他們看起來矚目。

我並沒有把他們當殺馬特,這只是一群失落且迷茫的追風少年

暴走族們,形象上有什麼標誌

招搖,是暴走族必備的“迷人”屬性。

一、絕對出挑的髮型

一切都需要從頭開始,那我們也一起“從頭”開始。

和殺馬特一樣,暴走族的優先當然是從髮型開始入手。但不同於殺馬特五顏六色並且多稜角的刺蝟頭,暴走族至少不會過多的選擇染髮。

因為機車文化的影響,兇惡的是他們所追求的氣質,自然髮型也需要彰顯“男人味”。

他們選擇最多的髮型,是飛機頭

我並沒有把他們當殺馬特,這只是一群失落且迷茫的追風少年

這種髮型,最開始源於早期的歐洲Cafe Racer,這種專屬的機車文化髮型,在日本得到了全新的詮釋。

兩邊的頭髮向後梳去,而在頭頂又使他們彙集,噴上固定髮膠讓“飛機”固定,即使摩托機車騎得再風馳電掣,也絲毫不會撼動頭上的髮型。

我並沒有把他們當殺馬特,這只是一群失落且迷茫的追風少年

光頭

平頭也是他們的必備。

最主要的是,他們甚至開始對眉毛下手,刮眉或者斷眉,從那時候就已經開始。

並不用過分的去考慮是否好看,只需要出挑、浮誇、招搖、兇惡,這就足夠了。

二、機車皮夾克或暴走特攻服

什麼東西都是呈現動態的前進曲線,暴走族的服飾搭配發展也是如此

最老派的暴走族“創始者”,也就是那一群退伍老兵,或許只是構造了這樣的一個宣洩迷茫的概念,但並沒有具體落實到個人形象。

既然選擇了暴走機車,那麼首先借鑑的,當然是西方的重機車群體。那麼機車皮夾克當然是必備的。

我並沒有把他們當殺馬特,這只是一群失落且迷茫的追風少年

而後,當然不滿足於模仿借鑑,創立自己的專屬群體服飾,成為了發展的“剛需”。他們開始捉摸起已經在日本得到普及的服飾。

首先是來自日本軍隊神風特攻隊的特攻服,這群退伍老兵,似乎想在日常生活裡再次將軍裝穿上,騎上摩托車揮舞著武士刀,在空曠的街頭劈砍著那些根本不存在的敵人:自己的夢魘

我並沒有把他們當殺馬特,這只是一群失落且迷茫的追風少年

並且在特攻服上,開始融入了刺繡元素。

刺繡並非日本傳統的浮世繪,而是以大面積的漢字和日文來宣揚自己的態度及期望,甚至都是一些不知所云的詞彙。

我並沒有把他們當殺馬特,這只是一群失落且迷茫的追風少年

除了特攻服,傳統的日本武士服也成為了他們下手的服飾。

總之,一切能代表“日本強大”的東西,任何能夠滿足他們夢想的東西,甚至所有能讓他們短暫忘卻迷茫的東西,都被他們所用

並且“暴走特攻服”上的大面積刺繡也成為了極具代表性的東西。

像“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等無腦吹噓自己的語句,或者是一些中二、思緒混亂的“我愛你”等等,都被他們刺在代表自己的暴走特攻服上。

我並沒有把他們當殺馬特,這只是一群失落且迷茫的追風少年

三、重機車和改裝車

暴走族,自然離不開暴走。

空曠街頭的風馳電掣,嗡嗡作響的機車發動機。這種重工機器時代所產生的東西,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另日本在工業上驕傲的產物,滿足暴走族內心空虛的速度和噪音,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他們的標誌。

我並沒有把他們當殺馬特,這只是一群失落且迷茫的追風少年

逐漸不滿足摩托機車的他們,甚至開始對面包車、卡車下手。

一輛輛被他們改造得招搖浮誇的車,掛滿了閃耀的照燈,貼上了絢麗的貼紙,所宣揚著的,是他們所找到的“正事”。

這可是他們的寶貝。

我並沒有把他們當殺馬特,這只是一群失落且迷茫的追風少年

這些金屬機械感強的東西,甚至都不能算作交通工具了。

更多的是成為了他們個人形象專屬的“配飾”

和所有亞文化一樣,都在日漸式微

在日本的街頭,你基本看不到這個群體了。

可能偶爾在郊外遇到呼嘯而過的改裝卡車,但車上的那個人,已經是大腹便便的中年大叔。現在仍在堅持的暴走族,也正是這群人。

我並沒有把他們當殺馬特,這只是一群失落且迷茫的追風少年

看著公園裡那群穿著皮夾克被人們隔得遠遠的飛機頭大叔,你永遠無法想象他們為了挺立的頭髮,會在清晨起床後花多少時間去處理它。

或許堅持只因為他們真的是從絕望中走過來。

這種文化,或許已經成為歷史,更多的,只能出現在漫展或者cosplay聚會上。

我並沒有把他們當殺馬特,這只是一群失落且迷茫的追風少年

但它卻真真實實的存在過並曾影響著那個時段迷茫的年輕人們。

我並沒有把他們當殺馬特,這只是一群失落且迷茫的追風少年。

對你說的話

活出真正的自己,活出趣。

有時候,不盲從,就是最好的生活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