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空军在西部的红色印记

四川新闻网成都11月11日讯(记者 胡旭阳 实习生 聂蓥)

红色基因,是根植头脑的精神信仰,也是赓续传承的使命担当,鼓舞着一代代空军人甘愿吃苦、无私奉献。扎根西部大地的人民空军,注重提炼红色基因鼓振精气活力、推动练兵备战,带动部队建设全面跃升。无数成绩卓著的优秀队伍在强军征程中竞相涌现,留下了“红其拉甫精神”“甘巴拉精神”“神炮精神”等一串宝贵的红色印记。

人民空军在西部的红色印记

1965年6月2日,红旗拉甫气象导航站官兵在阵地上学习周总理的嘉勉电:“你们在高山辛勤工作,不畏艰险,克服了重重困难,望你们继续努力”,倍感温暖,备受鼓舞。

人民空军在西部的红色印记

2018年5月7日,驻疆空军某部组织官兵到红其拉甫气象导航站旧址现地教学,强化使命担当。(苏延强 摄)

红其拉甫气象导航站

1965年,为了开辟通往西亚、非洲、欧洲的“空中丝绸之路”,决定在红其拉甫山口建立气象导航站。空军驻疆某部官兵在“一顶帐篷挡风雪,三块石头支起锅”的极寒条件下承担创建任务,圆满按时建起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红其拉甫气象导航站。组建以来,一茬茬官兵坚守于此,直至导航站在1995年完成任务后撤销,在中国航空发展史上留下了鲜红的印记,并于1990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气象导航站”荣誉称号,“红其拉甫精神”成为激励无数空军官兵的宝贵精神财富。

人民空军在西部的红色印记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就是甘巴拉真实写照。(刘应华 摄)

人民空军在西部的红色印记

甘巴拉英雄雷达站用青春和热血铸就誓言:“缺氧不缺斗志,山高标准更高”。(刘应华 摄)

人民空军在西部的红色印记

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雷达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刘应华 摄)

甘巴拉雷达站

1965年,为进一步连接西藏与内地、祖国与东南西亚各国的航空通道,在西藏地区有着“生命禁区”之称的海拔5374米甘巴拉山上,人民空军建立起了世界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组建50多年来,一代代官兵克服低氧低温、严重缺水的艰苦条件,担负航空兵驻训、进出藏航班、抢险救灾等飞行的引导警戒任务,截止2019年11月共引导航班48万余架次,优质情报率保持在99%以上。该站1993年被空军党委授予“甘巴拉模范雷达站”荣誉称号,1994年被中央军委授予“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培育和形成的“甘巴拉精神”成为一座精神丰碑。

人民空军在西部的红色印记

1971年,“昆仑山上好四站”的官兵们在交流学习毛泽东著作心得体会

人民空军在西部的红色印记

2018年8月1日,驻疆空军某部组织新毕业学员来到“好四站”精神广场宣誓,通过开展仪式教育,积极引导新学员们扎根边疆安心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投身强军兴军伟大实践。(余明 摄)

昆仑山上好四站

昆仑山上好四站组建于1962年,是人民空军原康西瓦独立雷达营4站,驻地在海拔5700多米的喀喇昆仑高原昆仑山,山上终年积雪、含氧量低,生活环境十分艰苦。修建之初,官兵忍住强烈高原反应,挥锹砸镐,终于将雷达成功架设在人迹罕至的冰峰雪岭上,为空天预警架起了一张重要情报网。在气温低达-40℃的艰苦战备环境中,官兵们坚持紧贴实战、从难从严,苦练业务技术,先后圆满完成联合军演、体系对抗等重大任务的空情保障,取得优质情报率100%好成绩,1964年9月,被空军党委授予“昆仑山上好四站”荣誉称号。

人民空军在西部的红色印记

原中队长鲍寿根在空军组织的空靶射击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在1964年9月被空军授予“空中神炮手”荣誉称号。(吴自宽摄)

人民空军在西部的红色印记

“神炮中队”在中队长鲍寿根的带领下探索新的战术战法(吴自宽摄)

人民空军在西部的红色印记

“神炮中队”现隶属于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中队依然保持着“追求卓越、勇争第一”的拼搏精神。(席博博摄)

人民空军在西部的红色印记

2019年10月1日,由五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百面荣誉战旗组成的战旗方队通过雄伟的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西部战区空军“神炮中队”战旗位列其中。(解放军报记者穆可双摄)

神炮中队

作为航空兵某旅飞行二大队,神炮中队组建于1950年,曾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取得击落敌机6架、击伤敌机1架的优异战绩,在战场上迅速淬火成长。20世纪50年代,全军展开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原中队长鲍寿根在空军组织的空中射击、轰炸校阅比赛中获得空靶射击第一名,全中队共有9人荣获“一级射击能手”荣誉。1964年,该中队被空军党委授予“神炮中队”荣誉称号,在国庆70周年阅兵典礼中,“神炮中队”的旗帜飘扬战旗方队,接受检阅。

人民空军在西部的红色印记

图为六连官兵在驻训中开展跨昼夜打靶训练

精神文明建设好六连

现为地导某营制导连,组建于1971年,自1979年以来连续40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基层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三等功10次,2003年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2008年被原总政治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调整改革后,这支部队转隶移防到边关大漠并换装新型导弹,部队战斗力逐年攀升,现已连续40年保持先进。

人民空军在西部的红色印记

驻渝空军航空兵某团机务大队自1965年组建以来,每年开展岗位大练兵大比武,飞行保障从未发生过一起机务维护责任事故。1991年5月11日,该机务大队被空军党委授予“模范机务大队”荣誉称号。图为1977年该大队二中队在“两学”运动中,受到军区空军指挥所通报表扬(贺明科 摄)

人民空军在西部的红色印记

“模范机务大队”组建几十年来先后保障过8种机型,始终作风不 变、精神不变、斗志不变。2018年春,该部列装国产新机歼-16战机,官兵们运用新型设备检查维护歼-16飞机。(刘应华 摄)

模范机务大队

模范机务大队现为航空兵某旅机务大队,组建于1965年,作为战机的“健康医生”,以“对国家财产负责、对战友安全负责、对战斗胜利负责”的“三负责”精神,先后保障过8种机型,完成了体系对抗、防空联演、高原试航、2009年国庆大阅兵空中安保等重大任务,探索出三代机保障的方法路子,有16项科研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1991年,该大队被空军党委授予“模范机务大队”荣誉称号,这是空军组建以来第一次给航空兵机务大队授予的高等级奖励,“模范机务大队”精神一代代传承至今。

机务维护尖兵中队

现为航空兵某旅机务二中队,组建于1978年,自成立以来南征北战、西进东出,圆满完成合同战术训练、一体化作战训练、“红剑”演习等重大机务保障重任,于1996年被空军党委授予“机务维护尖兵”荣誉称号。2018年,该中队所在旅改装国产某新型战机,该中队将“极端负责、精心维修”职业精神发扬光大,推动部队战斗力稳步向前发展,“机务维护尖兵中队”成为航空机务的一面精神旗帜。

(图片由西部战区空军提供)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