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环境 提服务 重民生 活资源 ——贵安新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自获批成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以来,贵安新区高质量统筹城乡发展,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关键,以优化配置城乡资源为重点,积极探索多种途径和模式,全面推进农民就地就近市民化,走出了一条独具贵安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径。


在城乡一体化提速发展中,贵安新区将新型社区建设作为稳步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重要载体,积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造发展条件。通过打造生活新方式、拓宽就业新渠道、创建保障新体系、培育生产新动力,着力深入推进由村向社区发展。城乡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投资兴业、扎根安家,社区“新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优环境 提服务 重民生 活资源 ——贵安新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居民在社区树荫下乘凉。周元杰 摄

优化环境 打造生活新方式

10月31日,秋阳明媚,在贵安新区湖潮乡星月社区,居民杨启贵在阳光下悠闲地用手机看新闻,一脸惬意。
“搬进社区前,我住在农村,当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家里能通网络,想不到现在小区都实现了免费WIFI全覆盖,省钱又方便。”对于目前的生活,杨启贵十分满意。
星月社区是贵安新区14个安置社区之一,该社区一期建筑面积约36.21万平方米,建有住房1844套,主要用于安置湖潮乡芦官村、汤庄村、汪官村和岐山村的村民。
从农村住进社区,让这里的群众幸福感倍增。
今年68岁的杨启贵曾是贵安新区湖潮乡汪官村村民,几年前从一家化工厂退休后,杨启贵开始不爱出门,话也越来越少。“汪官村交通不便,从村里到乡里坐车都要花一个多小时,买点东西也不方便,村里娱乐活动又少,感觉生活没有意思。”杨启贵说。

优环境 提服务 重民生 活资源 ——贵安新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贵安新区星湖云社区

如今,搬到湖潮乡星月社区杨启贵心情舒畅。“宽阔的马路已通到家门口,在小区门口就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住进社区以来我把新区的各个景点都走了个遍。”
杨启贵告诉记者,不仅老年人,社区的年轻人出行更方便。“小区附近就有共享汽车,扫扫二维码就可以开车。”
小区里的超市是杨启贵最常去的地方。“下楼就可以买菜买调料、日用品,我是每天要到超市跑个一两趟买菜,做好饭等儿子回来。”杨启贵说。
除了四处看看风景散散步,住进社区后杨启贵最喜欢去的还有社区里的棋牌室。记者来到棋牌室时,宽敞的棋牌室里座无虚席,老人们有的下棋,有的打牌,气氛十分融洽。
“棋逢对手精神爽,在这里和棋友们捉对厮杀,是件令人开心的事,除了下棋我们可以一起聊天,这就是我向往的退休生活。”

服务提升 拓宽就业新渠道

匆匆扒过几口早饭,45岁的文世强就出门上班去了。
他上班的地方不在企业车间,而是在他自己所居住的星湖云社区。“我负责维护小区的环境卫生,哪里脏了随时清理,下了班走几分钟就到家。”文世强是小区的保洁员,月收入有2000多元。

优环境 提服务 重民生 活资源 ——贵安新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中八社区扶贫车间里正在操作的女工。朱迪摄

过去,文世强除了要照顾孩子,打理自家的几亩田地外,还得四处打听,看看哪里需要临时工。“种地没有效益,打工要看运气,有时候好几个月也找不到务工机会,家里的收入不稳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作为星湖云社区的第一批回迁安置居民,文世强原本对搬家后的生活没多少期待。“那时觉得我是农民,文化程度低,担心在城里的好多工作做不来。”


后来,文世强看到社区招聘保洁员,鼓起勇气去面试,成功应聘。“我有了稳定的工作,感觉人生一下子有了盼头。”文世强乐呵呵地说。
农民变市民,就业是关键。在新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有大量农民搬离农村,住进新社区,安居的同时,就业却成了难题,特别是40岁以上的农民,他们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相应的劳动技能,就业更是难上加难。
为提升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贵安新区通过开展家政培训、种植培训、电商培训和“三女”(家政女、锦绣女、持家女)培训等项目,向安置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从如何充分使用一块清洁帕到擦玻璃的专业技巧,培训后才知道,原来简单的家政服务也有这么多的门道。”同样是做保洁工作,星湖云社区居民孟银燕在接受了系统培训后,成功在贵安新区泰德农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找到了工作。“隔壁公司看我工作干得不错,把周末的保洁也交给我一起做了,现在每月加起来也有近4000元的收入。”孟银燕笑着说。

优环境 提服务 重民生 活资源 ——贵安新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贵安新区马场镇甘河社区。朱迪摄

“除了开展技能培训之外,新区还通过在安置点创建‘扶贫车间’和基地,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建立劳务协作站(点)、劳务公司,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做大做强产业支撑,并通过召开招聘会等方式,鼓励搬迁群众进企业、进工地、进合作社。”贵安新区社管局就业处工作人员焦垚介绍说。
农民想创业也有一片新天地。位于贵安新区马场镇的平寨社区,自2013年正式作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区级示范点开始建设以来,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日渐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居民们纷纷改造自家房屋,做起了餐饮、乡村民宿、农家乐和手工作坊等项目,收入大幅增长。
而今,随着贵安新区的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用他们丰富的劳动经验和生产技能创业致富。

民生优先 构建保障新体系

家里老人约着好友一起下楼晨练,6岁的小儿子背着书包兴高采烈地跑进了幼儿园,自己则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贵安新区马场镇甘河社区居民谢嫒玲一家新一天的生活开始了。

优环境 提服务 重民生 活资源 ——贵安新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贵安新区马场镇甘河社区的社区幼儿园。朱迪 摄

“幼儿园就在社区里,我每天早上先送孩子上学,再走到小区物业管理处上班,前后不超过10分钟,非常方便。”谈到如今生活的便利与幸福,谢嫒玲说,“这都得益于社区建设保障体系的日渐完善。”
谢嫒玲一家是2017年通过征收安置从马场镇甘河村搬迁到甘河社区的村民,在入住社区前,甘河村没有幼儿园、卫生室等配置,孩子到了入园的年纪需要送到隔壁社区幼儿园,老人头疼脑热也要到镇上才能买药打针,这让在外上班的夫妻俩经常两头跑,工作也不安心。因此,搬迁时,新社区教育和医疗保障等配套是否完善、老人和孩子的照料方不方便是谢嫒玲与丈夫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的担心在入住的那一天就完全打消了,新社区不仅环境好,幼儿园、社区卫生室、商业区域等基础配套设施非常完备,就医就学都很方便,基本生活都不用出社区。”谢嫒玲说,更让她惊喜的是,社区的幼儿园是政府与香港的一家知名教育集团合作开办,从硬件配置到教学质量都很不错,一家人果断的给孩子选择了这所幼儿园入读。
随着城乡统筹有序推进,贵安新区积极抓好配套民生保障工程,从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救助等多个方面积极发力为征地农民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为像谢嫒玲一样的新型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多惊喜。
“养老保障上,社区的被征收群众可自主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甘河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红军告诉记者,《贵安新区直管区土地房屋被征收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补贴实施细则》,从土地房屋征收年起,为被征收农民缴纳5年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费。保障被征收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优环境 提服务 重民生 活资源 ——贵安新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星湖云社区举行踢毽子活动。谢佳杰 摄

“我的父母都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现在我母亲每月已经能够领到1000多元的养老保险金,她每天就干点家务,在楼下散散步,接送上学的小孙子,身体状态越来越好,我们一家人都感到很幸福。”谢嫒玲告诉记者。

盘活资源 培育生产新动力

近几天,贵安新区党武镇大坝井村党支部书记吴永开异常忙碌,随着大坝井社区部分楼层与原物业公司的合约到期,他正在为大坝井村集体经济有限公司争取全面承接小区物业管理业务工作做准备。
“昨天我们都在开会,协商村集体公司接收大坝井社区另6栋楼的物业管理事宜,接下来还有征求业主委员会意见、上报物管收费标准等一系列的事项要办理。”
吴永开介绍,大坝井村集体经济有限公司由大坝井村集体出资设立,业务涉及劳务输出、物业管理、酒店经营几大方面,是大坝井村在征收安置整村失地后,坚持因地制宜找思路,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与增加村民收入双赢的载体。

位于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附近的大坝井村,2017年陆续启动土地征收后,全村200多户村民先后通过征收安置入住社区,开启了从农村到社区、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
然而,村民入住社区后,以往依靠土地为主开展的种植养殖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也不能再继续,如何带领村民在生活环境与身份的转变中找到新的发展出路,是大坝井村当时面临最紧迫的问题。

优环境 提服务 重民生 活资源 ——贵安新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贵安新区马场镇甘河社区卫生站。朱迪摄

随着贵安新区开发建设的推进,以大学城为核心的城市建设脚步日益加快,各类企业、城市综合体以及省内各高校陆续聚集于此,人气商气不断提升,这也为大坝井村的产业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


“我们社区正对面就是恒大文化旅游城,同时紧邻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资源和区位优势都比较明显,同时村里通过项目征收也扩充了集体资金。为了发挥长处、盘活资源,在村委的领导下,大坝井村在2018年正式成立了村集体公司。”吴永开告诉记者,公司成立后的首个业务就是接管了大坝井社区9栋楼中1、2、3栋楼180余户的物业管理,并且在管理人员、保安、保洁等岗位优先考虑社区居民,通过公司运作的专业优势提升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专业化。
与此同时,村集体公司还与居民达成合作,将社区居民在附近开设的十多家日租式公寓集中管理,由公司统一负责服务人员培训、消防、治安等事务处理,居民负责日常的经营维护,在引导安置居民抱团发展的同时也推进经营管理更加规范。
“成立村集体公司,以物业管理作为发展突破口,仅仅是大坝井村积极培育后续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第一步,随着公司运营的经验愈加丰富,代办业务、家政服务、餐饮等业务都将逐步开展,以集体公司为载体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发展。”吴永开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朱迪 田菊 谌思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