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縮水,偷工減料?15萬級這些高性價比SUV怎麼選

一提起國產車,大家的第一印象一定是,配置高大上,尺寸空間大,但是價格又很親民,跟同級別的合資車相比,簡直是白菜價。但世界上沒有兩全其美的好事兒,配置這麼高,價格上又這麼便宜,那麼在一些地方肯定會有所犧牲或者縮水。

今天教授介紹的幾款10萬出頭的國產SUV,看看這些車型縮水在哪兒。這三款車分別是:長安CS75 PLUS、奔騰T77、宋PRO。

長安CS75 PLUS

配置縮水,偷工減料?15萬級這些高性價比SUV怎麼選

在長安公佈了9月銷量的消息時候,很多國產車迷很興奮,畢竟好不容易又有國產車型衝上銷量榜單,但長安CS75依然難以撼動哈弗H6的冠軍寶座。

配置縮水,偷工減料?15萬級這些高性價比SUV怎麼選

但好在還有後手,長安順勢發佈長安CS75人衍生車型:長安CS75 PLUS,背靠著CS75的熱度,預售19天訂單超11729輛,這是長安CS75 PLUS給出的成績。因為長安CS75 PLUS的加入,讓長安CS75銷量暴漲,9月單月銷量2萬多,同比增長45.8%,這數據不可謂不好。

長安CS75 PLUS的成功,離不開運動的外觀以及全系標配的12.3寸中控屏,內飾的科技範不要太足。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長安CS75 PLUS在一些方面的不那麼厚道。

配置縮水,偷工減料?15萬級這些高性價比SUV怎麼選

長安CS75 PLUS的8AT手自一體變速箱,只有頂配的兩個版本才有,其他版本或是手動版,或是6AT版本,因此非頂配版在變速換擋上的表現讓人打個問號。而在低配兩個版本上,沒有定速巡航。

如果說並沒有全系標配LED大燈還可以原諒的話,車內前後座椅基本上只各有一個USB接口,甚至1.5T自動精英型後排沒有接口,這會對後排的乘客帶來一些困擾。而且除了頂配版,其他版本車窗一鍵升降功能全部都在駕駛位。

奔騰T77

配置縮水,偷工減料?15萬級這些高性價比SUV怎麼選

作為被一汽寄予厚望的的緊湊型SUV,奔騰T77算是經歷過大起大落,上市後2018年底,兩個月一萬五千臺的銷量,也算是個小爆款了,但到今年7月更是跌到2200輛的谷底,看這情況又要步奔騰X40等車型的後塵了。

配置縮水,偷工減料?15萬級這些高性價比SUV怎麼選

其實看外觀,奔騰T77挺能唬住那些只看外觀的顏值黨的,T77的造型,確實很時尚、很犀利,很適合年輕人。不是有網友給他取了箇中國瑪莎拉蒂的外號?

配置縮水,偷工減料?15萬級這些高性價比SUV怎麼選

來到車內,其實奔騰T77的配置還算豐富,標配定速巡航好評,但倒車影像並非全系標配。如今在車內搭載智能系統已經不是新鮮事兒,奔騰T77搭載智能網聯D-Life 4.0系統的車機系統則更是創新到了社交玩法,可以模擬出一個名叫YOMI,投射在中控臺頂部的多面體中的虛擬人物,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可以當面換裝是什麼鬼?

配置縮水,偷工減料?15萬級這些高性價比SUV怎麼選

T77全系只有1.2T一款動力,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這款代號為CA4GA12TD的1.2T發動機,本質就是在一汽代號CA4GA老款1.2L發動機身上,增加渦輪增壓裝置後改出來的,將這臺老款發動機最大馬力增加到了143Ps。這樣的動力,在同級別選手中實在有點不夠看啊。

另外在同行紛紛全獨立懸掛的情況下,T77後懸架仍堅持採用半獨立懸掛,這樣的“堅持初心”的做法,在2019年確實有些不應該。其他的做工細節方面,奔騰T77也遭到不少車主的吐糟,門板接縫不齊、隔音棉裸露在外的新聞也時常能聽到。

宋PRO

配置縮水,偷工減料?15萬級這些高性價比SUV怎麼選

不知道是不是比亞迪突然有錢請設計師了,比亞迪最近幾款車型,不再奉行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原則。比亞迪宋PRO的顏值還算是比較出眾的,宋PRO採用全新Dragon Face 2.0設計語言,前臉設計更加大氣,闊大的進氣格柵橫向拉伸了整體視覺效果。

配置縮水,偷工減料?15萬級這些高性價比SUV怎麼選

在車身尺寸上,2712mm超長軸距可以算是越級表現了,這讓宋PRO的乘坐體驗還是比較舒適的。

在內飾上,宋PRO也算是做足了工夫,懸浮液晶評值得一個好評,但是大尺寸的需要選配。GPS導航系統也只有高配兩個版本才有標配,可開啟的全景天窗在最低配版上也是沒有的。

配置縮水,偷工減料?15萬級這些高性價比SUV怎麼選

全車最令教授不滿的是變速箱,可能是為了成本考慮,比亞迪宋PRO搭配的是6擋雙離合變速箱,這使得整車並沒有做到那麼極致性價比。

配置縮水,偷工減料?15萬級這些高性價比SUV怎麼選

從現在很多人的選車意願來看,10-15萬價格區間,國產車型已經佔據了相當一部分。這表明國產車在設計和做工細節上都有一定的進步,但這明顯還不夠,從趨勢上來看,15萬往上走的市場,合資車依然保持絕對的優勢。

教授今天推薦的幾款車型,已經可以算是國產車的佼佼者,我們欣喜於它們的進步,但同時也對因成本妥協而縮減配置抱有遺憾。一句話,沒有核心技術打底,造起車來真的難免束手束腳。

如果預算在15萬以上,你會選擇國產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