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的日子真难熬(李现森)


​打工的日子真难熬(李现森)


那天,我肩扛着用编织袋装好的铺盖卷儿,揣着娘给的十块钱路费,诚惶诚恐地坐上了从县城发往洛阳的长途客车,独自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打工。时间是1989年。

这是我辍学后第一次离开家门去打工,时年我16岁。

早些年农村娃想进城的机会不多,只有读书上学或当兵。不上学,就得围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转圈圈。我自认为不是上学的料,便产生了退学念头。我对爹说:“我不想上学了!”爹听了很是吃惊,瞪大眼瞅着我,“不上学能弄点啥?”

“种地,卖菜……或到工地上打工。”生怕爹把我撵回学校,我急忙辩解着,说自己大了啥都能干的。“你会后悔的”,爹没啥文化,也说不出大道理来,听了后长长地叹了口气,转过身去用那双粗糙的手揉了揉眼角。

……

​打工的日子真难熬(李现森)

娘,我不想种地了……没种过地不知道种地的苦,没隔几天,我就半是抽泣半是呜咽地央求娘,要不我到工地上去打工吧?经不过我的眼泪,娘瞒着爹来到邮电局给孟县的大哥拍了封电报,说我想到工地上去!大哥之前来信说过,他在孟县白墙水库搞除险加固工程。

白墙水库在孟县谷旦镇。没等到大哥回信儿,我便带着信封按图索骥地上路了。说真的,我一刻都不想在家种地了。起五更搭黄昏,也没个啥盼头,耕锄耧耙,肩挑背扛,手脚和肩膀都磨起了泡,结了痂,痂掉了,再磨出泡,反反复复,连自己也不知道啥时候是个头。从嵩县到洛阳,又从洛阳倒车去孟县,几百里地,十多个小时,路上还算是顺利。当我怯生生地问着当地人“白墙水库咋走”时,天色已接近了黄昏。

​打工的日子真难熬(李现森)

或许是“条条大道通北京”吧,这个人说从东边,那个人指西边,“究竟该咋走”,我越听越糊涂。就在我不知所措时,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孩子,拍了拍我肩膀说,我给你带过去吧。

他小名叫“老九”,就住在白墙水库项目部驻扎的村子里。到工地我才知道,打工虽说不是像进地狱,但也并非是我想象中的天堂。既然是打工那就得出苦力干大活,这里不论年长年幼,都一个样,活儿紧的时候连轴转,干上个十四、五个小时都是家常便饭,干一天活3块钱。

我做的是小工,派给我的活是给大工当下手。这是当天活中最重的活儿,一个人供三个大工。当给一个大工运送了砂浆之后我就要给下一个运,当我把第三个大工的砂浆运充足之后,第一个大工的砂浆差不多也用完了。所以我要源源不断的运送,一刻都不得停歇。


​打工的日子真难熬(李现森)


那时没有搅拌机,砂浆都是自己和的。沙子工地多的是,水也不缺,即便光着脚丫子去踩砂浆,我都不怕。但有一样我是真的干不动,那就是和砂浆。那绝对得使出吃奶的劲儿不停地用铁锨翻动,每翻动一锨起码都有十来斤重,一下午光是铁锨把子就让我弄断了两根。几天下来,胳膊和腿又酸又胀,手掌上也磨起了四、五个血泡。泡烂了,是钻心的疼。那时的情景至今难忘,就像美国著名乡村歌手威利·纳尔逊的《再次启程》所唱一样:爱在何方,独居岛上,黑暗中我能看到它,遥远地我能感觉它,然后它就消失了……

​打工的日子真难熬(李现森)

除了身体的劳顿,心里也很苦。工头是驻马店遂平县人,手底下有二、三十号人,都是他从老家带过来的亲朋好友。至今都记得,我到工地上第一天,就被他像《水浒传》里描述的那样“先吃一百杀威棒”。他嫌我干活慢,就让我用小推车运送砂浆。我个头小,也不会推笨重的浆车。一不小心,在拐弯的时候手臂贴在墙边磨掉了大块的皮,疼得我直咧嘴。遇到有些地方比较高,我还得找一把厚实的凳子,再在上面铺一块大的木板,然后把推车上的泥浆一锨一锨地铲到木板上,大工就站在凳子上砌高处的墙体。

尽管伤痕累累,还不敢停下来。我一停,那架子上的匠人就吆喝。每当这时,嘴里叼着烟卷的工头就会恶狠狠地骂:“能不能干,干不了就滚回去!”挨骂且不说,弄不好了还要被扣当天的工钱。有位大工看我手指上贴满了胶布,就心痛地让跟他当下手。那天他的活儿是在工棚上铺油毡,就让我在下面给他递。这活儿轻一些,当递上去一捆后,能靠着墙角歇上一小会。

没想到,活儿快结束时,工头来了,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就骂:“你他娘的躲到这里偷懒,今个不给记工了……”说着,还把记工本摔在了我脸上。那凶巴巴的模样,简直和《半夜鸡叫》里的“周扒皮”差不多。


​打工的日子真难熬(李现森)


就这样我被工头给“辞退”了。没活干就没钱,没钱就没饭吃,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那几天,我活得像“孙子”般,低三下四地去找工头,若不是“男儿膝下有黄金”,我就差一点给他跪下了。事后,我才知道这货可不地道,若是那个工友悄悄给他塞包烟,或隔上个把月请他抿上一口,他就安排点轻活。而我呢,不谙世事,怨不得处处受刁难了。唉!人啊人!

烈日晒,寒风吹,包工头的训斥责骂……除了苦与累,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乏,那是比劳动更难受的痛苦,不亲身经历的人是体会不到的。整整一个冬天,我几乎是在泪水和汗水交织中走过的。


​打工的日子真难熬(李现森)


那情景至今都忘不了,整个人就像一截木桩子,没有思想,没有欢乐,没有悲哀,行尸走肉地重复着昨天的轨迹。天不亮就爬起来,吃一个僵硬的馒头,就一杯白开水,接着又是一个从日出到日落,到了晚上,浑身的骨头像散了架。工地上伙食也差,顿顿是少油没味的大锅菜,吃得久了,端起碗就反胃。每每此时,我都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学校,我的教室,我的课堂,我的同学……我渴望能够重新拥有那失去的一切。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说过“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对于不想上学,我是在失去后才懂得了珍惜,但“世上没有后悔药”,现实的生活的每一天每一步,它都是一个没有回路的躬行,一旦错过,就再也回不去,唯有把握明天。


​打工的日子真难熬(李现森)


……

到了快过年的时候,突然有一天,爹托人打来长途电话,说家乡征兵开始了,问我去不去?听了电话,我激动地一休未眠,也仿佛看到了前行路上的曙光。我要当兵去!第二天,连打工的钱都没结,就十急八慌地背着铺盖卷赶回嵩县老家,生怕错过了当兵的机会。

赶到家的当天,正好是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报名,体检,政审,走访,定兵……我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军装。也正是有了这段不是苦难的苦累生活,让我更加珍惜未来,从士兵到军官,再到地方工作,一路铿锵走来,一晃就是三十年。


​打工的日子真难熬(李现森)


天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如今回望昨天,最应感谢的是那段打工日子,它让懂得珍惜。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时时处处顺水顺风,也不可能不经历风雨,就能见到彩虹。由此我也常想,打工是苦,也很累,但它只是身体上的苦和累,心在,梦就在,荒原也能开遍鲜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